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南通正月理发有什么讲究,正月里理发有什么讲究?

  • 作者: 风过胯下蛋蛋凉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5-17

正月里理发有什么讲究?

以前的汉族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将头发视为和生命一样重要的东西,认为头发是父母给予的,自己无权处理,剃发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孝的行为,所以古人多蓄发,只有要出家的人才会剃发。

清朝后汉人被强制剃发留辫,他们怀念前朝,心有不甘,会在正月的时候拒绝剃发以示纪念,有思念旧朝的意味,“死舅”就是“思旧”的谐音,经过人们误传就成了“死舅”。

正月习俗:

1、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它标志农历“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这一天人们以守岁、拜年、贴画鸡、放鞭炮的方式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

2、正月初五,又称破五。这一天人们一大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扔掉前几天积攒的垃圾意为“送穷”;民间一直将正月初五视为“财神生日”,为求利市,商家会选在这一日开市贸易;初一到初五禁忌较多,过了此日很多禁忌都可破除,所以人们会在初五吃饺子庆贺。

请教关于正月理发的说法

一种是民俗版的说法:我国对农历的新年非常重视,春节的到来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自古春节前人们都要沐浴更衣,理发也是必须做的事。

过去都是剃头,就是用刀子把头发刮掉,剃头时很不舒服,小孩很不愿意剃头常常为此哭闹,因为过年后媳妇都要带头孩子回娘家,大家就会骗孩子说:你过年不让剃头,带你看外婆的时候你舅舅打你的。 久而久之,舅舅成了正月里检查外甥是否让剃头的“检查官”。

春节前剃过头的孩子,正月一个月就肯定不会剃头了。这是正月里不理发,或“正月里剃头死舅舅”说法的民俗版。

另一种是民族版的说法:话得从清军入关时说起,大清皇帝为了“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 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这种发型要在汉人间大肆推行。

推行的媒介便是剃头匠,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随后,这些剃头匠便走街串巷,恩威并施地把人们的头发一一拿下。

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迭的汉人对于谁当皇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表现得太过强烈,倒是这场头发的变革着实惹恼了其中一部分人。 当时的清王朝打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种强硬的做法出人意外地遭到了历来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对: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指望通过群众的力量让满人有所收敛。然而,顺治皇帝随便找了点茬儿,一声令下,接连出现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悲剧,汉人头上的标志连同热血乘鹤西去。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顺治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了著名的《鞑靼战纪》。其中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赶过了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意大利人不懂得我们的国情,他看到的只是局部的一场小小的胜利,他不晓得,天下已经是清人的天下。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鞑靼人”动真格的了。 在大清国的高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不再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

正月理发有什么讲究吗?听大人说正月不要理发,但他们也不知道为什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

按祖辈传下来的说法,“正月里剃头妨舅舅”。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可以理发。

理发跟舅舅有啥关系?这里有三个说法。 有一说法是,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牢固掌控全国人民,特别是汉族群众,在全国强制推行满人的发式剃头留辫子。

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让他们走街串巷,见到人就给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 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在广大汉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对,特别是江南文士认为强行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污辱,因而群起反抗,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但是,顺治皇帝根本没理这一套,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声令下,各地接连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

血雨腥风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再也不敢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了,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而改用种种拖延手法来应付。据说,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死舅”,谐音即“思旧”。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

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

此为一说。 还有一说,是个浪漫的民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贫穷的理发匠,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个舅舅。

每年正月家家探亲的日子,他因买不起贵重礼品,就挑着剃头担子,去给舅舅精心理发。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他手艺好,又细心,理的头美观大方,人见人夸,舅舅高兴地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后来,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就想起了舅舅,望着剃头担子潸然泪下。

本来,这个故事讲的是正月剃头思舅舅,可是,传来传去走了样,不是“思舅舅”,而是“死舅舅”了。

如今,人们还在以讹传讹地传说着。 还有一说,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

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就称为“头九”或“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第三个九天称为“三九”,依次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便“九尽桃花开”。 之后,再过九天就是节气“春分”,春耕季节开始了。

一到冬天,人们就盼着春天到来。尤其在很多年以前,人们的这种心情更迫切,那时的取暖条件差,而且那时的冬天本就比现在的冬天要冷。

为了度过“数九寒天”,人们想了很多方法,不让小孩在这些天理发就是其中之一,意为“防九九”,怕小孩头部受寒。 在有些地区,被传来传去走了样,谐音讹传为“妨舅舅”。

成为北京地区“正月里剃头,妨舅舅”的由来。

正月可以理发吗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其实是讹传。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贫穷的理发匠很爱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发匠却为没有钱给舅舅买一件像样的礼品而发愁。

串亲的日子到了,理发匠灵机一动,挑着剃头挑子来到舅舅家,精心为舅舅剃头刮脸。等到舅舅出现在酒席前时,亲朋们无不夸赞理发匠手艺高超,说舅舅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

舅舅很高兴,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过年礼物,还约定每年正月给他来理发,看看手艺是否有新的长进。多年后,舅舅去世了。

