取经咯 全国各地新妈妈月子是怎么进补的
- 作者: 嗯你友仔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2-18
很多刚升级的新手妈妈们,都不知道月子里该吃些什么补身体,奶水不够时又该用什么来催奶,那就让我们来瞧瞧不同地方的妈妈们都在吃些什么,取长补短一下,让我们在产后吃得更健康。
北京西西妈:努力发奶
我坐月子恰好在春节,家里出奇热闹。一大家人围着我这个骄傲的新妈妈团团转,月子餐也是花样翻新。早饭和大家差不多,馒头、花卷、豆浆稀饭,午饭和晚饭总是变着花样弄,但唯一遗憾的是北京的产妇被规定要吃得淡,很多美味因此大打折扣。幸好蔬菜和水果上没什么禁忌,我更是吃得畅快。
因为我月子里的头半个月几乎没什么奶水,于是大家轮番上阵,鸡汤、羊肉汤、牛肉汤、鱼汤、甲鱼汤……在大家的努力下我的奶终于发出来了。
专家点评:乳妇宜补充足够的水分,约2500—3000ml,因为乳母每天要分泌700—800ml乳汁。婴儿肾功能不及成人,母乳中钠盐也偏低,一般在15mg/dl,食物中可适当少放些盐,以不影响食欲为度。
河南妞妞妈妈:大补特补
我坐月子的时候,家里买了不少乌骨鸡,说是大补。上一辈人说是大多数蔬菜比如韭菜、大蒜等可能导致回奶,而且会影响奶水质量。不过茄子是例外,对催奶有好处。于是,我几乎天天都能和茄子见上一面。
家里人不让我吃鱼,他们说鱼可能回奶,只让我吃鸡肉喝鸡汤,每天都有5、6餐在喂养我这个优质奶牛。我的胃口也很好,月子里我吃了差不多二十只鸡,人也像吹气球一样胖乎乎圆滚滚的,月子满了,我的体重竟然和临产时一样了。
我平时的点心一般是米粥和馒头,我妈妈还让我多吃红枣,她说红枣、红糖补血养气,对产后妈妈体能的恢复大有益处。她还不时烙芝麻饼给我吃,说芝麻对哺乳有好处。
专家点评:乳母应补充足够热量及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但营养过剩不利于产妇健康。而优质蛋白多来自于水产品,纤维素来自蔬菜、水果,宜多食。红枣汤对产后贫血、气血虚弱及产后调养,也有明显效果,但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浙江亮亮妈妈:不敢喝汤
月子里早餐吃得最多的是红糖水滚鸡蛋,有时候会加些桂圆肉、核桃什么的。我的奶很多,不敢吃得太补,怕得乳腺炎。午饭晚饭和平时差不多,鸡汤、鲫鱼汤什么的根本不敢喝。有一次我想吃甲鱼,我妈妈说会回奶不让吃。她不让我吃的东西还真不少,水果也不能吃,瓜子也不让我嗑,说是会吃坏牙齿。
专家点评:红糖有益气补中、活血化瘀之效。产后喝红糖水有利于子宫收缩、复原和恶露的排出等,但食用红糖的时间不宜太长。产后蔬菜、水果是不可缺少的。坚果类不饱和脂肪酸多,有益于健康,过硬的坚果宜采用核桃铗子等辅助工具。
黑龙江宇飞妈:兼顾药补
东北的人参很好,但是不能随便吃,产后一周很忌吃,老人们都说人参活血补阳,不利于产后子宫的恢复,严重可能造成大出血;人参一般都是在一周以后才慢慢加的,而且量也不能太多。倒是在鸡汤里都建议用当归、党参类温和的补药。
还有,我们这儿的妈妈都会把自己的胎盘吃掉。把胎盘用开水汆烫去血,切成小块,慢慢焙干,然后用米舂把胎盘小块研碎成粉末,一天服用两次,每次一小勺。当然,有些妈妈会觉得恶心而不要吃。
专家点评:产后不宜服用太过补益作用的中药,如人参。但可适当配服枸杞子、当归、首乌等温补的中药,但最好请中医配方。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营养越来越好,产后一般只要正确调养,不一定需要用药物。
四川扬扬妈:告别麻辣
我的早餐一般就是糖鸡蛋和醪糟汤圆换着吃。午餐与晚餐以米饭为主,多喝汤,我们这儿的产妇都喝公鸡汤,因为我们这边都觉得公鸡更有营养。蔬菜我就很少吃,一般就吃点青菜什么的。水果尤其是生冷多汁的,婆婆和妈妈都再三关照我碰都不能碰,说是孕妇大忌。
虽然我们四川的日常饮食以麻辣着称,几乎顿顿离不开辣椒和花椒的点缀,但对新妈妈可是例外,辣椒和花椒都被列为产妇的禁忌作料。听老一辈人说吃了辣椒,可能导致恶露不止,受伤后的子宫不容易恢复。
专家点评:产妇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产后大量失血、出汗加之组织间液也较多地进入血循环,故机体阴津明显不足,而辛辣燥热食物均会伤津耗液,加重口干便秘痔疮等症状。
新疆甜甜妈:喝奶专家
我的月子餐好像没什么特殊,就是味道清淡一些,少盐、不放酱油、醋和味精。我的早餐会喝很多奶,牛奶、马奶都可以(不过马奶味略酸,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午餐与晚餐我也没特殊要求,一样大吃鸡肉、牛羊肉,新疆的主食面、抓饭、馕等都无忌讳。
专家点评:产后多喝奶有利于奶水分泌;过咸的食品有回奶作用,产妇口味宜偏淡。在饮食中多增加一些蔬菜、水果会更调和。我的月子餐经常是米粥、麻油鸡、银耳莲子羹、乳鸽汤、黄花鱼汤、鲫鱼汤轮着吃,这些应该多是发奶的东西。我们这儿有一道菜很有名,几乎每个产妇都会吃——猪脚醋。用汆烫好的猪肉块洗干净,加入姜块和辣椒干醋等调料水煮,然后蒸一个半小时。味道挺不错的。
专家点评:猪脚可发奶,同时加醋烹饪有利于猪骨中钙溶解释出,利于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