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中国龙脉是从长白山开始吗

  • 作者: 用户48832393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3

一、龙脉的走向 中国的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的走向。 二、龙脉的数量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黄河流域中岳嵩山一带;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丰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清朝的龙脉在东北。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三、龙脉的分布 按照风水学的分析认为:中国的大龙脉正在西进和东出的状态中,西进方向的是黄河流域,华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东进方向的是长江流域,黄山地区是大龙喝水和出口处。这两个区域以后会形成中国新的大龙脉。 中国龙脉的始祖源自昆仑山。昆仑山的左边(西北边)是天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阴山山脉。北边有阿尔泰山,伴它行的还有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昆仑山的右边(西北、西南边)有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等山脉。昆仑山龙脉夹在上述南北山脉中间,不断向东施展辉煌灿烂的舞姿。龙的主脉落在陕西省的西安市(即古都长安),然后东出中原(河南),同时展开北向、南向、东向、西向分支,形成井体的昆仑山脉体系。 昆仑山到了中原以后,向东有六盘山、秦岭;偏北又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是南岭;加上五岳:北岳恒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还有东边的黄山和台湾的玉山(海拔4000米),西南的峨眉山。这些举世闻名、举世无双的大大小小山脉--大大小小的龙脉,构成了一幅中华巨龙图,是大龙、中小龙混杂的卧龙图。因而,就有西方个别敏感的政治家,称中国是一条沉睡的巨龙。从政治上来讲是对的,但从风水学上来讲却不对的。因为它不是一条,而是一群大小不等的卧龙。40多年前,它们睡的迷迷糊糊,中华民族才从先进走向落后的。现在已经群龙苏醒,我们的民族必然要复兴;从落后走向先进! 当然,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中国有三大河流,即黄河、长江和珠江。三大河流中的黄河与长江同是发源于青藏高原,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发源地,而地处西藏自治区的唐古拉山则是长江的源头。黄河、长江与珠江都是向东流,分别流入渤海、东海与南海。黄河全长54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陕西到山东流入渤海,经过九个省区;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流经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到上海注入东海,流经八省、直辖市。珠江源于云贵高原,流经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广东省,经广州市形成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而后流入南海。三大河流配合大龙脉的走向而流动,使成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环水抱之势。 除了三大河流之外,还有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嫩江;西北的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东部地区的淮河、海河,等等。 此外,各省各地均有自己的江河。诸如湖南的湘江、四川的嘉陵江、广西的邕江、红水河,等等。全国还有调节江河水(龙的血液)的2000多个湖泊;这些天然的淡水湖,缓解了江河的急流,使水来个大弯小弯,形成了山环水抱的作用。例如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到这里打个大弯,水注入鄱阳湖,使江西的风水地理成为全国之冠,成为全国的三大(江苏、湖北、江西)才子之乡,居于湖北、湖南中间的洞庭湖,也在长江中游的弯曲处,故湖南人灵地杰、人才辈出。据湖南的地形图来看,湖南有龙凤呈祥之形。龙指的是新化的大熊山为龙尾,过涟源-娄底-宁乡-韶山,龙头落于涟水。韶山位于龙的七寸部位,岳麓山是龙足。凤指的是,南岳是尾,过双峰-湘乡,凤头与龙头隔涟水相望。而曾国藩的故里处于凤颈与凤背的结合部位,故这一带净出女杰。在这当中,以大熊山龙脉为最贵,其祖山九龙池海拔1622米,高盖湘东、北、南、西之大部分地区。九龙池顶原有一池,周围有九条山脊,每一条山脊下有一股泉,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还有泉水流出,现已基本消失。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即便是抛开风水学、龙脉说的观念不谈,任何人在这种山奇水秀的环境中成长、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种和谐、和乐的享受。中国的龙脉( 山岭 ) 星罗旗布,到处皆有,江河水流( 脉络,血液 )快慢节奏均衡,龙脉和江河湖海配合得非常紧凑,编织成一幅壮观的,宏伟的,美丽的,到处山环水抱的地理蓝图。

清朝为何封锁长白山200多年?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野史杂谈》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从公元1644年开始,清朝就完全封锁了长白山,而这一封锁就是两百多年,直到后来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清政府才迫于压力在1860年解禁长白山。在长白山被封锁的漫长的两百年中,除了拜祭的官员外没有人能进入长白山,这不禁让人猜想长白山中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公元1677,年仅二十四岁的康熙突然下了一个命令。康熙让自己的几位亲信前往长白山,并且查看长白山附近的情况,一切就绪后他将亲自远赴长白山进行祭祀。康熙的这一命令刚刚下达,大臣们就是一片哗然,首先大臣们觉得这个命令太过突然,毕竟紫禁城离东北也是路途遥远。其次,当时国家正是动乱之时,康熙不处理手头上的事情怎么突然想去长白山?

