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能力亲子游戏
- 作者: 用户43917212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2-17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游戏、生活、计算、科学、常识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体性、鼓励性、游戏性、操作性、家园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如果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理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对于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未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二、教师应该在游戏中用什么方法去培养?1、用主体性方法去培养 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其他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2、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 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打开水龙头——小手淋淋湿——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冲干净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戏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要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3、用游戏性方法去培养 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语言和多维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区角活动、表演和角色游戏:喂动物宝宝吃食,“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4、用操作性方法去培养 在一日生活中,无时无刻的体现着这一原则。早上老师热情地迎接小朋友来我们小一班家,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点心结束时自己动手放好牛奶杯、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5、用家园合作性方法去培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鼓励幼儿,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并及时对家长所寻求的帮助做出回应。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我们会通过个别家访、谈话和调查表的形式不间断地关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让幼儿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游戏、学习、活动,体验这一过程带来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的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6、用整合性方法去培养 在众多的游戏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喂动物宝宝。在这个游戏中,我可以从提供的材料中将游戏多维化、立体化。我们提供的动物头形盒有小猫、小狗、小鸡、小老鼠、小熊;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我们设计了圆形、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勺子我们提供了长柄小调羹和短炳小汤瓢儿;“食物”包括大小不一的彩色汤圆、三角形鱼饼干、半圆形毛毛虫饼干、方形的骨头饼干。这些材料的提供,可以将计算、生活、科学常识、语言等整合起来自然有效的糅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提供了不同的层次性,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 总之,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自理过程中幼儿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教师应该在游戏中用什么方法去培养
1.1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有的孩子不会啃骨头,不会吃鱼,老师则分别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骨头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可见,语言的参与,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幼儿在说说学学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1.2用游戏性方法去培养
1.2.1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语言和多维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区角活动、表演和角色游戏:喂动物宝宝吃食,"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1.2.2在角色区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爸爸妈妈常常会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在购物中孩子会很清楚父母怎样与售货员交易;头发长了,爸爸妈妈带孩子去理发。这都是孩子看到的,甚至参与过的事情,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孩子就会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及亲身经历的,统统在游戏中通过逐步想象反映出来。例如在观察家的活动中发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妈妈袁宇茜在和客人玩,这时,爸爸仲王泽正抱起娃娃,忙着给娃娃洗头发,然后,他拿起剪刀开始帮娃娃剪头发,袁宇茜看见了连忙拿出镜子说:"宝宝,看看漂亮吗?"仲王泽和袁宇茜都笑起来。角色游戏让孩子体验了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1.3用操作性方法去培养。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1.4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我们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打开水龙头--小手淋淋湿--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冲干净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戏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要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2.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为此,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教之窗、日常交流、观摩、亲子活动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我们班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溺爱无比,我们不只教育幼儿的爸爸妈妈,对祖辈更是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一致,以免幼儿产生"依赖"祖父母的习惯。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流时提到:"没想到我们的孩子有这么能干,是我们小瞧了孩子,也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总之,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自理过程中幼儿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游戏、生活、计算、科学、常识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体性、鼓励性、游戏性、操作性、家园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如果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班幼儿尽快学会自理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迁移到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对于适应快节奏、高强度的未来社会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一个手牵着孩子,另一个手拿着孩子的玩具和自己的包匆匆忙忙的走在去幼儿园的路上;早上起来孩子在刷牙家长陪在一边帮孩子拿着漱口杯。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孩子们担忧:在长者老去的那一天,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由此提出: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二、教师应该在游戏中用什么方法去培养?1、用主体性方法去培养 以幼儿发展为本,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我们所创设的游戏情景、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本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凸现幼儿主体性的为主的。我们所有的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并操作的,教师的角色已经转变为幼儿的生活、游戏伙伴。