每到正月,理发匠对着剃头挑子泪如雨下,他为不能再向舅舅尽孝而伤心……” 。从此以后每逢正月理发匠理发时就会黯然泪下,想起自己的舅舅。

便在正月里不再理发,别人问其缘故,回答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思舅舅”。 不知何时以讹传讹,‘思’变成了‘死’,一字之差,害苦了多少人呀!”。

正月剪头

其实是一种迷信说法。

介绍有关正月里不理发的典故如下: 以前,一到过年,大人就会告诉小孩,千万不能说带有“破”、“坏”、“死”、“穷”、“完”等不吉利的字眼。如果,一不小心,小孩说漏了嘴,大人总会在旁边接上一句“童言无忌”。

要是掉根筷子在地上,就会说:“快快乐乐,年年快乐”,要是摔碎碗碟子什么的,则要说:“岁岁平安”……过年的讲究还是很多的。“正月理发死舅舅”,是一个迷信说法,流传已久。

受此影响,很多人在过年前赶在腊月理发,而腊月来不及理的,就要拖到农历二月二去理,还称“龙抬头”。 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

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 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

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

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

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

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 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

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

“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 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

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

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 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

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高官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

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 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血光之灾。 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

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妈妈例儿”(也写作“妈妈论儿”,即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也认为“正月里剃头妨害舅舅”。

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民族矛盾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

正月理发有什么讲究吗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

按祖辈传下来的说法,“正月里剃头妨舅舅”。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可以理发。

理发跟舅舅有啥关系?这里有三个说法。 有一说法是,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牢固掌控全国人民,特别是汉族群众,在全国强制推行满人的发式剃头留辫子。

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清政府把全国的剃头匠召集起来,每人发给一个挂有圣旨的“吊投旗杆”,让他们走街串巷,见到人就给剃头。

“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 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在广大汉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对,特别是江南文士认为强行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污辱,因而群起反抗,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顺治皇帝根本没理这一套,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一声令下,各地接连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

血雨腥风之下,一些文人士大夫再也不敢高喊“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口号了,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而改用种种拖延手法来应付。据说,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

“死舅”,谐音即“思旧”。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

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

此为一说。 还有一说,是个浪漫的民间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贫穷的理发匠,没有什么亲人,只有一个舅舅。

每年正月家家探亲的日子,他因买不起贵重礼品,就挑着剃头担子,去给舅舅精心理发。年复一年,从不间断。

他手艺好,又细心,理的头美观大方,人见人夸,舅舅高兴地说,这是送给他最好的礼物。后来,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发匠就想起了舅舅,望着剃头担子潸然泪下。

本来,这个故事讲的是正月剃头思舅舅,可是,传来传去走了样,不是“思舅舅”,而是“死舅舅”了。

如今,人们还在以讹传讹地传说着。 还有一说,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

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就称为“头九”或“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第三个九天称为“三九”,依次类推,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便“九尽桃花开”。之后,再过九天就是节气“春分”,春耕季节开始了。

一到冬天,人们就盼着春天到来。尤其在很多年以前,人们的这种心情更迫切,那时的取暖条件差,而且那时的冬天本就比现在的冬天要冷。

为了度过“数九寒天”,人们想了很多方法,不让小孩在这些天理发就是其中之一,意为“防九九”,怕小孩头部受寒。在有些地区,被传来传去走了样,谐音讹传为“妨舅舅”。

成为北京地区“正月里剃头,妨舅舅”的由来。

正月剪头发有什么说法

正月剪头发有死舅舅的民间禁忌,但这是一种误传,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即说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而汉民则由于心怀故国,相约正月里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最终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这种说法是不值得信的,需要理性看待。

正月是过年,很多人为了迎接新年能有个新面貌,一般腊月就已经把头发理好了。这样正月剃头理发的人自然也就少了,正月里不能理头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强迫汉人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誓死抗争死了很多人,但最后还是被迫剃头。

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清贵族旳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

“正月里不剃头”,还与古代汉人对头发的重视有关。《孝经》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古代汉人认为“头发”是父母给的,因此自己无权“处置”自己的头发,而头发也被认为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所以古代人常束发为髻。

正月理发什么说法

以前,一到过年,大人就会告诉小孩,千万不能说带有“破”、“坏”、“死”、“穷”、“完”等不吉利的字眼。

如果,一不小心,小孩说漏了嘴,大人总会在旁边接上一句“童言无忌”。要是掉根筷子在地上,就会说:“快快乐乐,年年快乐”,要是摔碎碗碟子什么的,则要说:“岁岁平安”……过年的讲究还是很多的。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却发现,像正月里不能“理发”、“看病”、“动刀”等等旧俗都有了新说法。 正月里理发要讨好彩头 “正月理发死舅舅”,是咱东北过年的一个迷信说法,流传已久。

为什么这样说,谁也说不出个为什么。碍于长辈面子,青年人大多赶在腊月理发,而腊月来不及理的,就要拖到农历二月二去理,还称“龙抬头”。

现如今,长春市很多人已没有这样的讲究了。 昨天上午,在长春市重庆路上的理发店内有一些人在理发,“有名”的理发店里更是排起了队。

一家理发店的张老板说,正月初八开业当天虽然不像年前那样火爆,却也是顾客盈门,其中也有很多来剃头的男士。近两天,发廊的生意与平时没什么两样,每天到这里理发的男子丝毫不见减少。

