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北京作为首都

  • 作者: 小哥22735144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3

定北京成为国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京的和平解放,北京没有受到任何的军事打击,无论是文物现在现代建筑都得以保全,在重建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新中国选择北京作为首都是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定都问题上,把上海、南京、北京、哈尔滨、延安这几个城市都考虑在内,但经过权衡利弊,新中国选择北京作为首都是考虑了多种因素的

2、北京与哈尔滨相比,也是比较靠近苏联的,从政治上也是稳定的,这里的工业基础也很雄厚,经济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3、北京和平解放,这里没有经过战争的摧残,保存完整,在一个完好无损的城市上建设首都,将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4、北京地理位置佳,她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东滨渤海,南面敞向华北大平原。这处天造地设、酷似海湾的小平原向来被人们称作北京湾。

5、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的地方,地处连接东北、华北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重要,是今日中国的命脉所在。

扩展资料:

1948年党中央关于召集新政协的《五一宣言》发表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纷纷响应。同年9月,党中央计划在1949年下半年成立中央政府。不久,东北战场辽西大捷,开始部署第四野战军的部队南下夺取平津。这一年的11月8日,党中央决定:在北平解放后,由薄一波先行赴平,为党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打前站。

就在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定的时候,北平已被解放军包围。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古都获得了新生。2月3日,解放军入城仪式在前门大街举行,北平各界群众沸腾了,举城同庆,迎接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

1949年3月23日上午,、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25日凌晨6时,等中央领导人乘专列抵达清华园火车站,下午赴西苑机场阅兵,受到各界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6月15日,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次日,周恩来主持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

会议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六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组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副组长是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不久又增加沈雁冰任副组长,组员有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郭沫若、廖承志等16人。经过4次讨论,第六小组于9月14日一致提出建都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9年9月中旬,等中央领导由香山移居中南海,并出席了政协筹备会第二次会议。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27日大会讨论《国旗、国都、纪年、国歌决议草案》,并逐项进行表决,全体代表以举手和热烈的掌声通过四个决议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本年为一九四九年。

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在表决前,沈雁冰汇报了第六小组的研究讨论意见,提出了定都北平的理由:“国民党反动派过去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便于依赖帝国主义,因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剥削中国人民的中心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自己的国家,它依靠的是中国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北平为中国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政治上,北平位于华北老解放区内,人民力量雄厚,规模弘伟,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历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来,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摇篮。

此外,在地理上,北平位于一个大平原之中,将来有足够的扩充的余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达,有平沈、平绥、平汉、平沪等铁路干线,连络全国各地。总之从各种条件看,北平实具备现代大国首都的各种资格。因此,我们提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当晚电台播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北京城鞭炮齐鸣,热烈庆贺。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共同纲领》。10月1日,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作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与共和国一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首都

开国十大元首最后遗言谁最悲壮

  本文按照十大元帅逝世的先后,来逐一重述十大元帅的最后遗言。

  1、 罗荣桓元帅(1963.12.16)

  ——“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病情加重,住进北京医院。12月中旬,他的病情恶化。此时罗荣桓经常处于昏迷状态。一次他苏醒过来,看看床前的林月琴和孩子们,他拉着林月琴的手,深情地望着,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他又慈祥地一个一个看看自己的孩子,嘱咐他们说:“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随后又昏迷过去。昏迷中,他还在不断地重复着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走。”

  1963年12月16日,下午2时37分。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无产阶级忠诚的战士罗荣桓,在他的战友贺龙、张爱萍、甘泗淇、梁必业、萧向荣及他的夫人林月琴及孩子们的守护下,心脏停止了跳动。

 

  2、 贺龙元帅(1969.06.09)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1969. 5月上旬,病情恶化,连续摔倒7次。一次,摔倒醒过来,听到窗外的哨兵在唱“洪湖水浪打浪”,说: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谁在人民面前犯了罪,人民也决不会饶恕。6月8日,早晨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酸中毒症状,9日7时许,被送往301医院。8时55分住院,10时25分开始抢救,但医院负责人事前未通知病房,未作抢救糖尿病酸中毒的准备,也未组织专家到场,抢救工作一片混乱。10时55分,生命垂危。11时半,主治医生提出组织专家会诊,15时04分去逝。

  3、 林彪元帅(1971.09.13)