在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就算是皇帝要想探路也是需要依靠人力的。于是,康熙派出的几名亲信历经艰难险阻才登上了长白山的主峰,并把情况报告给康熙。在此之前,康熙早就迫不及待。于是,刚一收到消息康熙就即刻启程亲赴长白山。

在清朝,长白山一直被当做神山一般对待,对于爱新觉罗家族来说长白山就是龙脉所在。也正是这样,清朝才会把长白山保护的如此小心翼翼,怕的就是有人进入长白山破坏了长白山的风水,从而影响到清朝的发展。

虽然我们觉得长白山是清朝龙脉所在的说法非常荒谬,但是当康熙在长白山祭祀结束后,真的发生了一系列出乎人意料的事情。不知道是因为康熙的诚心打动了长白山,还是康熙的做法激励了清朝众臣,总之在康熙祭祀长白山结束后,吴三桂就病死了,郑氏家族的气焰也没了,清朝原本动乱的局势发生了重大转变。

也正是在康熙祭祀长白山之后,清朝人民对于长白山的崇拜也是油然而生,一时间长白山成为了整个满族人心中的精神依托。

不过,长白山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神秘,因为据后来的资料表示,清朝当时并不是只封锁了长白山,而是把整个东北都保护了起来,因为东北的土地肥沃,物产也非常丰富,所以清朝想把东北圈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简单的来说,清朝就是想把东北变成自己的救命稻草,而长白山的神秘色彩可能并没有那么浓厚。

农村房屋东北角有一颗槐树风水,不知道是吉是凶?

俗语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说是“桑”连着“丧”,宅前栽桑会“丧”事在前;柳树不结籽,房后植柳就会没有男孩后代。说“后溜(柳)”会跑光了财气;杨树遇风,叶子哗哗啦啦地响,象是“鬼”拍手。这些树栽不对地方都不吉利。还有,柏树不准栽当院,说是柏树是鬼的象征;槐树属阴,也不宜。家院不准有死树,认为死树预示着家人的去世。所以庭院的树死了,便 要立即连根刨掉,马上植上新树。

槐树属阴,要记住,世间的阴阳总是平衡的,阴盛必定阳衰,阳盛必定阴衰,所以,如果你想在自家周边有种植槐树的话,就看你家的阳宅阳气能不能盛过槐树的阴气,如果抵不过阴气,那就会对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居家东北之位: 卦位艮,代表少男,属土,俗称子孙山,主管人丁及后代的发展,同样影响家宅的长久运势,宜高大充实,不可低陷,不宜有厕所及粪池等不净之物,忌道路河流冲击,同样宜阳而忌阴,那此方有槐树而迫近的话也是不利的。(但也有人会说,槐树是树神,能够带来好运。古书中也有过,在门前种植槐三颗子女位列到三公。但人家有个大的风水布局,想必普通人家做不到)那我们就避之吧。

这位事主你也不必太疑惑,有过多的顾虑,以你目前情况其实化解很简单,在槐树树干中间绑上条红布带,在树根部用朱砂圈上圈即可。如还想起到子孙山的作用,去东北方百米以外取山中黄土培在树根部,圈直经108公分,中高69公分。边高20公分,用黄砖围边。黄砖计入圈直经。

为什么长白山和朝鲜分界?

