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正月初九串亲戚有什么讲究吗,春节习俗:初三能走亲戚吗

  • 作者: 你过来--我保证打死你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5-29

春节习俗:初三能走亲戚吗

初三能走亲戚

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续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并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三也依旧年味正浓。

大年初三,即农历正月初三,又称为“猪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这一天的汉族传统年俗有回娘家,烧门神纸,谷日忌食米饭等。

初二为什么要回娘家

春节回娘家习俗 正月初二、初三,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回娘家的习俗,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山西〗初二日,山西大多数地区开始走亲戚。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

民谚有“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这正同如今正月初二上午满街巷携夫牵儿回娘家的城乡景观相映成趣。大同一带则有正月初一接待女婿的习俗。

晋南的新绛,初二是娘家去看望出嫁的闺女的日子,去时抬着食箩,担上食盒。 一箩油食,一箩馍,礼品很重,尤其第一年,花样齐全,相当排场,一般是让外人欣赏、赞扬的。

婆家取礼极轻,如果没有公婆就不取油饼,有则取。油饼表示敬老。

回礼一般也是回馍,故有民谚道“河东人情薄,总是馍换馍”。 山西万荣农村视初二为鬼节,民国《万荣县志》载:“二日,新丧之家,亲戚咸来烧纸,女家特送锞串悬门首,邻里皆送锞纸,名曰‘首节’。

”有的人家因不忍搅扰对新丧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停止拜年:“二日午前,新丧家门前插纸幡,曰‘过二节’。乡党俱送纸锞,己制止。

是日,不拜节。”今万荣县人初二仍不出门拜节而在家祭祀。

晋中祁县也有出嫁女子初二祭去世父母之习,故不能在这天回娘家拜年。初三是看舅的日子,甥男甥女或单独去,或和父母一同去舅家看望姥姥和舅父母。

请问一下,我们过年有什么传统习俗?一定要详细,不能乱说一通,

历代春节食俗※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

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

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

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

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 据南宋吴自收《梦梁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日岁假,凡五日而毕。”

至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味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

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日新禧纳福”,对于前来拜年春,“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坐一家。

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春节各地食俗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 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

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

“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

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 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

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 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

正月出五不走亲戚的说法是什么意思?知道的亲们,来说说好吗? 爱问

为什么把正月初五叫“破五”呢?民俗中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说法, 下面分别来说下。

1。 “破五”的第一种说法: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

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 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有令她“逢破即归”。 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是不是?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 2。

“破五”的第二种说法: 还有一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不过,财神是有两位的----一个是文财神比干,一个是武财神赵公明,这两位老爷不会是同一天的生日吧?究竟是谁的呢?有兴趣的可以查下《封神》,呵呵,, 3。

“破五”的第三种说法: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 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二: “破五”的各种不同的风俗: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

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

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

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

这和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

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 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

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 不叫饺子,叫煮角。

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

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

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 按:"五穷"也叫"五鬼"。

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

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

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

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请采纳,谢谢。

初一至初五走亲戚都有什么说法?

廿三糖瓜儿粘” 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开始大忙。

进了廿三的每天都有说法: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糖 瓜 粘 "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旧时,每当腊月二十日过后,孩子们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谣,并且盼望着大人们快些买回糖瓜来。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但在屋子里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在晋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当时称为"胶牙饧" (音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在唐朝它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

到了明清时代,麦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场,成了祭祀灶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

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廿四扫房日” “扫房日”实际指搞卫生。擦拭家具,扫墙顶灰网,撕掉旧年画,粉刷裱糊,贴新画等等。

自古至今,我国民间一直沿袭着春节前“扫尘”的习俗。叫做:二十四,扫房子。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 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罪行写在说玉帝坏话的人家的墙上,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宫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

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

等王灵宫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宫和灶王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惯。 现在人们扫房子是因为经过一年居住的房子,快过年了,要清洁一下,准备干干净净的过年。

