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正月初八习俗放生喝腊八粥,大年初八禁忌

  • 作者: 个丶人爱好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5-29

大年初八禁忌

1、大年初八又称顺星节在民间,正月初八被称作是众星下界的日子,也是小孩子们认星星的日子。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小灯燃烧祭祀,所以顺星也被称作是“接星”、“祭星”。这一天,不管你去不去庙里进香祭祀,都需要在家里举行一个顺星仪式。

等到天上的星斗出齐之后,在各家的案头、灶台以及门槛或者锅台等处,都需要放一盏灯,这盏灯也叫做“散灯花儿”。等到祭星活动结束后,全家人在一起吃元宵。

也是一种流传很久的民间风俗,只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顺星节这个节日了,也不再有人在家里的案头、灶台、门槛、锅台处放灯祭祀了。2、大年初八还是谷子生日人食五谷杂,谷子以前是人们的主要食粮。

所以谷子生日这一天在民间也尤为重要,传说中大年初八就是谷子生日。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就预示着来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

如果这一天阴雨绵绵,就预示着来年收成欠佳。所以到了正月初八这一天,农民会对着这些谷物名称的排位进行膜拜,这一天都不允许吃不熟的谷物。

这一习俗是人们对来年的期望,也暗含着人们都农业的重视,对粮食的珍惜。3、大年初八,宜放生祈福以前的时候,在正月初八,各家各户的公子小姐们都会把家里养的一些鱼或者鸟,拿到外面出放生。

有一种说法是鸟留在家里是会吃谷物的,所以将鱼鸟放生,也是期待一个好的收成。同时这一天是顺星日,大家希望那些星宿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善行,得到一个好的庇佑。

另外放生鸟或者鱼代表着有好生之德,让鸟类记住自己的恩德,对谷物嘴下留情,保证明面有个好收成。大年初八的禁忌大年初八禁忌一:忌观红喜事古代男女婚嫁很少选在正月,这是因为古代有“抬头红”之说。

如果在正月结婚,正是太岁压头。这种做法不利于儿孙绵延,所以在古代很少有人会在正月结婚。

但现在很多人都觉得是一种迷信,在正月结婚的人也不在少数。大年初八禁忌二:忌打碎器物大年初八正是鸿运当头的日子,如果在这一天不小心打破了碗碟杯子,就会有“破运”的说法。

如果在这一天真的不小心打破了碗碟杯子,一定要念几句“岁岁平安”等吉祥话。然后把碎碗碟子放在神案上。

即可化解灾难。也有一种说法是用红包包着碎片,扔到河中。

然后嘴里念叨“撞破瓷,钱银一大堆”即可。大年初八禁忌三:忌空米缸大年初八正是聚财之日,这时候很多人家都会把水缸、米缸装满。

预示着来年不会断粮。这都是因为在古代生活艰苦,人们经常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所以会在新年的时候把米缸装满,如果正月初八米缸就空了,是非常不好的。

大年初八习俗有哪些?

1、谷日 民间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

这种习俗蕴涵着重视农业、珍惜粮食的思想。 2、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鸟是吃谷的,会抢夺人的收成,所以这一天要放生(主要是鸟和鱼),表达好生之德,同时也贿赂一下鸟类,让它们嘴下留情。

选择放生,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初八是顺星之日,可以让星宿看到自己的善行。 3、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 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

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4、吃元宵 正月初八在传统中又被称为“顺星节”,而“顺星节”的一大习俗就是吃元宵。

古话常说“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用天上的星星对应地上的人口,天上的星星很多,寓意地上人丁兴旺。 在初八这一天吃元宵,就是为了求得星神的庇佑,对星神表示特别的感恩。

此外,初八之后,从正月十三开始吃元宵,这元宵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七。 5、八仙节 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

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 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

这一天,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6、妇女不能用针线 正月初八是“蚕过年”的日子。

民间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分别为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等人和动物的“年”,这些都和农事有关,人们希望六畜兴旺,人丁平安,蚕事顺遂。

农历正月初八有什么习俗?

正月初八日,称为谷神节。

春秋时代,古人曾以“木星”的运行规律纪年。由于木星11.86年运行一周天,接近于十二年,古人便将周天划分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

所以把木星称为岁星。 我国道教发展后,受“岁星纪年”的影响,认为每年有一个值岁的神灵,职权很大,称为太岁。

以十二地支 为序,每十二年循环一次。扩散到民间,由“太岁头上不能动土”,演变成了土地的主人,当然也就是农业丰欠的主宰了。

所以每逢谷日,民俗要进行祭星活动。 初八群星聚会,因此要拜星君。

湖南、湖北地区视初八为“谷日”。北京的居民都习惯到白云观参拜星君。

由岁星保护农业丰收,引申为保护众人安福。旧俗,和尚、道士要为附近民家赠送祥疏,民家则在初八日,到寺观上布施。

僧道再回以果饼。 至今,五台山仍有一些信佛教者,在初八日上布施,祈求保护。

在内蒙古、山西等地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称初八为敬八仙节。 八仙即民间传说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

因其不畏强权,藐视富贵,经常深入民间,解危济困,深受劳动人民喜欢。这一天,民间习惯备佳肴水果以祭祀八仙。

正月初八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

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古代天子或诸侯,在年终时候要举行祭祀八种自然神灵的仪式,称为蜡祭。

蜡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至今还有所遗存,就是腊月初八,南方的人们要吃腊八饭,北方的人们要喝腊八粥。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我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

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的原因:《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

“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了。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

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习俗。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称“佛粥”。

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更是盛行。 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

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

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颇有京城特色。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

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阴历十二月初八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纪念释迦牟尼。

腊八粥的由来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

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知道的人就曲指可数了。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

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

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也很盛行。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燕都游览志>>也说,十二月八日,民间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多者为胜。

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夏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原料配方 大米50克 黄小米50克 粘黄米50克 糯米50克 秫米(粘高梁米)50克 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 桂圆100克 花生米100克 栗子100克 小红枣100克 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

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即成。

中国春节传统美食

1、春节传统特色美食有哪些:饺子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人的血脉里,“饺子”是奔腾的“大动脉”,缺之不可。饺子有许多吉利的寓意,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表示辞旧迎新之意;此外,饺子形似中国古代用金、银铸造的“元宝”,吃饺子便有了“招财进宝”的寓意。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又有说不完的话,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才是人们至今仍然珍视饺子的最重要原因。

2、春节传统特色美食有哪些:油角

油角是广州家常小吃的一种,各个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成蔬菜即可。在广东过年,油角少不了。以前,离春节还有十天廿日,家家户户就要开油镬,炸煎堆油角了。开开油镬炸些煎堆油角,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

3、春节传统特色美食有哪些:糍粑

糍粑同样也是春节里一道可口的点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一代最为盛行,全家人高高兴兴的一起打糍粑为春节做准备,其乐融融。糍粑是以糯米为主料,清浸泡后搁蒸笼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绵软柔韧。趁热将饭泥制作成可大可小的团状,搁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黄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盘里滚动,即可取食。口感香甜。大凡有喜事,当地人都要做红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4、春节传统特色美食有哪些: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汤圆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把中秋节,端午节,腊八节,重阳节,元宵节,按顺序的排列起来

中秋节、端午节、腊八节、重阳节、元宵节的顺序是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日历表
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