康熙年间,为加强边防军事部署和编纂《大清一统志》,清政府开始调查绘制中朝边界的地理图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朝鲜咸镜道地方军政官员给送军器船只,纵容大批守边士卒越境偷采人参,在吉林头道沟与三道沟之间,枪伤前来绘制长白山、鸭绿江地图的清军协领勒楚。清朝派大臣到汉城与朝鲜国王共同查勘此事。处死为首的25人,国王罚银二万两。朝鲜政府遂下令严禁咸镜、平安两道开采人参,停止内外人参贸易。

1710年,朝鲜平安道李玩枝等兄弟三人与同伙六人越境杀死东北受雇于北京皇商的采参人5名,劫掠其参货。朝鲜政府闻讯,紧急悬赏捉拿罪犯,并向清朝礼部咨报。后拿获并处死其中的七人。此案审结后,康熙帝认为,人民私越原因乃边界不明,决心查清鸭绿江、图们江上游边界。

康熙五十年(1711),康熙谕大学士等:“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山川地理俱照天上度数折算,详加绘图示之。混同江自长白山之后流出,由船厂、打牲乌拉向东北流,会于黑龙江入海。此皆中国地方。鸭绿江自长白山东南流出,向西南而往,由凤凰城、朝鲜国义州两间流入于海。鸭绿江西北系中国地方。江之东南为朝鲜地方。土门江自长白山东边流出,向东南流入于海。西北系中国地方,东南系朝鲜地方。此处俱已明白。但鸭绿土门二江之间地方知之不明。前遣部员二人望凤凰城会审朝鲜人李玩枝事,又派出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同往,此番地方庶得明白。”穆克登到达凤凰城审案结束后,即经满浦,乘小船溯江而上,欲道鸭绿江江源。因朝方阻挠,未能到达目的地。

康熙五十一年(1712),穆克登奉康熙谕旨,第二次探察中朝边界。朝鲜政府亦派官员支应。6月3日,穆克登至白头山天池,自天池南下寻找鸭绿江、图们江江源。6月7日,穆克登在白头山天池小梁渊之东三里处伐石刻碑。碑高3尺,阔2尺,碑文为“大清乌喇总管穆克登奉旨查边至此,审视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笔帖式苏尔昌、通官洪二哥,朝鲜军官李义复、赵台相,差使官员许梁、朴道常,译官金应宪、金庆门”。现存文献有朝鲜方面朴权的《北征日记》,金指南的《北征录》和洪世泰的《白头山记》。穆克登在勘界时受到了在当地垦荒和采参的朝鲜土著的误导,认为图们江发源于天池,“伏流”于地表之下上百里后才涌出地面。朝鲜官员也认为“大池”之南应属朝鲜(朝方同时还认为柳条边以外是“无主空地”)。

长白山是女真人故地,在朝鲜王朝建国后的一百多年里,一直被视为“野人”(女真)活动的“域外之地”。到康熙年间勘界时,朝鲜的镇堡和把守都位于长白山以南五六日路程的地方,这里也是朝鲜的实际控制线。但是出于防备清朝的军事目的,需要长白山这一天然屏障的保护,所以提出以长白山作为定界的目标。当时朝鲜方面很清楚长白山和天池对清朝的重要意义:清朝认为其始祖仙女佛库伦在天池吞下红果,生下满洲始祖布库里雍顺。清朝把长白山视为发祥之地,多次派人踏查长白山,并遣官员祭祀,因此朝鲜虽然觊觎长白山,但始终不敢提出以天池为界,只是说“大池”之南应属朝鲜。

穆克登所立的界碑在天池东南麓,这在韩国汉城大学收录的奎章阁文献《舆地图》(古4709-1)中的《白山图》里也有反映。该图在天池东南侧标有“江源碑”字样,旁边的甘土峰标有“水出”二字,其下流出的河流为红丹水,再下游为鱼润江、朴下川,再下游为茂山和图们江。

根据洪世泰《白头山记》的记载,在树立定界碑时,穆克登先登上天池,然后从岗脊缓缓下来,在平地上又走了三四里,来到一条光绪年间称为“大旱河”或“黄花松沟子”的旱河,指定这里为图们江源,然后在附近立碑。碑的位置距离天池池岸有十余里。今天已经确定“黄花松沟子”在雨季的涌水是流入松花江的。鸭绿江的发源地在天池以南约四十里,图们江发源地则位于天池以东约百里。但是穆克登受到《元一统志》、《明一统志》、清朝《盛京通志》的影响,错误地认为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都发源于天池,所以硬是为鸭绿江和图们江找到了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江源”。实际上若真的以两江江源及其连线为界,那清朝和朝鲜的边界还要往南移三四十里。

