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手口足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 作者: 格调高大上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2-10

当前来看手足口病极为多发,较多的孩子在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之后,会特别的痛苦,而且还会有发热的症状出现,希望大家可以将手足口病关注起来才可以,多去了解此病的知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此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足口病病人主要是5岁以下婴幼儿,占全部发病人数的95%左右。原因主要在于*在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之后,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所谓“显性感染”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出现了临床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病了;“隐性感染”则是指在感染病毒之后没有任何的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但是在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粪便中可以检出病毒,也就是说他是带(病)毒者,可以传染给其他人。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都可以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在病毒再次侵袭*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较大年龄儿童和成人在感染后绝大多数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一般也比较轻。

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都可以获得特异性的免疫力,但是持续时间目前尚不明确,按照肠道病毒的一般特点来讲,免疫持续时间都不太长,免疫的强度也不是太大。同时,引起手足口病的不同病毒的各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所以说,感染过手足口病的人还可能发生再次感染,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举个例子:在感染EV71病毒之后,如果又接触了CoxA16病毒,也可以再感染上CoxA16病毒。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手足口病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大家需要多了解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知识才行,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生活中必须要做好此病的预防工作,而且还应当注意加强护理。

怀孕
分娩
新生儿
婴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