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昭化古城的历史

  • 作者: 123456亲亲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3

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古城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是广大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学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一、昭化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众多历史文化遗址、遗迹群保存完整,是游人及专家学者考古研究、吊古追昔的理想之地。1、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它浓缩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的建置史,是中国最早推行郡县制管理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美誉。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国用武力征服广元、昭化一代的苴人,始建苴国,并在这里建立苴国都邑,又称吐费城。公元前316年秦国征服苴国,在此建立葭萌县,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县”之称。尔后古城经历了蜀汉、西晋时的汉寿县,东晋、南北朝时的晋寿郡和益昌、京兆县治地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益光、益昌、昭化县城,1953年至今为昭化镇所在地。同一地完整经历了中国地方政权连续不断建置史,全国甚为罕见。2、昭化古城,古代文明的传承地,古城文明再现的活化石。昭化古城,自唐虞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有史可鉴。尽管历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小,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水毁后的秦葭萌古城遗址清晰可辩,大量的三国古遗址诸如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武侯祠、费敬侯祠、战胜坝、天雄关、牛头山、姜维井、桔柏古渡、关索城、鲍三娘墓等国家、省、市级保护文物,风貌依旧,保存完整,实属全国少有。汉代的古城墙和明清时期的古城门、八卦井、龙门书院等古建筑保存完整。青铜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汉砖多有发掘。昭化古城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无数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许多文人雅士、墨客骚人留下了无数传世之作,为华夏历史平添了瑰丽篇章。费祎汉寿城开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战死长岭山,吴珍奇撰文论戏剧,曾逢吉教民重蚕桑,孟昭建学宫育人......传世佳话,人人敬仰。葭萌古关、天雄关岁月的沧桑,桔柏潭的江声,留下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无数诗吟。为纪念“捐银置产,永免人间夫马”的丁建业、丁宝桢父子,后人在古城西门外建起了丁公祠,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举行丁公祠会。农历十月初一牛头山的牛王会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头山上的川主庙会,每年春节黄金周及国庆黄金周分别举办的“三国文化艺术节”、“ 三国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古城的传统活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及学者前来参观、旅游、考古研究。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古城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古城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阆中新城的旁边、嘉陵江畔,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齐名,号称全国四大古城。古城建址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阆中古城保护完整,风格独秀中华,现有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是四川唯一保存规模最大的古城,也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

古城历史悠久,其天文文化、巴渝文化、三国文化、古城文化、古建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深厚,尽显了阆中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范。

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座落在丽江坝子中部,面积约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丽江古城选址独特,布局上充分利用山川地形及周围自然环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忱猴子山,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既避开了西北寒风,又朝向东南光源,形成坐靠西北,放眼东南的整体格局。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高原水乡古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充分利用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象征,是当地民众利用水资源的典范杰作,充分体现队与自然和谐统一。城中的木氏土司衙署则呈现出一派“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非凡景象。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是茶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6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清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使古城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丽江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蕴含丰厚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86年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文组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单,成为全国首批受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2001年10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2年,荣登“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个城市”行列。

灿烂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大智大慧的纳西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纪录方式,它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慌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态文化,约形成于唐宋时期,有近千年历史。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笃信万物有灵,为多神教。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采。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简科全书。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

音乐瑰宝丽江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

平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缘,距省会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由县城西北侧而过,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平遥自古就是商贸集散市场,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和"小北京"之誉。

平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传帝尧初封于陶,故平遥亦称“古陶”、“平陶”。境内的中都,春秋时期就是晋国古邑,战国时属赵。秦始置平陶县,西汉置中都县和京陵县,北魏初废,改为平遥县。2700多年来,平遥虽一直是座县城,然而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却有过辉煌。

文物宝库 世界骊珠 源远流长的历史 ,给平遥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现有各类文物单位300余处,列入各级政府公布保护的重点文物单位有99处。其中国家级3处:镇国寺(五代一清)、双林寺(明)、平遥城墙(明);省级6处:县级文物90处。 平遥古城是依据汉族传统"礼制"规划建设起来的,古城的形制,恪守以"礼"为本,完全反映以明清时期为主的汉族历史文化特色。