  ——“我至死是个民族主义者”。

  1971年9月13日凌晨零点32分,林彪、叶群、林立果以及刘沛丰(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处长)、杨振刚(林彪专车司机),乘坐由空军34师(专机师)副政委潘景寅驾驶的中国民航256号三叉戟专机从海军航空兵的山海关机场起飞,2点30分左右,坠毁在东经111°15′、北纬47°42′,距温都尔汗约60公里的蒙古肯特省依德尔莫格县苏布拉嘎盆地。机上包括4名机组人员(除驾驶员潘景寅外另有三名机械师)共有9人,全部死于坠机。

  在9月12日深夜,当叶群和林立果发现事变计划败露后,赶去劝林彪外逃时,林彪这才知道老婆和孩子已经闯下了滔天大祸,自己是在劫难逃了。然而对于外逃的安排,林彪流着泪说“我至死是个民族主义者”。

  4、 陈毅元帅(1972.01.06)

  ——“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1972年1月3日,陈毅陷入昏迷。1月4日下午,叶剑英刚离去,陈毅醒了,问叶帅来了没有,很快又昏迷过去。经医生抢救,恢复自主呼吸,认出守在床边的夫人和四个孩子。女儿姗姗握住爸爸的手,贴在爸爸嘴边,听他说“一直向前……战胜敌人……”这是陈毅留给家人的最后遗言。1972年1月6日23时55分,陈毅逝世。

  5、 彭德怀元帅(1974.11.29)

  ——“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

  他在临终前对在身边的侄女梅魁等亲人说:“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不要和人家说,不要打扰人家。你们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我不能再工作了。想到工作,我觉得再活七十年才好哩。你们年轻,要努力工作,要学一门本事,为人民添砖盖瓦,不要去追求名利,搞那些吹牛拍马、投机取巧的事。”“我这一生有许多缺点,爱骂人,骂错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对革命对同志没有两手,我从没有搞过哪种阴谋。这方面,我可以挺起胸膛,大喊百声,我问心无愧。”

  1974年11月29日14时50分,深度昏迷两个多月的彭德怀突然脸露红晕,随之口鼻出血,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

  6、 朱德元帅(1976.07.06)

  ——“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

  1976年6月23日朱德病情加重,6月26日住进北京医院。一天,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看他,他与李先念作了最后一次谈话,说:“生产为什么不能抓?哪有社会主义不抓生产的道理?要抓好!”

  朱德的病情发展很快,7月1日急剧恶化。高烧不退,除肺炎外,并发肠胃炎和肾病,还有心衰、糖尿病等多种病症,连说话都十分困难,医生要他绝对安静。但朱德一大早便把秘书叫去,说今天报纸发表七一社论了吧?拿来读读。还提出要听文件,秘书含泪躲开,朱德断断续续地低声说,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

  7月6日15时1分,朱德在北京医院逝世。

  7、 刘伯承元帅(1986.10.07)

  ——“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摘自王兆廷袁剑《他为刘帅献精诚》(《中国民兵》2008年第10期)

  1986年10月7日17时40分,刘伯承因久病不治而与世长辞。

  

8、 叶剑英元帅(1986.10.22)

  ——“你给别人做过一件好事,你不要记得;别人如果给你做过一件好事,你要一辈子不要忘记!”

  在叶帅病重的日子里,我曾到他的住处探望,但他刚刚施行过手术,未能说上一句话。

  ——以上摘自徐向前《功勋卓著光辉一生――悼叶剑英元帅》(《人民日报》1986年10月31日)

  1984年夏天,剑英病情危重,我急趋看望,已只能隔着玻璃窗凝望他的病容,……

  1985年他病情稍有好转,我去看望,适逢他在昏睡。当我拉着他的手叫醒他时,他不能说话,……

  ——以上摘自聂荣臻《“吕端大事不糊涂”――痛悼剑英》(《人民日报》1986年11月1日)

  1984年,剑英同志病危时,我再次到西山去看望。他听说我来了,眼睛微睁,欲语不能,……

  ——以上摘自薄一波《经得艰难考验时――忆叶剑英同志》(《人民日报》1989年8月10日)

  1986年的10月却成了我一生十分悲痛的时节。爸爸从两年前,一病不起,病情渐渐严重,……。有时病情重一些,医生不允许我进入病房,我就在走廊上隔着玻璃久久地凝视着他那安详的面孔,……。

  爸爸在临去的时刻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遗言,……。

  ——以上摘自叶楚梅(叶剑英女儿)《父亲的遗教》(《萦思录——怀念叶剑英》人民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版)

  叶剑英经常说:“你给别人做过一件好事,你不要记得;别人如果给你做过一件好事,你要一辈子不要忘记!”

