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为什么回忆和做梦都是第三视角,为什么美梦总是容易被打断?请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不知道的不要

  • 作者: 举枪打鸟鸟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2-06-23

为什么美梦总是容易被打断?请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不知道的不要

个人愚见: 从生理角度上说,人的睡眠分深睡眠(快速动眼睡眠)与浅睡眠(慢波睡眠)。

深睡眠有助于记忆与学习知识的加工与联系,浅睡眠有助于人的生长发育。通常人都会在深睡眠中做梦。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为着自身向生理心理都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梦境通常是大脑对清醒时所发生的事以及自身心理情绪,心理状态的反映。

如果身处逆境,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在睡眠入梦的伊始阶段有所反应,可能会梦见不愉快的事,而人体自身要调整这种不愉快的情绪,随着大脑的调节使梦境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使我们醒来时有一个良好的情绪面对生活。

所以你会总笑醒:) 补充:被噩梦惊醒的人,若偶尔发生不必担心,试着调节情绪;如果持续每日都发生可以找心理医生诊疗。

梦为何会从记忆中悄悄溜走?

有人总说自己睡眠很好,从来不做梦,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将自己的梦境遗 忘了。

为什么有些人几乎每天早上醒来都记得他所做的梦,而其他一些人则自称一月、一年只 记住一次,甚至从未记住过他们的梦? 据研究表明,人们在每晚正常睡觉时,经历的快速眼动周期(做梦周期)的次数并无不 同,因而“没有梦的人”同“有梦的人”在实验中被唤醒时几乎有一样多的梦,即梦的活动 方面的明显、广泛的差别比梦的频率方面的差别要大得多。 常常有人以为醒得晚的人,比那些通常被一种突然刺激如闹钟唤醒的人更能回忆起梦。

事 实上正相反:被大声吵闹突然唤醒比被柔和的哨声慢慢唤醒会产生更多的回忆,这表明,在 睡着和完全醒来这段时间中,梦很快地消失掉了。因此,被突然叫醒的人比其他慢慢醒来的 人更容易抓住梦。

有人认为,梦的回忆与忘却是由梦者熟睡的程度或醒来方式来区别的,但是一个更确切 的说法是,这是梦者个性心理学特征的不同表现。根据研究,不善忆梦者在梦中的每秒快速 眼动数目要比善忆梦者更多,这表明不善忆梦的人做的梦更加活跃。

但是他们的梦却从记忆 中溜走了。 这其实是因为,不能回忆起梦的人只是不愿记起他们的梦,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 也习惯避免或拒绝不愉快的经验和忧虑。

根据心理测试的数据显示,不能回忆起梦的人,总 的来说比能回忆起梦的人更受抑制、更守规矩、更善于自我控制;而能够回忆起梦的人,往 往对生活更加忧虑,更容易表现出常见的急躁和不安等感情扰乱。 愿不愿正视生活的这种特 征,被称为自我觉知(它显示了对人生内在、主观方面的兴趣)。

它就是善忆者和不善忆梦者之 间的关键区别。 荣格曾对人的性格进行两种分类,外向型性格的人更多地参与外部世界,较少关心内在 生活。

内向型性格的人精力主要是指向内部的。 而梦的回忆的高低是与做梦者各自性格的外 向化和内在化的程度紧密相连的。

不能回忆起梦的人“抑制”他们的梦,即他们“有意地”把所有对梦的记忆从有意识的 知觉中驱赶出去,因为它们包含了烦恼的思想和愿望。人潜意识中的愿望和进攻性愿望,在清醒时的生活中无法直接表现出来,因为这些欲望与自我设定的道德规范相悖,因此它们只 能在梦中寻求替代性的满足。

在梦里,抑制机制普遍而自动地伪装这些不能接受的愿望,以致我们从不觉察它们。然 而有时候这种伪装非常浅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使用抑制来驱散所有梦的记忆。

从这种 意义上理解,不能回忆起梦的人比能够回忆起梦的人更加受抑制。他们比起那些利用梦来达 到进一步成长和自我认识的、更勇敢的同伴来,会更多地忘却那导致焦虑的梦生活。