晋商源地 称雄全国 明清时期晋帮和徽帮是全国最著名的两大商帮,尤以晋帮的实力为厚。道光四年(1824年)在平遥西大街路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产生了我国第一家创办"汇兑"的日升昌票号,这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平遥在票号发展兴衰的100多年历史过程中,集中了全国最大的票号富商 ,简直是一座票号城。正是由于有了这个基础,票号才成为平遥古城强大的支柱,一来带动了平遥古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大发展,二来带动了整个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活中的街市、商业店铺、民居等建筑的大发展,三来也带动了著名的推光漆器、泥塑艺术、戏曲等的发展。

土特名产 誉播天下 平遥县土特名产,品种繁多,诸如平遥牛肉、平遥推光漆器、平遥长山药、平遥碗秃则、郝温村酥梨、果子沟槟干、南依涧乡苹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区高梁……,都各具风味,名不虚传。风味独特的平遥牛肉,清慈禧太后途经平遥享用时“闻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 ,食之后誉为皇宫贡品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曲山西民歌《夸土产》“平遥牛肉太谷饼……要问哪里最有名,数来数去数俺平遥城”,使平遥牛肉更加名扬祖国大江南北。

民居建筑 汉唐风韵 平遥古城内传统民居建筑很多,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有3797户(包括一小部分非民居院落),其中400余处保存非常完整。平遥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众多的民居建筑,既有历史文化价值,民俗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至今还居住着城市居民。它们在今天都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的建筑文化遗产。

歙县古城 ,歙县位于黄山市西部,山明水秀、风光旖丽。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古民居到处可见。主要景点有太白楼、新安碑园、太平古桥、许国石坊、斗山街、渔梁坝等。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双层楼阁,是典型徽派建筑。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太白楼前的太平桥,建于明弘治年间,为多孔巨型石拱桥的代表。

许国石坊位于县城中心,建于公元1584年,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型,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刻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

斗山街座落于歙县城内,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

歙县城内还有二座谯楼,南谯楼建于隋末,东谯楼建于明弘治年间。渔梁坝始建于宋,距今已有千年。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出渔梁坝不远有一古桥,名曰紫阳桥,朱熹之父朱松曾在桥南结庐而居,朱熹自闽归省,也曾在此居住。

蒲岐四大古城有哪几个,它们的历史有哪些?

  没有蒲岐四大古城的说法。

  蒲岐古城

  距今6000年后,大陆架上升,原来的海湾渐次淤积,出现新的滩地和新的滨海平原,即今日的乐清湾海岸线。先民们在山边高于海蚀崖、海蚀沟和海蚀洞处居住,采贝捕鱼为食。蒲岐地面上,人们围绕菖蒲墩高地聚居。

  十二世纪,建造了蒲岐古城,以防海盗。十四世纪,倭患开始,蒲岐城砌石加固,从此定型。周长3里,计600丈,高2.2丈,宽2丈。城门4:东为海国门,西为半壁门,南为东来门,北为广升门,各有瓮城。后塞门楼4座,水门1座,敌台12座,窝铺24个,城垛750个,吊桥4座。

  清顺治十八年(1661),朝廷为避郑成功,颁布了迁海令,拆除城郭,人们全部迁徙内地。康熙九年(1670),居民返城,重修蒲岐城。道光二十一年(1841)蒲岐城又作修整。咸丰四年(1854)禀生张考吉、介宾叶廷芳和附生何跻瀛再度倡修。咸丰十一年(1861),蒲岐城最后一次修建,更名东门为保厘门,西门为安定门,南门为蔚文门,北门为镇武门。

  20世纪60至70年代,城墙拆毁,仅留的四个城门和瓮城被列为乐清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蒲岐千户所所址设在东街,现城隍庙后面,所旁的所池前几年填为平地。所的官兵由朝廷派遣而来。洪武二十年,崔兴带来旗军904名。蒲岐历任千户所指挥达59名。蒲岐千户所设正千户3员,副千户4员。分别担任掌印指挥、武略指挥、千书指挥、管操指挥、出海指挥、巡捕指挥、管屯指挥。千户以下设百户6员,镇抚1元,旗军由904名增至3000多名。辖台2座,烽堠8座。