  ——以上摘自温相《一饭之恩死也知的叶剑英》党史专刊(19)

  敬录叶剑英元帅《八十书怀》(《叶剑英诗词选集》)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9、 徐向前元帅(1990.09.21)

  ——“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

  1990年8月5日,重病中的徐帅对围座在病床前的儿女们郑重地说:“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党风不正,有些人光说不做……”

  9月21日凌晨4时21分,徐帅与世长辞。根据其遗愿,丧事一切从简,骨灰撒向了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

 10、聂荣臻元帅(1992.05.14)

  ——“……,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1992年4月12日,他(聂荣臻)自感情况严重,又一次把秘书叫到身边。他说,我的心力衰竭,恐怕很难度过这一关……

  聂帅说:“即使医生想挽救,也很难挽救过来。因此趁头脑还清醒,写几句话,就叫做临别遗言吧。”

  “我已经93岁了,寿命也算是很长的。我入党已70年,从未脱离过党的岗位,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我虽然对党没做过多大的贡献,但党交给我的任务都是坚决完成的。我很想多看一看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一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现在行将归去,临别依依,好像有许多话还言犹未尽。在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协力,群策群力,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同时也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我希望海峡两岸尽快统一。我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岭,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以上摘自董保存陈克勤《共和国最后一位去世的元帅》(《聂荣臻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心脏停止跳动,他的脸上没有一点痛苦的表情。

新中国为什么不定都西安,而要定北京?

开封,洛阳,西安,南京,北京这些城市古代都做过首都,而新中国为什么选择了北京?

【聂伟的回答(6票)】:

从一些回忆录中整理出来,仅供参考。

、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的党中央在1948年3月就已经开始考虑选择首都的问题了,下面的几个观点是王稼祥在就定都问题征求其意见时表述的。

1、开封、洛阳: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地位。

2、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当时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特别从经济的角度看,东部沿海和江南具有明显的优势,是经济中心,这样一来,选西安为都也不适合。

3、南京: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共产党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另个比较迷信的说法是当时国民党定都南京,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的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

4、北京:北京当时叫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当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无战争之优,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

听王稼祥分析后表示,蒋介石的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定都北平。

【王伟的回答(2票)】:

其实看下各大城市解放时间表就明白了,当时选择不多。

沈阳 1948-11-2

北平 1949-1-31

南京 1949-4-23

太原 1949-4-24

武汉 1949-5-16

西安 1949-5-20

上海 1949-5-27

重庆 1949-11-30

1949年年初,我党在讨论新都时,实际牢牢掌握的地区就是东北和华北。

中国历来没有把都城建在东北,满清入关还要迁都呢。

开封,洛阳不做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已经有千年了,到49年,他们作为首都的优势,只剩历史了。

要赶在十一上位,长江一线平定不久,还不太稳定,显然不适合,西安也是同理。

北平在北洋时期还是都城,作为首都,合法性上,习惯上都比较容易接受。

【顾扯淡的回答(1票)】:

党史里面直接有提啊

定都北京的政治背景

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动因还是从政治上考虑的。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的“一南一北”,既反映出鲜明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

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党内正式决定定都北平,是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移到城市,提出要进行广泛的城市经济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定都北平。他讲:“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定都北京的国际背景

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方面考虑的。

1949年年初,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的当日,就与夫人朱仲丽一起去看望。问他: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

王稼祥作了片刻的思考,然后回答说:“能否定在北平?”要他谈一下理由。王稼祥分析说: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王稼祥的看法与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看法不谋而合,完全相同。这种见解上的一致,正是建立在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安全战略认识上的。

在当时,按照薄一波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前后的一个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直接影响到了中共对定都的选择,而且在定都上,中共与苏共领导人也交换过意见。

总结一下 老毛个人爱好 修复简单 靠近苏联老大

弊端就是沙尘暴这么大的地方其实完全不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吧。。。。

【赵良亮的回答(0票)】:

跟明朝迁都其实是一个道理。

当时中国成立的时候最烦的就是美国一直说的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轰炸。南京那地方,你只要看看南京保卫战怎么打的,解放军怎么过长江的就知道了。那地方根本不适合定位首都。当然现代战争不一样了。

