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风水历史
- 作者: 亖呉?盀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1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之中,北方多出帝王、将星,南方多出文臣,富商、巨贾。(相对而言)
这种现象在乱世中更加明显,比如三国乱世,有影响力的诸侯曹操、马腾韩遂、董卓等都是北方人士。
民国军阀时期,东北的张作霖、山西的阎锡山、西北的冯玉祥等,皆立足北方。
有人会说,这很简单,因为北方多山,龙脉都在北方,南方有水无脉,有财却无帝王之气!
这种说法真可谓一知半解,南方真的无龙脉吗?
《撼龙经》有言:“莫道高山方有龙,却来平地失真踪”!高山寻龙,比平地寻龙简单得多。
传说有一风水师,在平原寻龙,走入平地却失了踪迹,想出了一个方法,在平地上洒满了谷糠,雨过天晴,真龙显迹!原来谷糠都汇入肉眼难见的低洼之处。
上面当然是个故事,不过有真学问的风水师,都能观星象,定真龙,这份功力却并非常人能轻易掌握的。
历史上的南方为什么被称“南蛮之地”?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南蛮”这个词,发源很早。在周代的《礼记》中,就记载了“东胡、西戎、南蛮、北狄”四个与方位相关的部落。
三国杀中的南蛮入侵
说明最迟在周代,就有了“南蛮”这个说法。
“蛮”的古意,与虫有关。
《说文解字》言:南蛮,蛇种,从虫。
可能与南方湿热,蛇虫等物较多有关。
就像北方的“狄”与“犬”有关,西边的“羌”与“羊”有关。
都是选取一地的特殊动物,代指那个未经开化之部族。
楚国是春秋时期公认的蛮邦,为什么呢?
因为春秋之前,这些诸侯国还都是周天子分封的,相互之间就算是有什么纠纷,要以兵相见,也都是规规矩矩的,按照很多行军之礼仪去解决问题,绝不是打打杀杀之类的。这是礼仪之邦的做法。
但是楚国这个国家就不按礼仪之邦的做法来,有一次和宋国打仗,直接上去砍的,可把宋国的贵族吓坏了。因此楚国蛮邦的形象就被公认了。
就连楚国自己也承认自己蛮的身份。
《史记》记载,有一年,楚国攻打随国,随国王无辜地说:“我无罪”,真是无罪,一个小国,小心翼翼在大国之旁。但是楚王回复道:“我蛮夷也”。一句话差点没把随王噎死。楚国也自认为自己是蛮夷,不需要遵从周礼那些规定。
楚国坏了这些规矩之后,别的诸侯国打仗也开始动真格了,贵族也退出了战场,自此就是孔子痛心疾首的“春秋无义战”了。
由此可知,作为南蛮的楚国,对春秋历史进程也是很有影响的。
速读历史类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为什么南方历史上很少出现皇帝?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统计,如果说一个朝代的开国之君为北方人,那么整个朝代的皇帝都是北方人,那么我们先大概看一下中国历史上一些朝代的开国之君。
秦始皇,出生于河北邯郸。汉高祖刘邦,徐州沛县人,虽然隶属江苏,但是属于苏北地区,徐州也应该算作北方吧。唐高祖李渊,陕西人。宋太祖赵匡胤河北涿州人。明太祖朱元璋,安徽凤阳人,这位“淮右布衣”应该算是南方人。而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本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所以自然是北方人。
如此看来,历代帝王中,北方人占据了绝大多数,其实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并不复杂。
1、地形因素,北方多平原,南方多丘陵山地,黄河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而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北方显然更适合人类居住,而人口也相对于南方更多。明朝之前,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一直都在北方。
2、身体素质不同,虽然同为华夏子孙,但是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更高大,在那个以冷兵器硬拼的年代,比拼武力,北方人显然更占据优势。
3、北方少数民族和游牧民族贡献了多个朝代和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元朝和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大一统王朝,除此之外,北魏,辽,金,等政权也统治了中国半壁江山,他们对于“北方皇帝”数量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北伐很难吗?历史上为何总是北方统一南方?