如在早上来园的桌面建构中,幼儿自己想到用玩具里面一个小拱桥作电话,跟老师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这个时候,老师不再是主体,幼儿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孩子在带着老师玩。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电话”鼓励幼儿打电话给其他的孩子邀请他们一起玩。这样同伴间的交往就在游戏中发展起来了。2、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 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成人对幼儿自然有种怜爱之心,帮了又帮,包了又包,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我们教师要利用集体氛围,设下诱饵,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打开水龙头——小手淋淋湿——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冲干净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戏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要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3、用游戏性方法去培养 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语言和多维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区角活动、表演和角色游戏:喂动物宝宝吃食,“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4、用操作性方法去培养 在一日生活中,无时无刻的体现着这一原则。早上老师热情地迎接小朋友来我们小一班家,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点心结束时自己动手放好牛奶杯、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5、用家园合作性方法去培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鼓励幼儿,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并及时对家长所寻求的帮助做出回应。在学期中和学期末,我们会通过个别家访、谈话和调查表的形式不间断地关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状况,让幼儿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游戏、学习、活动,体验这一过程带来的乐趣,从而潜移默化的把这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6、用整合性方法去培养 在众多的游戏中,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喂动物宝宝。在这个游戏中,我可以从提供的材料中将游戏多维化、立体化。我们提供的动物头形盒有小猫、小狗、小鸡、小老鼠、小熊;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我们设计了圆形、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勺子我们提供了长柄小调羹和短炳小汤瓢儿;“食物”包括大小不一的彩色汤圆、三角形鱼饼干、半圆形毛毛虫饼干、方形的骨头饼干。这些材料的提供,可以将计算、生活、科学常识、语言等整合起来自然有效的糅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幼儿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对于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提供了不同的层次性,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 总之,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自理过程中幼儿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边说边玩、爱游戏的特点,再结合二期课改中提出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和课程整合精神,最终提出"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教师应该在游戏中用什么方法去培养
1.1把生活能力培养寓于易读易记的儿歌中,寓于有趣的情景中。 好奇、好模仿、想说话是孩子的年龄特征,我们把生活自理技能设计成有趣的情景故事,形象的儿歌,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理解内容,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掌握动作技能。例:学吃饭,我们在培养小朋友自己吃饭时,尊重和培养让其自己吃饭的欲望。让孩子自己吃饭,虽然边吃边掉饭粒,但老师还是坚持让小朋友自己吃,随时帮助纠正拿勺的姿势。我们老师还不时提醒幼儿:"小调羹,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现在孩子进餐时偏食现象较多,有的则是咀嚼能力不够所致,多数幼儿不喜欢吃菜是嫌老,不愿多嚼。老师就在吃饭前设计成兔妈妈请客的情节,先请喜欢吃菜的小朋友来吃,请其它小朋友看,他是怎么嚼的,看着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其它小朋友也被勾起了食欲,纷纷说:"妈妈我也要吃。"在进餐时,"兔妈妈"及时鼓励吃得好的"小兔子"。有的孩子不会啃骨头,不会吃鱼,老师则分别扮演"狗妈妈"、"猫妈妈",教孩子怎样吃肉骨头和鱼,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边学边吃,渐渐地使孩子感到吃饭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好地进餐。可见,语言的参与,使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幼儿在说说学学做做中掌握了自理技巧。
1.2用游戏性方法去培养
1.2.1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游戏语言和多维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练习生活自理的技能。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区角活动、表演和角色游戏:喂动物宝宝吃食,"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这类游戏是用拟人化手法的构思情节来巩固自理能力的。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1.2.2在角色区练习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如爸爸妈妈常常会带着孩子去超市购物,在购物中孩子会很清楚父母怎样与售货员交易;头发长了,爸爸妈妈带孩子去理发。这都是孩子看到的,甚至参与过的事情,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中,孩子就会把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及亲身经历的,统统在游戏中通过逐步想象反映出来。例如在观察家的活动中发现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妈妈袁宇茜在和客人玩,这时,爸爸仲王泽正抱起娃娃,忙着给娃娃洗头发,然后,他拿起剪刀开始帮娃娃剪头发,袁宇茜看见了连忙拿出镜子说:"宝宝,看看漂亮吗?"仲王泽和袁宇茜都笑起来。角色游戏让孩子体验了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为孩子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1.3用操作性方法去培养。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1.4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很薄弱,我们利用幼儿感兴趣、喜欢的方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试着自理。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引起的。考虑到幼儿喜欢被老师表扬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洗手兴趣出发,每天在小手变干净的游戏中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奖励一枚小五角星,幼儿洗手的兴趣渐渐调动起来了。然后教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洗手的全过程按顺序分为六步让幼儿进行练习:打开水龙头--小手淋淋湿--肥皂摸一下--搓出小泡泡--小手冲干净甩三下--拿起毛巾擦擦干。对幼儿的每一项要求,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到幼儿自身存在的困难,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生活游戏情境,在情境中教师要把握住难度,讲解清楚,并作好示范,让幼儿反复练习和实践。当然也不要忘记把适当、适时的鼓励与表扬送给孩子们。
2.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
我们秉承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们必须端正教育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进步。为此,我们主要采用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教之窗、日常交流、观摩、亲子活动等方法,加强家园配合。我们班很多孩子都是隔代教育,溺爱无比,我们不只教育幼儿的爸爸妈妈,对祖辈更是要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到一致,以免幼儿产生"依赖"祖父母的习惯。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流时提到:"没想到我们的孩子有这么能干,是我们小瞧了孩子,也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总之,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天性,在生活自理过程中幼儿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上一篇: 沙滩亲子游戏活动方案
下一篇: 家长手搭手亲子游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