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正月十五文化活动锣鼓表演,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 作者: 行走在冷夜中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6-20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都有哪些习俗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送孩儿灯、偷菜节 迎紫姑 走百病 逐鼠 踩高跷等等。

扩展资料:偷菜节,又称偷菜日,是流行于中国某些地方的传统习俗。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也就是元宵节那一天。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姓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偷菜节”,也是儿童们最开心的节日,当然“偷菜节”的欢乐也很难忘。

“偷菜节”的晚上,月亮出来以后,孩子们就三五成群地相约去野外菜地里偷摘新鲜的蔬菜。小伙伴们在月光下打闹戏嬉,唱歌玩耍,直到月亮快到中天了,才开始偷摘别人菜地里白菜苔,大蒜苗之类的蔬菜带回家,然后自已动手把偷来的菜做好,请家人及邻居们来吃,大人们则边吃边评论孩子们的厨艺的好坏。

孩子们边吃边说偷菜的经过,欢声笑语至午夜。“偷菜节”夜里偷菜是孩子们的节日,孩子们无论偷谁家菜地的蔬菜,大人们都不能去现场抓赶的,只能在远处大喊抓偷菜贼吓吓他们。

孩子们也知道十三夜里偷菜不算贼的,听到喊声,一些大点的也只是戏闹般的叫别人“快跑!快跑!”然后又去另外的地里‘偷’了。椐说夜里有小孩子们去‘偷’菜,就预示今年有个好收成,吃了孩子们偷来的菜,全年不会生病生疮。

所以正月十五夜,就成为新年后的第一个节日,是最开心快乐的节日。这天孩子们吃过晚饭就开始准备偷菜节的活动了。

偷菜节去偷菜只能空手去别人的菜地摘菜,不能带篮子什么的去偷。否则大人就会打人的。

也不能偷得太多。一人用手偷一把菜,能做成一碗就行了,回家当时就自已动手做,做好了就请大家品尝,偷菜节也就是让孩子们体会一下,夜里到野外偷菜,那种担惊受怕的感觉和做菜给大家品尝的快乐吧。

福建有哪些丰富多彩的闹元宵活动?

在我国,元宵节是继春节之后最为热闹的传统节日,到处 充满着喜庆与热烈的气氛。

元宵节是福建民间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更是一年中各 种民间文艺活动最集中、最丰富多彩的一个节日。在元宵节前 后的几天,整个福建各地几乎成为一片狂欢的海洋。

闹花灯是汉民族最传统的元宵民俗活动,但闽西除了常见 地在街头房舍悬挂,或者在固定场所展示的花灯外,还有自己 独特的闹花灯方式。 连城芷溪的“出案花灯”,一个大花灯由近百个各式小花 灯组成,造型十分复杂精致。

一人擎着,农历正月初一便由数 户人组合出游,到正月十一 “正日”全部花灯汇合出游,争奇 斗艳,谬鼓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庞大队伍从村头到村尾,长 达数里,气势恢宏。

7欠定抚市正月十三至十七的“故事花灯”,也是热闹非凡。 “故事”由青少年男女扮演,以轿子抬着,随队而行的是花篮 灯、采茶灯、鲤鱼灯、狮象灯、蝙蝠灯、龙灯等,也是一路锣鼓、十番、响铳、鞭炮,直到深夜放馅火、烧架花后结束。

永定下洋的闹花灯结束后,还各自将灯迎放到祖宗坟墓 前,尽现客家崇宗敬祖尽孝的精神。 连城坪上的水上花灯,则是把各式花灯抬到祖祠前池塘里 的木排上,四周坐着十番乐队演奏,两个小伙撑着游池塘,灯 光水影,乐声悠悠,引来岸上观者阵阵掌声,又具另一番风 味。

新罗区各地则有上百支各式采茶灯队伍的轻歌曼舞,引人 注目。迎古事是闽西民间闹元宵非常重要的节目。

“古事”是以 孩童化装成各种古代人物,固定在铁架上抬着巡游。最著名的是连城罗坊“走古事”。

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具 有浓厚的竞技性,一棚古事需壮年男子多人轮流扛抬奔跑。正月十五上午,在陆上抬着竞跑后,午又到河水中逆 水抬着竞跑。

两岸人山人海,在锣鼓、鞭炮、响铳和呐喊声中,你追我赶,紧张热烈,撼人心魄,被喻为“客家山村狂欢在长汀、永定等县的一些乡镇,也多有这种“迎古事”活动,但只是抬着巡游,没有赛跑竞技。 还有一种是“龙载古事”,即头尾是龙头、龙尾,中间节节龙身上坐着扮成各种古 装人物的孩童,由数十人抬着巡游。

连城城溪村还有骑在马上 的“马上古事”。在永定坎市、大溪、抚市、陈东等地,又出现了将古事铁 架安在板车或汽车上的“车载古事”。

舞龙灯也称耍龙灯或龙舞,历史悠久。 元宵节舞龙灯,给 节日里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愉。

舞龙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 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 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 6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场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

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在古人的心目 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神威,而我国自古以农业立 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古 人极力希望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 节舞龙灯的习俗。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宵节之夜,“以草缚成 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 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舞龙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主要有龙灯、布龙等。

龙灯也称火龙,这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 种龙舞。这种龙由蔑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 色彩。

龙身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每节中 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 的油捻。

这种油捻燃烧力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 灭。 下面装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龙前还有一人手举红色绸珠 指挥龙舞。