清朝末年,尤其是同治、光绪年间,禁止人民出柳条边垦殖的禁令,已经废弛多年。许多京畿、山东的贫苦农民纷纷携家带口“闯关东”。而朝鲜方面则由于李朝末年的数次大灾,又有大批饥民越过图们江到中国境内,垦荒种地,盖屋定居。光绪十六年,总理衙门奏称,虽然允许朝鲜流民登入吉林珲春、敦化县户籍,但朝鲜又纵容更多的流民过江侵占土地,究其原因,“乃其国始误以豆满、图们为两江,继误指内地海兰河为分界之江,终误以松花江发源之通化松沟子有土堆如门,附会‘土门’之义,执意强辩。继经希元派员查勘石乙水为图们江正源,议与长水分界,绘具图说,于十三年十一月奏奉谕旨咨照其国王遵办在案。乃国王不加详考,遂信朝鲜勘界使李重夏偏执之词,坚请以红土山水为界。……臣等查吉林、朝鲜界务,前经两次会勘,其未能即定者,特茂山以上直接汲泡水二百余里之图们江源耳。至茂山以下图们江巨流,乃天然界限。江南为朝鲜咸镜道所属之茂山、庆源、钟城、会宁、庆兴等六府地方,江北岸为吉林之珲春及敦化县地方。朝鲜勘界使亦无异说。……现在江源界址既难克日划清,则无庸勘察处所,似宜及时抚绥。”

1885年、1887年,清朝与朝鲜方面对图们江源头又进行了两次勘界,分别称为乙酉勘界和丁亥勘界。在乙酉勘界中,中朝双方确认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江源相隔七十七里,但关于图们江正源再度发生争论。中方起初希望以发源于小白山的红丹水为界。但是朝鲜移民已经在红丹水以北定居上百年,于是清朝方面同意退让,认为应当以发源于小白山的石乙水为江源。朝鲜方面认为白头山是朝鲜半岛所有山脉的祖山,应当以发源于白头山的红土水为江源。但清朝官员认为朝鲜的要求“有碍于长白山发祥重地”,坚决不予同意。

朝鲜王朝末年,饥民开始越境开垦在钟城和稳城之间的图们江水中沙洲,包括犬滩、压江滩、龟岩滩、柳田滩等沙洲,这些沙洲后来被统称为“垦岛”,后来又写成“间岛”。后来“间岛”逐渐成为朝鲜移民对图们江以北地区的称呼。1900年八国联军之乱时,韩国曾试图趁俄军占领东三省的机会,出兵吞并间岛(珲春)地区,然后与俄国协商解决领土归属问题。韩国人李范允甚至组织了一支私人部队,开进间岛地区。但是1904年俄方在英美德等国的压力下交还东三省,间岛地区也被清军收复。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命吉林边务帮办吴大澄踏勘长白山与中朝边界,以应对日本挑起的“间岛交涉案”。吴大澄一行在当年夏天详细考察了红丹水、石乙水、红土水,以及连接松花江的黄花松沟子,随后查看康熙年间定界碑,然后又登上天池,随后南下考察天池南麓的小白山,随后沿头道松花江顺流而下,返回吉林,全程2600余里,历时73天。考察结果写成了十万字的《延吉边务报告》。

1905年日本通过《乙巳条约》取得了韩国的外交代管权,此后中朝边界事务由中日双方交涉。1909年中国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全权公使伊集院彦吉双方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第一条规定“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其江源地方自定界碑起至石乙水为界”,从而确认了中国对白头山(长白山)以及天池的完全主权。

另一方面,朝鲜王朝最初以太祖李成桂的诞生地永兴(咸兴)作为王朝的发祥地,永兴以北的鼻白山被朝鲜尊为“北岳”。当时朝鲜对山川祭祀的最高等级是中祀,包括四岳(永兴鼻白山、京城三角山、开城松岳山、全罗智异山)、三海(东海、南海、西海)、六渎(鸭绿江、大同江、汉江、德津、熊津、伽耶津)。白头山只是被列为地方官员自行祭祀的山脉,而且世宗年间下令“白头山非本国境内,削祀典”。白头山虽然在朝鲜境外,但是被朝鲜人视为“海东第一高峰”,长白山山脉体系也被风水学家视为朝鲜半岛众山之祖。十九世纪初,朝鲜英祖把白头山提升为北岳,以提高咸镜道作为朝鲜王朝“龙兴之地”的地位,但遭到群臣反对,认为白头山“跨越胡界”,不便于登顶祭祀。经过反复争论,英祖决定在甲山对白头山实行“望祀”。

