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正月二十小填仓吃烙饼吗,填仓节是什么节日?

  • 作者: 爱42774197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7-08

填仓节是什么节日?

填仓节据说是仓王爷的生日,这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填仓节又称天仓节、添仓节,有大小只分。

小填仓在农历正月二十,大填仓则在正月二十五。填仓节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来说,填仓节是旧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

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填仓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就有填仓节的记载了,不过那时的填仓,还有填饱肚腹的说法,传说该日吃饱喝足,一年都不会挨饿,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填仓节还有籴米积薪,收贮煤炭,采购日用之需的说法。清朝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说:“京师之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

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曰为填仓。”当然,填仓节最常见的说法,还是祭祀仓神,以祈求当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传说,填仓节是仓神的生日,旧时与粮食有关的店铺,如馒头铺、包子店等,还有各地的粮商米贩们,在这一天都要祭祀仓神,燃放鞭炮,上香摆贡,以求仓神保佑四季平安。填仓节的由来?传说有一年大旱,颗粒无收。

百姓衣食无着,朝不保夕;然而朝廷却照常征粮征税,搞得饿殍遍野,民怨鼎沸。看守皇家粮仓的仓官于心不忍,在正月二十五那天,毅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在百姓将粮食运走后,仓官一把火烧毁了粮仓,自己也在熊熊烈火中随风而逝……此后,每年到了这天,家家户户“打囤填仓”,用填满仓谷的方式来感谢那位舍命救民的无名仓官,同时也表达祈盼物阜民丰的愿望。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如今的填仓节。

另一说是纪念淳于衍,淳于衍是西汉时大臣,曾做过粮仓官,他为人正直,但是遭人陷害,被判死刑,投入狱中,后经女儿上诉而赦免,后人为了纪念他,把正月二十五日定为填仓节。西汉名将战神韩信也与填仓节有关,据清韶公的《燕京旧俗志》记载:“相传仓神为西汉***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

仓神又称廒神、苍王、仓官,最早的仓神是天上的仓星,后来慢慢的被人格化,因韩信在历史上知名度比较高,他曾做过管粮的小官,功高盖世,却惨遭杀害,后人出于对他的悲惨遭遇的同情,而把他奉为仓神和粮行的祖师爷。以前,许多地方都建有仓神庙,在北京朝阳门的兴平仓就建有仓神庙,现在北京的东岳庙仓神殿里,还供有韩信的神像。

第一种法传统民俗是这一天要吃饱喝足,这样一年都不会挨饿,会很顺心。实际是以酒食饱腹为填仓,北方主要吃饺子或合子,吃饺子为“填仓”,吃合子叫“盖仓”,以期新年收成好。

第二种法传统民俗是在这一天要蓄米积薪,收贮煤炭,把这叫做“填仓”。实际是提醒人们,居家过日子实属不易,要时时注意积攒过日子的必需之物,不要过了今天不顾明天。

这正是中国人特有的勤俭节约的美德。第三种传统民俗流传于农户,这一天把少许灰撒在场院的地上,画成粮囤的形状,在其中放少许谷物,象征围仓,同时,在谷物上压住石头,称为打囤,这是一种企盼丰收的仪式,叫做“填仓”。

填仓节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以便求得一年顺当富足。农民也忌在此日卖粮食,但是粮店却喜欢在这一天收购粮食,为的是讨个喜兆。

至今,一些上年纪的城市居民,仍习惯在填仓日购米买面。

正月十五崩囤的来历

正月二十五是民间传统的打囤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都放炮,叫打囤或崩囤,企盼明年粮食获得大丰收。

为此即兴写一首小诗也来祝祝兴。 清晨鞭炮响连天, 惊醒床上梦中人; 睡眼惺忪望窗外, 漆黑一片不见天; 这是哪家迎新人, 鞭炮声声响不停; 细心思忖才知晓, 原是民间打囤日; 家家企盼好收成, 鞭炮齐鸣表心愿; 祝愿祖国永倡盛, 家家幸福人美满。

农历正月廿五,俗称“填仓节”。这是旧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

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尾声了。 填仓节在宋时已有记载,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云:“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

客至苦留,必尽而去。 名曰填仓。”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记胜》亦云:“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全家加菜盛餐;有客来,必苦留,使之醉饱而去。俗称填仓,取预祝填满谷仓之吉兆。”

其实,真正的“填仓”活动是在农村进行。在我国华北农村及北京郊区,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但还有在填仓节吃干饭、喝面汤的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

”香喷喷的小米饭,滑溜溜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宴,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 填仓节分为小填仓、大填仓两个节日。

小填仓为正月二十,大填仓为正月二十五。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一并过填仓节。

老北京习俗正月二十三为“小填仓”,二十五为“大填仓”。 清代,京师各大粮商米贩均祭祀仓神,鞭炮很盛。

一般人家虽不祭神,但都要买些米面、煤炭来充实自家的生活储备。 所谓填仓活动就是于正月二十五黎明,家家户户都在院里或打谷场上,用筛过的炊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圆圈,象征着粮囤。

在里边放些五谷杂粮,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这是祈望五谷丰登、粮食满囤的意思。

关于填仓节的由来。相传在很早以前,我国北方遇到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未收。

可是封建帝主不顾黎民百姓死活,同往年一样,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饿殍遍野。却说有个看守粮仓的官吏,目睹这一惨景,于心不忍,便将粮仓打开,救济了百姓。

他知道这触犯了王法,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他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放把大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这件事正发生在正月二十五。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好心的官吏,重补被烧坏的“天仓”,就决定这一天为填仓节。

不过,后来填仓的意义扩大了,人们又赋予了其他各种不同的含义。 另一说填仓节又叫天穿节。

宋代以前,以正月二十三为天穿节,相传这一天为女娲补天日。关于这个节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节日时间有所不同,节俗也不一样。

清人俞正燮《癸巳存麓》记载:“《拾遗记》曰,江东俗正月二十四日为天穿。……池阳以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系饼投屋上,谓之补天。

”又载:“《荆楚岁时记》曰,江南俗正月三十日为补天日,以红丝缕系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苏轼诗曰:一枚煎饼补天穿。”

说明这个节日由来已久 。

日历表
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