如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手身着可开可合 的鲤鱼皮。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 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 身,象征“鲤鱼跳龙门”。

布龙也称彩龙,主要在白天表演,节中不燃蜡烛,所以表 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舞龙时循 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

有的地方闹元宵, 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一两千米。每条龙灯还伴 有十番锣鼓,声闻数千米,甚为壮观。

福建闽西民间元宵期间,到处都有舞龙灯的庆祝活动。但 闽西除平时所见的一般龙灯之外,还有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如著名的连城姑田游大龙,每节龙高达2米、长达4米多。

正月十五晚上,鸣铳三响,各户抬出“驳桥”,把节节龙身连接成一条长龙。有的达170节,总长竟达700米,故有“天下第一龙”之称。

它游走于田野和村落间,家家以香案、火堆、鞭炮迎接,一路锣鼓喧天、铳声撼地,十分奇雄壮观。直至正月十六上午,才在一庵庙前以固有的风俗仪式“烧龙”。

类似的元宵节游大龙,连城的林坊,永定的抚市、坎市、陈东等一些乡镇也有,但规模不如姑田。另一种是上杭南阳、新罗苏邦、漳平双洋等地的“花灯龙”。

即前后是龙头和龙尾,龙身却是由一块块长条木板上固定5至8盏各式花灯或插上花束构成。然后将木板首尾相连,扛着游行,。

元宵节有哪些民俗表演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矗朴《饶韧庸糠暾率澹谠萍把龇鹕崂遣畏鸬募?樟汲健:好鞯畚?撕胙锓鸱ǎ铝钫率逡乖诠泻退略骸叭嫉票矸稹薄4撕螅?诺频南八拙陀稍粗辉诠⒅芯傩卸鞔μ矫窦洹。

青岛 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灯节,市郊俗称“过十五”。

正月是夏历第一月的月圆之日,故称“元宵”,含全家团圆,康乐幸福之意。这一天,民间有许多庆祝活动。

《胶澳志?民社志?风俗》称:“上元,蒸面作灯,注油点之,示其烬花以占五谷丰盛歉,曰灯花。 卜粉稻为丸,包为果实煮食之,曰元宵。

门结松棚,挂灯火,放花爆,陈杂剧(如高跷之类)三日夜。”在市郊有下列活动; 做面灯:以豆面做成十二生肖、葵花等形状的灯。

蒸熟后,在其背上或顶端注入豆油,插入灯芯,分别放置堂屋,居室、粮仓、牲口棚和天井中。傍晚,先到祖茔送灯,一坟一盏。

回家后将面灯点燃,以示生活充满光明。灯油然尽后,视其灯花形状,由老年人预测当年农作物的丰歉。

以堂屋灯花为主,呈圆状者兆示收豆类,呈条状者收谷类,呈花状者收果类。另外,还制作“升虫”,放在粮囤中,寓意粮食随吃随升,取之不竭。

吃元宵:旧时吃者甚少。 挂花灯:民家在堂屋和大门外悬挂,青少年则提灯笼,外出放小型烟火“滴滴金”。

富有者及集市商家多在街市上扎制木架,张挂花灯。花灯的四面或六面,以透油纸封贴,纸上绘制或粘贴人物及花鸟画。

画的内容多为瓦岗寨三十六友(程咬金、罗成、秦琼等)、梁山一百单八将、刘关张三战吕布、杨家将、呼家将、薛丁山与樊梨花等。有的花灯内燃蜡烛,推动灯面转动,名曰“走马灯”,多绘大战长坂坡(三国演义)故事中人物追逐,围观者较多。

有的灯面写有谜语,让人打猜,名曰“灯谜”,又称“灯虎”。观灯自正月十四至十六日进行三天。

地方戏旧有《赵美蓉观灯》一折,表演观灯热闹景象淋漓尽致。 放烟火:烟火俗称“裹子火”,多在花灯周围燃放,有“满天星”、“天女散花”等。

烟火置于木架上,高约2米,燃放完毕,一声巨响,火星四溅,欢乐气氛达到高潮。十五日下午即奔走相告,相约去现场观看。

跑秧歌:又名跑高跷,俗称“跑耍”。十五日白天和夜晚都有表演。

由村内同乐会组织青壮年扮演各种人物。有秧歌客、丑婆、相公、小姐、黑小子以及戏曲人物,如武松、黄天霸、苏秦、唐僧师徒等。

表演者踩着锣鼓点,跑出“圆场”、“剪子股”、“倒卷帘”等多种队形,蔚为大观。之后,表演者分立两边,由秧歌客主持演唱《秧歌调》、《跑四川》、(小放牛》、《孟姜女哭长城》或地方戏片断等,高潮迭起,观众报以掌声和喝彩声。

跑秧歌从正月初六开始,到十六日结束,唯日本侵华期间被逼停办。 庙会:正月十五日前后多有庙会举办。

如城阳的大通宫,西城汇的太通宫,凤凰山的通明宫等,在正月十三至十六日都有有庙会,庙会俗称“赶山”,旧时赶山者多达 正月十五晚上可以去五四广场那边,肯定有放烟花的,人很多很热闹。

传统文化作文3年级习作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

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大地春,神州美,花灯闹元宵,千树花,万户春,快乐在今宵,是什么

就是体现出阖家团圆,平安喜乐,其乐融融的景象。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历表
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