到十九世纪末,朝鲜民族意识增强,王室也开始以李成桂的高祖和曾祖担任元朝达鲁花赤时曾活动过的图们江以北地区为王朝发祥地,并大力渲染高句丽和渤海国的旧疆土意识。1897年朝鲜国王李熙建立大韩帝国,并指定五岳(中岳三角山、东岳金刚山、南岳智异山、西岳妙香山、北岳白头山)、五镇(中镇北岳山、东镇五台山、南镇俗离山、西镇九月山、北镇长白山——即咸镜长白山,在咸镜北道镜城郡)、四渎和四海。

1910年韩国被日本吞并,此后在朝鲜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中,白头山由原来象征朝鲜王朝及大韩帝国“发祥圣地”的圣山,变成了象征朝鲜民族独立精神的“灵山”。日据时期创作的《爱国歌》(现韩国国歌)第一段就写道“直到东海(日本海)水干透,直到白头山被磨平,上天会保佑我国万岁!”

1962年中朝边界条约第一条对天池边界进行了修订。其第四款规定:“天池以东的边界线,自上述山脊上的2628高地和2680高地间的鞍部的大体上的中心点起,向东以直线到2114高地,再以直线到1992高地,再以直线经1956高地到1562高地,再以直线到1332高地,再以直线到图们江上游支流红土水和北面一支流的汇合处(1283高地以北),从此界线即顺红土水的水流中心线而下到红土水和弱流河汇合处。”——新边界以位于北边的红土水取代南边的旧国界石乙水,石乙水以南的领土由此属于朝鲜。

此外中朝边界条约第五条还规定“本条约签订前的一切有关两国边界的文件,除1962年10月3日签订的中朝两国政府代表团关于中朝边界问题的会谈纪要以外,均自本条约第四条所述的议定书生效之日起即行失效。”以石乙水为中朝两国国界的1909年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至此失效。

长白山真有云顶天宫么?当地人谁知道

我是这面的。我没听说过有那种东西,但是长白山却是很神奇,风水学中长白山也不比谁差,昆仑是地龙脉中最大的,号称龙脉之祖,中国大部份的龙脉都是它的分支确实不假,但是不代表它就一定最神奇,长白山就跟他没关系,长白山所在是世界最大潜龙龙脉之首,是出海龙,更神奇,因为整个龙脉的长度恐怕无法预测,在陆上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昆仑有珠峰,长白山也有天池,都是世界之最,两神龙之首,应不分上下,再看珠峰无水,是地龙的标准,天池既有山又有水是潜龙的标志,我认为世界上唯一能与长白山媲美的只有昆仑,五岳根本不算什么,五岳只是人之山,昆仑长白山才是圣山。西昆仑,东长白。

中国的九条龙脉都在那里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至少24个王朝,如果按照每一个王朝就有一条龙脉来计算的话,那么中国至少就有24条龙脉。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

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隋朝的龙脉在弘农;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元朝的龙脉在内蒙古草原;明朝的龙脉在安徽凤阳;

清朝的龙脉在东北长白山。当然,这些都是大致的范围,其实龙脉的具体位置是很难确定的,这是因为龙的活动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并且大多数龙脉都是依山傍水而生的。

扩展资料

龙脉的传说:

风水学把起伏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龙脉指如龙般妖娇翔,飘忽隘显的地脉。地脉以山川走向为其标志,故风水家称之为龙脉,即是随山川行走的气脉。

昆仑山是万山之祖,许多上古时代的神话人物都是从昆仑山中走出。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在风水学上,古书载昆仑山是玉龙腾空之地,素有亚洲脊柱之称。昆仑山为龙脉的中心,昆仑山脉形成后,以后天八卦的八方出脉:正北方位有阿尔泰山山脉;正南方位有西玛拉雅山山脉;正东方位有阿尔金山山脉;正西方位有喀喇昆仑山山脉;

东北方位有天山山脉;东南方位有唐古拉山山脉;西北方位有阿拉套山(阿尔套山)山脉;西南方位有冈底斯山山脉,组成了八大龙脉系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脉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中国龙脉是从长白山开始吗

风水
家居
事业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