“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一名正在剃头的男士听到记者的说法,不屑地说:“这都是老黄历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信这套?” “年前年后的忙,只有过年放假这几天闲着,只能是这个时候来理了。”除了时间上的原因,还有不少人想趁正月里理发讨个“开个好头”或“面貌一新”的好彩头。

正月理发风水的说法

但亦有学者考证,其实“正月不理发”这一说法最早源于唐朝。

那时候人们把理发叫做“消耳”,“正月”在唐朝被称之为“金月”,如果在正月理发,就叫做“金月消耳”。而唐朝时官府有一种特别的武器,名字叫作“金钺”,是专门用来砍杀犯人头颅的刑具。

“金月”与“金钺”发音相同,正月理发也就成了“金钺消耳”——这就有了上法场砍头的意思。民间为了避讳,于是后世就有了正月不理发的习俗。

问题是以上无论哪一种说法,今天的人一眼看来都是迷信,但为什么“正月不理法”习俗能够千百年以来长期流行呢?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百姓都恪守着这样的习俗,难道我们的古人智商都低到如此可笑的地步了吗? 问题的根源在于古人和今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站在西方科学的角度上,外在的物质世界与我们每个人都是彼此孤立的,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人只是物质世界的观察者和使用者而已。

而站在我们古人的角度上,认为天地间的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感应与相互作用的。秋天里天地一片肃杀,这种天干物燥的气候与我们人体的肺经相互感应,因此秋天多呼吸道疾病;而肺经五行为金,金对应白色,因此大地上生长的白颜色的果实,例如百合等大多入肺经;金主果敢,因此秋天出生的人大多比较果断冷静(当然不绝对,还要看哪天和什么时辰出生);金又与“傲慢、嫉妒、自负”等心性相对应,因此大多数患肺癌与大肠癌(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病人,大多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平。

.. 现代量子物理学深入到微观层面后看到的世界,恰恰与我们古人的这种看法完全一致。

在亚原子世界里,物质其实受我们人类的意识所影响,人的思想和物质其实都是一种能量存在,彼此息息关联。有关这方面一些惊人的实验,浩然准备在节后陆续分享给大家。

在中国所有的文化典籍中,《黄帝内经》可谓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从技术层面上看,它是一本医书,但全卷到处都泄露着“天机”——对天地间大道的描述,以及对自然与人体相互关系的论述。

从这点上看,它更像一本哲学巨著。可惜的是,今天我们很多人看不起这本书,看的人中大多也在犯着“买椟还珠”的错误。

来看看《黄帝内经》中怎么看待正月理发的问题。《黄帝内经》认为:到了正月,天地间的阳气逐渐上升,所有万物都开始向外散发生长,根据“天人合一”理念,人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穿着宽松的衣服,把头发解开,让它披散在肩上,要让头发自由地生长,而不应该剪断头发;也不能把头发扎得紧紧的,如此就会阻塞人的生发之气,也就约束了人体生机的勃发。

不但如此,为了人能够充分得到这种“生发之气”,还鼓励人们都出去踏春(这就是自古沿袭到今天“春游”的来历),当我们人体置于大地上一片绿芽初生的勃勃生机之中时,我们与天地合而为一,自然界的巨大能量就能灌输到我们人体之内。 春天五行为木,木对应人体的肝胆与筋脉,还主我们的情志。

春天正是我们养肝护肝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舒展调整自己的情绪的最佳阶段。每到春天,人心就开始躁动,开始充满激情,这时去规划一年的发展,顺应天时去积极创业就是最佳的时机。

浩然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人的头发五行属木,而木具有“生发”的重要特性。那么,什么叫做“生发”呢? 生发的意思就是“生长、发育”。

它指的是一颗种子破土而出,呈现出勃勃生命力的那种特征,也指植物幼苗破土而出,不断向上生长的那股劲儿。一个人“生发”的能力越强,就越能更好地开创事业,并且会有很强的生命力不断去发展壮大。

在易经预测的实践中,如果一个人与肝胆对应的“木气”,也就是“生发”之气不足时,这个人就会表现出较深的“暮气”,不愿去发展、创新,思想比较保守;或者人生出现了较大的阻力,事业受挫,公司经营面临困局;或者职务长期得不到提升,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等等。在看八字时,如果一个人本身具有较强的木的力量,这个人就适宜去开拓新市场,研究新产品,尝试新的项目开发等;而木弱的人,一般适宜做一些守成、程序化比较强的工作,例如办公室、财务等。

“木”与我们的头发相应,体现的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力量,和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而剪头所用的剪刀,五行为“金”,金是克木的,按照“天人合一”的原理,如果在正月剪头,正好预示着“生机”被破坏,那么对于我们一年的发展,可能会有不良的诱导作用,因此,建议:正月不剪头。

日历表
传统节日
西方节日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