第二是北方当时经济不如南方,首都放在北京可以发展北方。南方当时已经有上海了,如果把南京定都两个城市太紧,北方很痛苦,会更加不好发展的。

定都无非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考虑。至于政治么,我也想不出来有什么原因。大概觉得北京比较雄伟有王者气象吧。西安什么的太内了,通信交通都不方便,而且环境不太好。

【Himawari的回答(0票)】:

西安、洛阳、开封都在中西部,近代中国的重点不在丝绸之路和中原腹地,而大多在东南沿海地区。

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体现不出改朝换代的决心,另外,历代定都在南京的朝代通常会比较短命。

北京是蒙元、大明(中后期)、满清的首都,不必改建什么,直接接收就行,北京的地理和气候相对也比其它城市稍好点。 其实,最初候选的首都之中还有哈尔滨,原因大家都知道。

开封和洛阳的规模较小,不再是大宋的汴京和则天的神都,偏西的长安作为文化历史名城更好,北京的天安门、故宫等明清建筑可以体现出首都的宏伟与博大。有人说北京距离韩日太近,其实即便还在中原腹地,人家发几颗远程导弹照样可以发起攻击。至于北京的弊端,我觉得是风沙化,以及让某些北京的草根自认为是某位王爷、福晋、贝勒、格格之类的贵族。

【张旭良的回答(0票)】:

1靠近苏联

2和平解放,没有破坏,比较起其他城市,不必大修,省钱

3南京是前朝国都,那个时候刚解放,附近都不太平

4洛阳开封那个时候早就没了气魄

5西安,陕北待了那么多年,对于西北的感情总不会太好,另外也是西安那个时候已经没了皇家气象了

6坏处也是因为没钱,使得各大机关入驻北京后,北京古城大拆大改造,如果当时可以再老城之西重建新城,也许会比现在好很多,很多。

【罗登的回答(0票)】:

这件事情,还是毛一个人的意见比较重要。

各种原因大家都说了,都有道理。我个人在这方面没什么可爆料的。

不过我认为,北京对共产党来说,更有亲近感。因为共产党的高级干部长期不在江南富庶地方生活,对北方的生活和气候都比较适应。

另外,还是小农思想作怪。

当年党的高级干部,主要都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定都的问题上,主要看风水,觉得北京霸气,故此,

新中国为什么定都北京

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动因还是从政治上考虑的。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的“一南一北”,既反映出鲜明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

明确地讲过:“蒋介石的国都在南京,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从政治上考虑定都北平,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九月会议,这是从日本投降以后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上,根据中国革命的进程,提出了大约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日程表。对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

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也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解放军叫人民解放军,以示与蒋介石政权的根本对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同于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国家政权。

所以,在国都选择上,决不能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作为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这次会议期间,同当时负责一兵团在山西作战徐向前进行过谈话,谈话中透露出和平解放北平与定都北平的心愿。

在中共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20日宣布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北平和平解放,古老的北平城得以完整保存。北平所有名胜古迹,都受到了保护,没有遭到任何损失,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一切正常。

党内正式决定定都北平,是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移到城市,提出要进行广泛的城市经济建设。

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定都北平。他讲:“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在北平成立中央政府也是当时许多民主人士共同的想法。

定都北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国际安全和国际政治格局方面考虑的。

1949年年初,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抵达西柏坡的当日,就与夫人朱仲丽一起去看望。问他: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历朝皇帝把京城不是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还有南京或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最为合适呢?

王稼祥作了片刻的思考,然后回答说:“能否定在北平?”要他谈一下理由。王稼祥分析说:北平,离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近些,国界长但无战争之忧。而南京虽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离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点。

所以,我认为,北平是最合适的地方。王稼祥的看法与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的看法不谋而合,完全相同。这种见解上的一致,正是建立在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和国家安全战略认识上的。

在当时,按照薄一波的说法就是,“我们党要取得革命胜利,主要靠自力更生,也离不开国际的援助,首先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定都北平正好可以更为方便、直接地得到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前后的一个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直接影响到了中共对定都的选择,而且在定都上,中共与苏共领导人也交换过意见。

1948年9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关于完成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准备,苏联是帮助我们的,首先帮助我们发展经济。”会后,9月28日,关于九月会议向斯大林的通报中提到,有许多问题要向斯大林和联共中央通报,准备11月底赴莫斯科。