  嘉靖三十八年(1559),蒲岐设过营。温州设统陆兵九营(标营、左营、右营、中军营、前营、后营、蒲岐营、珠明营、炎亭营)。蒲岐营和中军营(温州)建立最早,其余各营陆续建立。共有水兵二支(游哨随征)驻扎温州。蒲岐营在乐清十四都,设名色把总1员,领哨官4员,兵494名。平时屯扎蒲岐城,汛期出哨霞堡、娄岙,御高嵩、前塘、后塘、清江渡一带。蒲岐营的范围东至台州府楚门所,渡江20里抵台州太平县,计80里;南至霞堡海口,计3里;西至乐清县,计30里,北至窑岙驿站,抵台州府黄岩县,计150里。

  蒲岐营的陆路是霞堡、高嵩、后塘、清江渡等地,与台州交界处会哨,调有处州官兵沿途扎守。水路如梁湾、大小门、楚门一带与右营(石码)会哨。

  蒲岐的古迹、文物很多,重点的罗列如下:

  城门四座(各有内外城门)保厘门:蒲岐古城(建于宋淳熙年间)东门。明朝为海国门。清咸丰十一年(1861)修城时改为保厘门。为乐清县重点文物保户单位。蔚文门:蒲岐古城南门。明朝为东来门。清咸丰十一年(1861)修城时改为蔚文门。为乐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定门:蒲岐古城西门。明朝为半壁门。清咸丰十一年(1861)修城时改为安定门。镇武门:蒲岐古城北门。明朝为广升门。清咸丰十一年(1861)修城时改为镇武门。

  晋砖:仓下村郡马垄出土。有“咸康五年(339)九月□日”字样。长37.5厘米,宽13.5厘米,厚4厘米,结构严密,质好。

  南北朝砖:仓下村郡马垄出土。有“元嘉十三年(436)太岁丙子八月廿五日建”字样。长34.4厘米,宽15.4厘米,厚4.6厘米,侧有金钱纹和鱼纹。

  宋压城砖:光绪丁亥年(1887)在南门城角出土中间刻有“绍熙甲寅”阴文四子。长一尺二寸,厚一寸二分,宽四寸余。绍熙系宋光宗年号,甲寅为五年(1194)。《蒲岐所志》曾载:“宋淳熙间方盛,始筑蒲岐城。”淳熙为光宗父孝宗国号。此砖或是增筑时纪念物。

  王十朋读书处:在娄岙狮子山(龙台山)西北首山际。南宋王十朋少时曾寄居舅父万规家(在万泽),攻读于此。万规在此创办万泽书塾。后万庚改办义学。

  宗文书院:又名文昌阁,原在东南城郭下。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十创建。嘉靖间被倭寇毁。清康熙乙丑年(1685)十二月移建城上。乾隆间圯。嘉庆丁巳(1797)生员童炳蔚等损资重葺。邑令王大任有记。光绪辛卯(1891)十月廿四重建。

  朱塘头:东门外至岐山下,长达1000丈,又称蒲岐海塘,明弘治十一年(1498)建成,为温州郡巨大工程。明朱谏有记。

  霞堡古陡:在霞堡村。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清朝多次损资重修。设有闸夫一名,按时供给工食银两。

  南朝墓葬群:分布在仓下郡马垄。1980年发现“元嘉十三年太岁丙子八月廿五日建”坟砖。印有鱼纹、网纹。1982年发现残墓一角,北墓壁残长1米、残高1.30米、阔1.11米。墓底平铺墓砖三层,随葬器三件及瓷片等。

  华秋洞:蒲岐古代深水港口,有碑,后掩埋堤塘下。为右代至建国前通往海岛的主要港埠。南宋有航船通京(即杭州)。今属南岳镇。

  陈璠墓:宋太医院大丞。御赐归葬岐山。

  连南夫墓:在烟墩山西南凤凰山岙中。连南夫系湖北应山人,北宋致和二年(1112)进士。授颖州(今安徽阜阳)司理参军,调任校书郎。宣和五年(1123)以太常少卿出使金国,联金抗辽,旋任濠州知州。建炎三年(1129)任显谋阁学士,建康知府,旋调泉州。绍兴初以宝文阁学士知饶州,捍御有功。绍兴六年(1136)改任广州知州。官至四品,属历史人才,民族英雄。因金兵南侵,山河阻隔,落籍乐清。墓葬于此。

  十八家山:在岐山仰天河。明永乐八年(1410)十月初五日,倭犯蒲岐所,千户(武略指挥)崔兴、百户冯春等守卫崖头嘴,遇倭船大至,由寅激战至申,壮烈阵亡。墓葬仰天河十八家山(又名十八家冢),有十八家指挥墓葬于此。

