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百家文化之儒家和法家的区别和联系

  • 作者: 小驴托米邱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2-21

  提起儒家,脑海中浮现的或许会是慈和安详的长者,手捧一卷论语若有所思。
  提起法家,心目里想起的或许会是严酷冷峻的官吏,手持一张法令郑重宣读。
  儒家与法家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那么这两个学派之间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让法家文化来告诉你。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在历史演变中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宣扬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思想流传千年,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而法家,则是以“以法治国”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致力于研究国家治理方式,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法家学派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重视法制建设,为后世数千年中央集权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儒家与法家有何区别和联系呢?

  一、理论基础不同。
  儒家坚持传统的治道,提倡的核心观点是“仁”与“礼”,认为治理百姓应该以礼以德,不应该以法去刑。而法家认为应该以法治国,人性是好利恶害的,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推行法治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这也是作为“仁政”之所以可能实行的依据。而法家思想产生的理论依据则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人的恶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其提倡的是“法”、“术”、“势”三者结合的用人及治国方略。

  二、对社会秩序看法不同
  儒家在根本上否认社会是整齐平一的。认为人有智愚贤孝之分,社会应该有贵贱上下的分野。劳力的农、工、商贾和劳心的士大夫各有其责任及工作,形成优越及从属关系的对立;还认为亲属关系之中,应该以辈分、年龄、亲等、性别等条件为基础所形成的亲疏、尊卑、长幼的分野。

  而法家虽不否认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分别及存在,但认为法律的赏罚完全是一种客观的绝对标准,不因人而异,一切的人在法律面前均需平等,不能有差别心,不能有个别的待遇。

你可能也喜欢:
佛教的上香礼仪及含义是什么?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价值和用途
中国四大名绣大比拼:苏绣和湘绣的区别
中国四大名绣大比拼:苏绣和蜀绣的区别

  三、维护的社会制度不同。
  儒家所维护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维护特权的礼治,维护分封世袭制度。而法家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的封建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其思想核心是法治,就是要充分认识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法的作用。

  四、在治国方略上的不同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道德教化的力量,收潜移默化之功,这种以教化变化人心的方式,是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耻而无奸邪之心,自是最彻底、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判裁所能办到。所以,儒家宣扬以德治天下,以德教化人。

  法家则完全与儒家立于相反的治国立场,法家否认仁义道德的价值,认为并不足以止乱,无益于治。法家向以维持法律秩序为目的,法家的法,功用原为禁奸,非为功善,所以只要法律的机构足以废恶惩奸,使人不敢为恶,法律的目的便已达到,原不问人心善恶,更不要求人心良善。

  从法家的眼光看来,一良善不为恶的人,与一畏刑不敢为恶的邪人,在客观的行为上并无分别,不必注意其内心上的差异,因之也就无须以仁义教人为善。所以法家主重刑,因重刑才能使人畏惧慑服,不敢以身试法。

  儒法二家虽在许多方面有差异,但都是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都希望通过一种途径达到各自理想的社会现状。同时,二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他们的思想里都闪烁着民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

  结束语:儒家强调道德教化,重视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在今天确实值得借鉴;而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坚持法律平等的观点既是当时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也是今人所要继承与发扬的思想精华。

紫薇百科
文化风俗
五行
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