“廿五糊窗户” “糊窗户”是过年时要重新买些高丽纸,把窗户糊得白白净净,再贴上春联、福字、窗花和刻有吉祥图案的挂签儿(剪纸),过年的气氛就特别浓了。 其他就是把过年吃的大菜都做出来,过年的几天是不再做饭的。

“卅晚上熬一宿” 到了三十晚上(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饭后,要尽情地玩上一夜。到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年初一吃饺子”就开始了。

“年初一的饺子”可不在初一白天吃,而是年三十的晚上零点一过就端上桌的。 “大年初一扭一扭” 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

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过年时,街上所有店铺都停业休息,只有卖鞭炮的商店开着门。 “破五的饺子” 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

这一天晚上,回家过年的伙计都回来了,掌柜的还要跟伙计吃一顿新包的饺子,以示来年团结一心。 到了初六的清晨,家家店铺要开张了。

各家在开业前,都要在门口挂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对联,柜台里响起一片清脆的算盘声,意在来年生意兴隆。此时,“年关”已过,一切恢复往常的生活。

过新年有许多的禁忌和习惯: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因鸡谐音吉(ji)); 初二:**—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田生日,祭田; 初四:猪日—祭财神,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就不请他来拜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五路财神生日,有“接财神”的习俗;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铺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放花炮,。

每年正月初五 俗称破五 有什么讲究么

破五”的由来 旧时过年的头几天,妇女不能动剪刀针线做活,过了初五才告解禁,故称此日为“破五”。

破五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求免谗言之祸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许多地方时兴一种叫做赶"五穷"的风俗。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打扫卫生是一种彻底的大扫除。

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

特别大年初一,那是一扫帚也不能动的,说是动了就将好运气弄掉了。可到破五这一天,却非彻底地搞一回大扫除不可了。

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于是吃饭。

这风俗,在关中,东府西府,都差不多。但在放完大炮以后,所吃食物,不尽相同。

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说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据说在渭河河谷一些地方,过年也吃搅团,但不是破五,而是腊月三十,如三原县和武功县。

这和陇县也一样。陇县是过年期间吃三顿搅团,腊月三十,正月初五,还有正月初七。

彬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说是"吃穷饭,除穷根",又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

彬县人说,反正不能吃酒肉。地处渭北高原的淳化县,这一天也吃搅团,也说是用来填穷坑,并且这一天不能出门串亲戚,说是不能让亲戚沾着了穷气。

最有意思的是凤翔县,这是秦人的发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扫除,也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讲究大不相同,他们是吃饺子。不叫饺子,叫煮角。

先一天夜间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馅。

妙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支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那饺子。这是为什么?凤翔人说:这是将"五穷"之类赶拢了来,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

秦人豪迈,办事彻底,这样做,竟不只是赶走"五穷",而是要赶尽杀绝,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味道。 按:"五穷"也叫"五鬼"。

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

这位诗文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文人无论内心如何思谋,行文总是比较平和,虽属我的大患,还是客客气气送走了吧。

到了老百姓便实话实说,"赶五穷","填穷坑",而且动用了爆竹扫帚,不能客气。这毕竟不是请客送礼。

赶尽杀绝,当是其中最为慷慨激昂淋漓尽致者。

正月初五怎么迎财神

传统的习俗为:

1、若家中有供财神位可在家中供奉(或到财神寺庙),可准备香烛、供品与接财神赐福禄补财库疏文、清水盆及个人名片(名片上注明需补财库的人名及职业,将家中需要补财库人员的名片浮住清水盆中,放在香案旁。财神会由天上由香做引导将财富接迎至水盆中。

2、焚香、疏文供坛。

3、请圣,迎接财神降临、赐福赐财、祈求平安吉祥。

4、补财库。

5、恭颂2019年己亥猪年补财库文疏(用黄纸红笔,疏文涵盖参与者姓名)。

6、疏文焚化。(由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值功曹接引,飞云捧送天庭,再上达财神,架起仙凡之间的桥梁,向财神表达的新年愿望,来实现善男信女所祈求的目的。)

正月初九串亲戚有什么讲究吗

日历表
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