10月16日,致电斯大林:“召开政协,成立临时中央政府,待我十一月到你那商定。”12月30日,又电告斯大林:正召集高岗、饶漱石、薄一波、陈毅、罗荣桓、林伯渠等人来中央所在地开会,讨论1949年整个战略方针问题和准备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这个会开完即去莫斯科,然后回来召开二中全会。后因交通不便,又要指挥淮海、平津战役而未能成行。

斯大林委派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于1949年1月31日飞抵西柏坡,听取中共中央的意见。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就战略方针、军事部署、和平谈判及其发展前途、政治协商会议、联合政府及其纲领、建都问题、经济政策及建设计划、外交根本政策及目前策略。

以及中苏关系、两党关系等问题,同米高扬交换了意见。显然,在建都北平问题上,苏联是同意中共意见的。因而,在随后不久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共正式决定定都北平。并在会议召开后不久,中共中央便从河北平山西柏坡途经保定、涿州于1949年3月23日迁往北平。

作为一代伟人,高瞻远瞩,集思广益,他定都北平的设想不仅得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认可,而且这一建议还得到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批准同意,使其具有法定效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定都问题上与其他政权的根本区别。

扩展资料

1912年孙中山与民国定都之争——武昌、南京还是北京: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临时政府已是迫在眉睫。由于武昌地处中原腹地,乃九省通衢,是辛亥革命诸次起义中第一个在省会城市取得成功的地方,况且又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

因此,将首都设在武昌是顺理成章的事,多数省份都主张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武昌,只有贵州军政府提议设在广州。已独立的各省代表到武昌后,确定在临时政府成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很明显,这事实上是把中央政府定在了武昌。

但其时清朝大军屯兵江北,虎视江南,汉阳已经失守,武昌极度吃紧,湖北军事形势极为严峻。但就在此时,传来了江浙联军于12月2日攻克东南重镇南京的消息。

于是,各省代表精神为之一振,于4日在武昌立即开会作出决定,将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同时决定各省代表会议也迁至南京召开。于是,南京就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个首都。12 月25 日孙中山从国外回来时,首都设在南京已成定局。

1912 年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后,首都问题再次成为南北方争论的焦点。

在特定的政治军事背景下,孙中山不再坚持首都设在武昌,而坚定地支持首都设在南京的主张。其目的在于将袁世凯调出封建专制势力强大的老巢北京,在南京可以将其控制在革命力量的监督和掌握之下。

1912 年2 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有三个条件,第一条就是“临时政府设于南京,这是各省代表会所议定,不能更改”,并强调“新总统亲到南京受任之时, 大总统及国务各员乃行辞职……”

但就在同一天,章太炎则宣布了《致南京参议院论建都书》,提出建都北京的主张。同盟会的骨干分子宋教仁等人,也附和袁世凯,与孙中山唱起了反调,也主张定都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张謇则在定都问题上与袁世凯暗通声气。

参考资料来源:新中国为何定都北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考资料来源:1912年孙中山与民国定都之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庚的军衔是上将还是大将?

大将军衔。

1955年9月,实行军衔制度,战功赫赫的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

1903年2月27日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龙洞乡泉湖村其祖父为湘军将领陈翼怀。早年进入湘东地区著名的新学堂湘乡东山学校高小学习此后弃笔从戎不到十四岁进入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12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次年5月与同乡宋希濂一起考入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生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当过孙中山的侍卫并于10月参加平定广州商团暴动。1925年留任黄埔军校参加了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并任蒋介石侍卫参谋期间曾经救过蒋介石。

1926年7月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此后被中共中央派往苏联学习。次年返回中国并在北伐军第2方面军任特务营营长并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认识王根英。并在周恩来、邓颖超的撮合下结婚王根英育有一子但王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杀害。

1927年8月1日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并在会昌战斗中负伤被送往陈赓上海秘密治疗。此后留上海在周恩来领导下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因顾顺章变节陈离开上海赴鄂豫皖苏区。之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318团团长同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陈赓被凋任第12师师长并率部参加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战争此后调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后在新集西北胡山寨战斗中右腿负伤。1932年陈赓奔赴上海治疗并于次年被捕。蒋介石念及陈有救命之恩而没有执行枪毙。此后因宋庆龄等人的大力营救出狱后被中共中央调往中央苏区。