历史上其实也有几次由南向北统一的过程:
第一次,项羽的楚军北上灭秦,未竟全功,算是半吊子。第二次,朱元璋把蒙元驱逐出中原,建立明朝。第三次,当属民国时期的北伐战争,形式上统一国家。
这三次可说是普遍之中的特例,跟当时的历史环境,时机、民心都有关系。但跟华夏史由北而南统一的数量比,也只能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
至于问题原因,我们还是根据各朝代对比进行分析较为客观:
一、先从地理人口的情况来说,现代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至于以西部分因为人口极稀少,地况大多贫瘠,古时不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先看如下地图:
秦岭淮河一线,横贯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大致反映出古代南北对峙情况。再看下图
这是著名的胡焕庸线,此线从东北黑河到云南腾冲的一条直线,最近调查数据是:线东侧占国土44%,人口却占总人口95%,东部多为平原丘陵水网等宜居地区,西部多为山地高原荒漠缺水地区。
由上两图,东西南北在各个朝代的发展情况是处于不均衡,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
成语有句话叫逐鹿中原,大概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原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秦未一统以前,除楚国,其余各国大都集中于此,当时连如今繁华的岭南还由古越族居住,尚未开化,因此秦以前时期,统一大业没南方什么事儿,基本由绝对先进的北方诸强说了算。
(红圈部为中原地区)
后至历朝历代,国家中心都处于北方,唐汉长安、洛阳,宋元明清时开封、北京,中间有明在南京建第二都。因此古时统一的重心在于北方,得中原得天下。其时南方富饶之地江浙地区湖广地区、四川盆地,要么是偏居一隅,要么是各自为政,南方地区形成统一大势的时期很少,东晋算一次,也未能完成。
举例我们看看盛唐的疆域图,秦岭淮河以南占据其疆域面积可说是完全劣势,而且周围大海退无可退,相比北方是广袤无垠的陆地,由北南攻,可以一直打到海边算完,以南攻北,无穷尽的战略大纵深,啥时候能打到头啊!元灭南宋可说是一例,逼到了海边,跑都没有地方。再说说那个燕云十六州,为什么中原政权几百年未能收复,雄关漫道,易守难攻,出来就是中原大平原,最适合骑兵突进,退可据守,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这块地盘自然是牢牢被北方势力掌控的,向南一马平川,往北,后方还有雄关险地。对于南攻北,难度得有多大?何况在冷兵器时代。
二、从习俗民风军力来讲。
我们知道,打仗还是要人来打的,北方地区包含游牧势力,而南方多为农耕文明。北部民风尚武,南部地区崇文,北部地区有放养战马的广阔草场,南方只能植稻活人。且历史上北方多战乱,领导者多有开拓进取之心,南方政权多为偏安自保,世上哪有靠防守致胜统一的道理,不要说南攻北处于弱势,即使历史中由南方政权发起的北伐次数也寥寥可数。
再说那几个特例,元末明兴,已经不是地域问题了,作为统治者的蒙元和占绝大多数被统治的汉族已经是水火不容,无论南北民心归向一致。民国北伐时期也是如此,全国同仇敌忾大势所归。而且那时已非冷兵器时代,地形体质的差距可以通过经济兵器来弥补了。
以上就是本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南方很难进攻北方?
首先,你这个提问就值得商榷。
从历史上看,确实如你所言,多为北方攻打南方,极少有从南方攻打北方的。
但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首先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
人类发动战争,首先是要有发动战争的需求,因为打战要死人的,趋生避死是人的本性啊。
最早从夏商周时起,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会开始南下攻击中原,北狄西戎之流。
之后两汉匈奴、魏晋南北朝胡人,两宋辽金、元明蒙古、满清女真……
根本就没有消停过。
北方游牧人为什么要冒死南下进中原?
从全球气候学的视角来观察,反而比从历史学的视角来观察更为精准,更有说服力。
那就是:凡是北方游牧民族疯狂南下攻打中原的时代,基本上是全球气候干旱期。
与中原农耕社会不同,游牧社会逐水草而居,他们的活动范围受气候影响非常大,一旦干旱少雨,北方的草原就会从北向南退化,逐渐延伸到南方中原地带。
他们就必须骑着马、赶着牛南下,因为不这样做,就会被饿死。
与其饿死,不如战死。
这便是游牧民族南下入侵中原的最原始的冲动。
而作为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中原民族来说,只要勤劳一点,基本上衣食无忧,尤其是两晋之后南方开发后,更是如此。
所以身处农耕地带的中原人,根本没有北上攻打游牧民族的任何动机。
但历史上北伐也曾有过好多次,但其根本动机全是政治性诉求,而非生存性诉求,也就是说,可打可不打。
譬如,东晋祖狄北伐、南北朝刘宋北伐、南宋岳飞北伐、太平天国北伐、民国北伐……
这些北伐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因为政治是可以商量的事。
而游牧南下入侵却往往是势不可挡,因为生死是没法商量的事,他们必须打赢。
历史上为什么北方常常统一南方,而南方很少统一北方?