许多不能回忆起梦的人甚至记不住被伪装的梦的原因是,他们害怕深藏的恐惧通过解释 的方法被掲示出来。当潜意识不想展现某些人格时,它就会通过梦的抑制表现出来。

梦的抑 制会发生在醒来之前,或者就在醒来的一瞬间,从而导致这个梦完全被忘掉或者仅仅留下乏 味的碎片。 弗洛伊德曾发现他的许多病人在诊所里细述一个梦时会突然停顿,然后回忆起先前忘却 的一部分梦境。

他认为这些被忘却的片断比能记住的部分更为重要。他写道:“常常是当一个 病人叙述一个梦时,一些片断完全被忘却了,而忘却的部分却恰好解释了为什么它会被忘却。

” 弗洛伊德相信一定程度的压抑会使梦从记忆中消失,但是实际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 因为忘却梦的趋势几乎不可能抵制,即使是那些开放意识和自我意识极强的人也做不到。

即使梦在醒来时被暂时地记起了,但是一旦这个人开始打瞌睡,这个梦马上又消失了。虽然 快速眼动阶段的证据表明,在一夜中的七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里,一般人会做四五个梦。

但 即使是最爱做梦的人,在第二天的早上也无法回忆起四五个梦。事实上这个证据表明,绝大 多数的梦从来都不能被记住,只是仅仅留下一些片断而已。

这种梦的忘却应该与大脑的生理机制也有一定关系。证据表明,每次的快速眼动活动都 不会持续很长,以致能构成一个强烈的梦记忆痕迹,延续到快速眼动阶段结束之后。

梦从忘记中溜走的步骤,先是变成碎片,后来完全消失。当一个梦者从快速眼动阶段被 唤醒时,他几乎总能报告出一个生动的梦。

如果他在该阶段结束后五分钟被唤醒,就仅能抓 住梦的一些片断。如果过了十分钟被唤醒,梦几乎完全被忘掉了。

仅仅依据报告一个梦的话 语的数量,就可以见到一种直接的、戏剧性的递减倾向。 因此,很明显,除非梦者在快速眼动阶段被唤醒,否则他很可能忘却在此阶段有过的心 理内容。

许多日常的回忆可能得自夜间最后一个快速眼动阶段中自发醒来之时,由于我们一 般夜间醒来的时间并不长,所以一个自然的忘却过程就发生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些在临睡前给人的暗示常常会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发生作用。

例如, 人们几乎总是能在没有闹钟帮助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醒来,只要给自己下达了这样的指 令。在一个更广泛的环境中,任何经过心理治疗的人都知道,如果梦者本身希望记住梦境,梦 的回忆便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是通过与导致梦的记忆溜走的自然的生理过程的斗争来激 。

做梦和回忆为什么大多都是人类以第三视角而不是第一视角

回忆你的过往时,总是以第三人称角度,这个最佳角度也称为上帝视角,这个上帝视角的人是谁?

细想起来比较后怕,如果是自己那道没什么,可是如果不是自己呢?

首先回忆或记忆是什么: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笔者认为:记忆是人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第一时间反馈给大脑,从而大脑进行复杂的运算整合形成的一种“心理电影”。我们在回忆的过程中大脑将“心理电影”提取出来供我们使用,可是往往常人在使用“心理电影”的时候总是处于第三人称的上帝角度。当然也有少数人是第一角度,笔者认为此区别在于回忆的类型不一样,例如回忆和别人做事情还是回忆当时看到一本书的具体内容。

也有人用平衡宇宙理论来解释此概念,第三视角并非我们,而是另一个我们。大致概念是我们的回忆经过大脑运算储存后藏在我们的记忆体中,然后我们的宇宙并不只有地球,而是多重地球,同样的多重地球里有多重空间的我们。我们回忆时,是你另一个我们将记忆用画面呈现给不同宇宙的我们。听起来很隐晦难懂,其实是说站在上帝角度那位观察者不是自己。

补充说明:第三视角有个特殊现象,那便是回忆电影在我们脑海播放的时候,曾经记忆的味觉、触觉、听觉所记载的东西模糊不清或了,回忆的越久远,这种附加记忆则越是模糊,到最后只剩下一副跳动的银幕片段。

现代科技人类对大脑的探索一直在进行中,至今还存在很多谜题,希望未来的科技发展能为我们解答。

人物
动物
植物
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