  明威将军崔海墓:在烟墩山双井头西首黄狗盘山坑中,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崔海抗击倭寇在小芙蓉以身殉国,追功二级,封为明威将军。

  倭儿墩:在霞堡小教场一带,古战场边十八家山之下。明朝埋葬倭寇之处。原有多处,后人平为地种植作物,今仅留一处较完整。

  三姑坟:在岐山仰天河山冈上,有三座土墩。相传有三女五代时为避战乱乘舟飘风到此。人问其来历,答三姐妹,俄而饿死气绝,埋葬于此。

  东岳庙:在积庆堂前厅。建于清初,气象宏伟,前坦有石狮和洞桥,庙内有两廊殿堂和戏台,规模广大。

  崇真道院:《隆庆志》载,元至正间建立。明天启五年(1625)改移常清道院。有额。庠士陈戴阳曾授徒于此。有“芙蓉花记”。清康熙间圯。乾隆二十六年(1761)春,州同金以正损资重建。

  博明堂:旧名泰安寺,又名东庵。在东北角,明嘉靖已丑(1529)建。清康熙间寇毁。乾隆甲申(1764)春重建。五十六年(1791)毁于飓风。五十九年(1794)重修。

  晏公庙:又名旗纛庙,共四处:一在西街,明永乐二十年(1442)冬建。清康熙间毁于耿王乱,乾隆庚午(1750)重建,道光十一年(1831)冬重建;一在东街,明正德二年(1507)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建;一在水门头,明万历三年(1575)建;一在北街城下,明隆庆二年(1568)张姓所建,崇祯间毁,清康熙重建。

  (省志:神姓晏,名戍仔,江西清西镇人。元初输文锦于上都,因而尸解,人以为神,立祠祀,后著灵江湖间。明初封“平浪侯”)。

  七姓殿:又名半街殿,清初由崔、平、周、鲍、杨、李、宣七姓人士兴建。在北门村半街。

  旌忠庙:在北门外山门桥山,祀宋海州通判侯畐。宋景定五年(1264)六月春旨建。赐庙额。元大德八年(1304),县领马福京重建,有记。明正德十五年(1520)十三世孙廷训请旨重修。崇祯二年(1629)正月二十八日毁。清光绪辛已(1881)裔孙爵封(天敬)重建。

  迎恩堂:在西城外。明永乐间倪西峰鼎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僧远大募捐重建。岁贡生臧嘉有募缘疏。

  杨府庙:一在西城外山麓,明嘉靖壬午(1552)正月廿九日胡笃斋创建,清康熙间,毁于耿王乱。乾隆六十年(1795)冬重建。嘉庆九年(1804)圯。道光十七年(1837)增葺。一在东城外北首,清康熙间建。道光九年(1829)冬火,十八年(1838)重建。一在南门外塘下,同治间建。一在下岩打水湾,建于明。一在娄岙大沙头山脚下。

  按:神姓杨名精义,唐太宗时人。生子十人,父子入山修炼。惟五子名圣历,官枢密使,三子任车骑常侍,七子名圣法,为招讨将军,俱在仕途。一夕,拔宅飞升,事达于朝,三子闻知,皆挂冠归里,亦修炼登仙,屡著灵圣。

  上沙殿:在得银桥东。清康熙间建。道光五年(1825)重修。

  普照寺:在仓后(即仓下)。明正午间建。清康熙间僧徐恺重建。乾隆间风圯。道光十一年(1831)仍建。

  常清道院:在蒲岐城东南角,又称道观。明嘉靖十九年(1540)邬少源建。

  霞堡辖台:又称烟墩。明代兵台和烽火台。在蒲岐南门外岐山。明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视察乐清沿海卫所时建。底部方形,每方长达6.4米。顶呈圆形,直径2.7米。喷火口形状鲜明。西侧有四栋三进、石柱穿斗梁两缝的库房。

  芮指挥衙:旧志在北门西北角。左即芮衙池系芮成驻地。后改崔衙池,系崔海驻地。

  金盏银盘:侯宅村祖传。是有盏带托盘的酒具,为祭祀侯畐等侯氏先祖祭器,金质。盘直径15.8厘米,内饰双龙抢珠图纹,中央置盏,盏高3.6厘米,直径5.8厘米。盏外有花草图四幅。此器共有18件。后陆续被窃,在清朝重行仿制,银质。有阳文“同治重建”字样。