在中国历史上的辽、夏、金、元、清,这些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一个比一个厉害,特别是元朝,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草原骑兵先后灭掉了40多个国家,让整个欧亚大陆为之颤抖,建立了历史上最辽阔的大帝国。
我们看历史上的统一战争,大多是北方统一南方,北伐战争很少有成功的,比如东晋、宋朝、明朝、太平天国,包括后来的北伐军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
【地理气候差异】
北方地广且平阔,土壤肥沃,人口集中稠密,四季分明,气候干燥。南方多丘陵山地,交通不便,可耕地少,人口分散方言多变,气候湿润多雨。
据说太平天国北伐,派了两万多人,且士兵多为广东广西等地的南方人,他们走到河南,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场雪,感觉又好奇又震撼。同时他们也发现越往北走越冷,即使把所有的衣服都套上,依然冻得哆哆嗦嗦,十层单不如一层棉,冻得缩手缩脚打仗自然就没啥指望了。
而游牧民族南下就方便许多了,一路打到南方不就是热点吗?一路走一路脱就是了,反正打起仗来还要啥形象,光着膀子打一架没问题。
【理论与实践】
北伐往往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兵法与后勤,天子自幼生长于深宫,经妇人之手养大,沐浴在书香中学习各类兵法理论,不习兵戈,实战经验不多。
相对来说,草原汉子们每天上的就是实践课,他们从小就长在马上,自然环境将他们打造为骁勇善战的勇士,在与狼、狐狸,甚至黑熊、豹子的较量中,他们不用学《孙子兵法》,在行围打猎中就能对兵法无师自通。
【后勤的比例】
中原朝廷出门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帝不差饥饿兵,一出兵,先得考虑吃什么喝什么,调料带齐整了没有,怎么能尽量提高生活质量?比如出兵15万,恨不得有一半的兵得运粮食,别人一劫粮道,仗就打不下去。
而北方的草原汉子往往背弓挎刀,带几件衣服、盐巴、引火的东西,点名报到骑上马就能出远门,那叫一个麻利快捷。天上有鸟,一箭射掉,地上有鹿,一箭射倒,支个小火堆烤一烤,再撒上点盐就能吃了,渴了直接去接一碗马奶,跟本不用带太多的后勤人员。
所以我国的华夏民族,即中原王朝,不止一次的被北方骑马民族所征服。北方骑马民族南下与中原王朝打仗,只要越过长城,一般收获都很大,银子瓶子绸子女子全有了,并且有利于统一。
除了明朝,历史上还有哪个统一王朝是“自南方统一北方”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确实没有了,自古北方可以统一南方,例子比比皆是,曹魏灭蜀汉,晋灭吴,隋灭陈,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清灭南明……南方统一北方除了朱元璋明灭元成功了,其他的几乎没有什么成功案例,蜀汉北伐失败,孙吴北伐失败,刘宋北伐失败……
为什么历史上南方没有北方侵略性强?
攘外必先安内,没有一个统一内部环境,聚集不了大量的人力丶物力丶财力就无力征服域外地区!
北方地势相对平坦,且物产丰富,相对而言,统一成本低,难度小!北方政权南下,都是在中原基本统一后开始的!
而南方山形水势很复杂,古代没实现过真正的统一,所以无力集结足够的人力丶物力丶财力去攻伐中原,只有明灭蒙元是个例外,那是共同的苦难铸就的众志成城!
对于南方的复杂,北方朋友可能体会不深!例如贵州播州土司杨氏,从唐朝一直割据到明朝,所辖人口二百多万,连蒙元都打不过播州土司,只得封官了事。湘西土匪自隋唐始,直到新中国建立才被灭,湘西上千年处于无政府状况,而这种情况在南方比比皆是!可以说古代南方很多地方都是国中国!南宋是唯一表面上基本统一了南方的政权,虽然南宋内政混乱,但战力不俗,与蒙元对抗多年才亡国,而亡国后,蒙元还无力全部掌控南方,直至蒙元末期,还在打仗,真可以说是吃不了兜着走!
南方归属于中国,并不是完全仰仗武力的征服,而是“衣冠南渡”带来的文化认同,所以要维系国家统一最重要的是人民对人文文化的认同,而非武力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