1934年10月陈赓随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并兼任红军干部团团长后调任红1军团、陕甘支队、红军13团团长等职位。1935年率部参加直罗镇战斗第3次负伤。同年年底任红军第1师师长。1936年3月红军东征陈赓率部进军山西转战同蒲铁路沿线。6月返回陕西西征攻占甘肃、宁夏等地。11月率部参加山城堡战斗。1937年2月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9月4日陈赓任改编后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10月7日率部渡黄河进入山西。10月16日率部进抵平定以东地区执行侧击西犯娘子关日军的任务。10月22日率部夜袭井陉、旧关的长生口。10月26日率部在娘子关以南设伏歼灭日军2师团辎重部队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两日后再次同一地点设伏歼日军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11月2日率部在昔阳县黄崖底设伏歼日军109师团135联队300余人。

1938年2月22日陈赓率部设伏于长生口附近毙日军130余人。同年3月侵华日军出动三万以上兵力对晋东南进行九路围攻史称“晋东南1938年战役”。陈率386旅协同其他部队连续发动神头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村追击战等前后共歼日军四千余人。日军因此十分憎恨陈赓部队并在坦克上写上了“专打386旅”标识。之后中共部队发动晋察冀1938年秋季战役陈赓率部乘胜追击逃敌进入平汉路以东协同其他部队转战冀鲁豫平原。

1939年八路军发动冀南1939年春季战役陈赓率部在河北南部香城固设伏与日军第十师团交战。此后率部返回太行、太岳山区同薄一波的决死1纵队会师统一指挥该区8路军、决死队。随后太岳军区成立陈赓任军区司令员。5月5日太岳军区部队协同太行军区部队发起白晋战役歼灭日军350余人。7月9日奉命反击阎锡山军陈长捷。9月奉命率部强攻榆社县城全歼守军次月率部与112师发动晋东南1940年战役。1941年军队整编陈赓担任新组建的太岳纵队司令员兼太岳军区司令员。

1942年2月经时任第129师政委的邓小平串线陈赓与傅涯结为夫妇。7月太岳纵队发动沁源围困战以消耗战蚕食日军最终占领沁源。次年陈赓率领太岳纵队发动秋季战役。陈赓(中)该年年底陈离开太岳山区前往延安并进入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参加中共七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月25日陈赓由延安飞抵太行。次月太岳军区主力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陈赓任纵队司令员。9月陈赓率部参加上党战役该部队共歼灭国军1万4千余人活捉国军第19军军长史泽波等人。

1946年7月陈赓与谢富治配合率部在闻喜、夏县地区全歼胡宗南部第311旅。8月9日全歼国军第319师、第619师共一万两千余人占领五座县城。9月底在临汾、浮山间全歼胡宗南部精锐部队、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活捉旅长黄正诚。11月至次年1月发动晋西南战役、汾孝战役率部策应保卫延安配合晋绥部队进军吕梁地区歼灭国军两万六千余人。1947年7月陈赓前赴陕北参加中央军委召开的小河会议会后决定中国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太岳军区第4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第318军组成陈谢兵团南下黄河进入河南。

1947年8月陈赓率部截断陇海铁路。至10月下旬歼灭国军3万余人占领县城15座。年底配合华东野战军出击平汉线占领23座县城、歼灭上万余国军部队。1948年率部与国军在洛阳交手两次易手后解放军最终占领河南洛阳。同年5月发动宛西战役、宛东战役建立豫陕鄂解放区。10月率部占领郑州。11月陈赓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全歼国军第12兵团1949年1月24日陈赴商邱参加中原局会议后任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月22日渡江战役爆发陈赓率部在九江以东突破国军长江防线进入江西、福建。5月22日攻占江西省会南昌。7月17日第4兵、第15兵团同由陈赓指挥陈赓大兵团经赣州南进于10月占领广东省会广州。该年年底陈赓兵团协同第四野战军在雷州半岛附近作战全歼华中长官公署直属队及其三个兵团共十六万余人。其中陈赓和妻子兵团该战役中歼灭国军七万余人。

1950年1月陈赓率部在云南发动滇南围歼战役在其他部队协同下全歼滇南国军第8军、第26军共两万余人。次月西南军区成立陈赓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次月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指挥所部参加西昌战役攻占西昌之后担任云南军区司令员。7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就法越战争会面。之后陈赓部署越共部队并于9月发动边界战役歼灭法国部队八千余人。此后陈赓经广西南宁返回北京。

1951年4月陈赓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6月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赴朝作战。1952年3月由朝鲜回国随后旋即奉令重返志愿军司令部。6月返回中国并获朝鲜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同年7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该职位一直保持到其逝世。1954年10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并担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新中国为什么选择北京作为首都

风水
家居
事业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