  铁藏: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正月二十五日,所主秦煌、崔海等议设,以压积庆寺。用银、铁数百斤铸成,内有赤金一两定心。高一尺,厚一尺三寸。

  明朝火炮:崔贤攀祖传,2005年发现,铜质,5节,竹筒形。长32.7厘米,外径8.2厘米,内径6.3厘米。

  青瓷碗:2005年7月崔氏古墓出土。

  青瓷双耳瓶:二只,2005年7月崔氏古墓出土。

  大定通宝:2005年7月崔氏古墓出土。

  宣统学堂文凭:南门崔氏收藏。长69厘米,宽27.5厘米。四边有双龙抢珠图纹。右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朕钦奉”,左有“宣统二年(1910)五月二十七日给”字样。系崔杰(炉青)毕业于浙江省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文凭。

  蕨类植物化石:在蒲岐崖头嘴、双屿发现,茎叶清晰。系二亿年前裸蕨向种子蕨进化期间植物化石。

  蟹化石:1957年于蒲岐双屿陡门建筑清基时出土。蟹盖、肚、足特征明显。通长8.8厘米,宽3.5厘米。

  明·重修蒲岐千户所教场碑记:赐进士第江西吉安府知府、前南京兵部武选司郎中致政荡南朱谏撰,赐进士第出身直隶泗洲判官司前南京兵部文选司郎中主事笔山侯训书并篆额。

  兵道示碑:在仓下河头陈氏祠堂壁上。碑高0.65米,上残,宽0.4米,下宽0.46米。小字模糊不易辨认。立于明代。

  太平庄:在北门城下。

  纱照屏:崔氏舍置。在南门中街。

  天灯:明永乐十五年(1417)设在东街城隍庙前。因西北郭屡遭火灾,清康熙间改置街头。

  城隍庙:宜德九年(1434)建,后遭火。崇祯三年(1630)重建。清康熙毁于寇。乾隆壬午年(1762)重建。

  按:神名函玉,太平县(今温岭)人。康熙间发粟赈饥。乾隆四十年(1775)二月廿三日敕封任此。

  关圣庙:初在南城外东南角,明建文四年(1402)春,各指挥世袭创建,清康熙倾坏。乾隆戊辰移建城内南门。嘉庆七年(1802),讯主李得升倡损增建。

  积庆堂:明永乐间建于西南城角。相传胡官军、王军兵损资倡立。嘉靖三十八年(1559)正月十五夜,倭寇混入,军民逐退。至清熙十五(1676)毁于耿王乱。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

中国8大古城

   1、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的自然景观奇秀多姿,独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环绕阆中古城,四周青山拥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水墨丹青,浑然天成。古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人杰地灵,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从风水学的角度上看,阆中无疑是一座风水宝地。

  2、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十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3、歙县古城

  歙县古城坐落于黄山脚下,在古代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14年11月21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歙县历史悠久,秦代即置歙县,自隋至近代,歙县作为徽州首县,就一直是徽州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徽州是一处真正堪称“物华天宝,地杰人灵”的地方。这里的传统文化——徽州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包含建筑、雕刻、绘画、篆刻、盆景、编织、书版、理学、医学等多种表现形式而著称于世。现歙县县城徽城镇就是原来的徽州城。有两山横亘城中,将古城一分为二:东为古歙县附郭城,被群山环抱,状似半月;西为古徽州府城,面对练江,地势开阔。城郭为明代所建,现如今仅存数座门楼和部分城墙。城内外各镇乡村均遍布有大量历史街巷和古代建筑,其中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作为徽州建筑三绝。徽州的民居选址注重风水,布置遵从阴阳五行学说,装饰精美且富有文化气息,以位于城西的潜口和呈坎民居最具代表性。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各具特色,最著名的有棠樾石牌坊群、许国石坊、罗东舒祠等,均属国家级文物。

  4、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5、大理古城

  古城大理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历代屡经修建。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归纳起来可称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

  6、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凤凰山城,位于沱江之畔,群山环抱,关隘雄奇。碧绿的沱江依着城墙缓缓流淌,叠翠的南华山麓倒映江中。江中渔舟游船数点,山间暮鼓晨钟兼鸣,悬崖上的吊脚楼轻烟袅袅,码头边的浣纱姑笑声朗朗,两岸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吊脚楼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凤凰,犹如“一幅浓墨浅彩的中国山水画”。

  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怒斩外国不法传教士,一品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田兴恕;定海浴血抗英,万古流芳的民族英雄郑国鸿;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湖南神童”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国画大师黄永玉。

  7、商丘古城

  拥有4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商丘古城是商朝、南宋的第一个建都地,也是中国火文化、殷商文化、商业文化、音乐文化、纺织文化、两宋文化、汉梁文化的发源地。

  8、寿县古城

  寿县古城墙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又不断进行整修。它是目前国内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

中国四大古城有那些?

1.四川阆中古城

特产:保宁醋、白糖蒸馍、张飞牛肉、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等

2.云南丽江古城

窨酒、火绒土布、白芸豆、丽江皮鞋、山嵛菜、华坪名茶“乌木春”、金沙红陶、

丽江鸡纵、程海螺旋藻、东巴蜡染、丽江松茸、纳西布挂画 、永胜沙金、丽江海棠、司普哩、丽江铜器、丽江天麻 、牛肋巴、蜂糖梨、雪茶、丽江人参、丽江茨满梨、丽江虫草等等

3.山西平遥古城

碗脱则

平遥碗脱则是平遥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碗脱则为清光绪初年,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傅所创,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

碗脱则主要由白面粉制作。它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夏可凉拌,冬则热烹,老少皆宜,四季风行,是人们极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碗脱则的传统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并不断有所改进。目前,以董宣师傅第四代传人董兴旺所制为最精。

牛肉

平遥牛肉这一美味食品历史悠久,最早由何人创始,史无记载。从《平遥县志》看,平遥牛肉源于汉代,明代已负盛名。清朝先后在平遥城内开业的兴盛雷、自立成牛肉铺享有很高声誉。平遥牛肉就是继承兴盛雷、自立成传统风味而发扬光大。

平遥牛肉制作工艺独特,色泽红润,绵香可口,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特点。

酥梨

平遥东南部为丘陵地区,海拨800至1000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地肥水美,绿树成荫,是晋中的“林果十强乡镇”之一。由于昼夜温差较大,果品养分积累较好。特别是近几年来,以科技为先导,在果品生产中大力实施深翻扩穴,穴贮肥水,生物覆盖,疏花疏果,人工授粉,铺反光膜,果品套袋等十几项科技组装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果品质量。

作为平遥古城的特产的套袋酥梨1996年荣获省首届优质水果展评会“银质奖”,国际果品及技术设备展览会优质产品奖”。1999年,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被认定为名牌产品。套袋酥梨以其表面光洁,个大丰满,多汁酥脆,营养丰富和无公害等几大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4.安徽歙县古城

歙县物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和徽墨。歙砚是砚中之上品,它的珍贵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样。它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新安风光、小桥流水、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歙县还有“墨都”的雅称,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出售徽墨、歙砚的店铺比比皆是,它们在店堂里悬挂的名人字画的映衬下,令人耳目一新。

历史古城现在哪个城市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歙县古城

凤凰古城

大理古城

商丘古城

兴城古城

襄阳古城

阆中古城

古城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歙县古城坐落于黄山脚下,在古代为徽州府治,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

古城大理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我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区之一,位于南诏和大理国都城遗址的东部,始建于明朝洪武15年(公元1382年),历代屡经修建。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重要文物古迹,归纳起来可称为“三古”即古城、古塔、古碑。

商丘古城位于商丘市南。自商契建都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

兴城古城在烟波浩渺的渤海湾,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兴城古城。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辽西走廊中段,东南临渤海,东北倚热河丘陵,毗邻连山区,西南与绥中隔河相望,西北同建昌接壤。

襄阳古城位于襄樊市区汉江南岸,它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未为荆州牧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阆中古城的自然景观奇秀多姿,独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环绕阆中古城,四周青山拥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水墨丹青,浑然天成。古城三面环水,一面傍山,人杰地灵,素有“阆苑仙境”的美誉。从风水学的角度上看,阆中无疑是一座风水宝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昭化古城的历史

风水
家居
事业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