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所谓的“水鬼”的存在
- 作者: 丁坤演的好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3
“水鬼”俗称“水猴”,两广叫“水马骝”,中国民间传说中一种潜伏水中的怪物,遍体长毛,红目黑面,据说是溺死水中的人的冤魂所化类似伥鬼的鬼怪,必须以溺毙一人来代替,入水力大无比,上岸则无缚鸡之力,常变化各种物体于水中吸引人靠近,乘机将人拖入水中溺死。
在老一辈人口中,我们经常可以从他们口中听到水马骝(水猴)这种在江河里生存的神秘动物,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水猴是一种人形的水底动物,浑身有毛,它的特征是毛很长都是红色的,屁股也很红,是猴状还有点像小孩子,广东人说这种水下生物的学名叫风水猴,它们以鱼为生,不过也很喜欢吸血,就像蚊子一样因为某种生理需要而吸别的生物的血,包括人类的,广东茂名,化州,潮汕一带听说有很多人被这种水猴弄死,然后从脚跟吸取人血,据说水猴在水下力大无穷,在陆上就一点力汽也没有连公鸡也斗不过,其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散发出一种奇特的化学物,可以让人意志不清听它使唤,把人骗下水成为他的猎物,社会上就是有人利用这化学物,迷惑人骗人钱财........而且水猴喜欢把在河边作业的人或者小孩拖入江河中溺死,咋一听,都会给大家一个感觉,是老人家骗小孩要乖乖,不要到江河边耍闹游泳的善意谎言!
金寨有哪些古老的习俗
1、放胡鸭fanghuya:
每到栽秧或者秋收割稻时节,就有外地人赶着成千上万只小鸭子,来到汤家汇南溪一带放牧,象侯鸟一样准确。胡鸭通常排成很长很长的一排,跟着头鸭,在田间小路上左右摇摆着行走,后面跟着放胡鸭的汉子,手里拿着一根鱼竿样的长鞭,顶上系着一块塑料薄膜或布片,吆喝和驱赶着鸭子,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货郎:
经常会有年纪四五十岁左右的人摇着拨浪鼓,挑着一副担子,打开上面的盖子,里面有针线、盆、水瓢等常用的东西还有小孩的玩具什么的,货郎挨家挨户的去每家问要不要买什么。那时最希望的就是买货郎柜子里各种好玩的哨子、拨浪鼓什么的,可惜一次也没有买过,因为那时家里都穷,大人更不会为你这无用的小玩意花钱。所以玩具只能自己做,所以自己用镰刀削了木头枪、用铁丝做了弹弓、用竹片做了弓箭和宝剑。。。。虽然和买来的不能比,但也其乐无穷。
3、补锅修伞和倒铜镜:
农村大部分都比较省,坏了一点的东西舍不得扔掉,补一补再继续用。所以以前经常会遇到补锅修伞的。补锅的一般是用锡块化了之后补东西,除了锅,一般还补铝水瓢、盛菜用的钵子、烧水的铜或铝做的水壶等东西。一般他们还顺便给小孩倒铜镜。用栗碳加温,化开铜块,在一个小模具里倒入铜液,冷却后就成了铜镜。铜镜上一般都有八卦的图,辟邪。
4、爆米花和炸泡果:
早期的是用手摇的火泡果锅,一个带风箱的炉子,上面一个可以转的封闭黑锅,转载啊转啊转,压力表上红针差不多指向最高的时候,炸泡果的人就把黑锅的阀门打开对着一个长口袋,然后一敲锅口的一个开关,砰的一声,无数的米就变成了一个个又酥又软的膨胀大白米了。现在以柴油机驱动的爆米花机为多,出来的有很多形状,以长筒状中空泡果为多。小时候手摇的一般5毛钱一锅,一锅一碗米,那时还嫌贵。爆米花机的好像是一斤米一块钱。
4、过年祭祖:
城市人一般只吃团圆饭,农村除团圆饭外,主要是祭祖。过年祭两遍,头遍祭菩萨,主要祭品是猪头和酥的各种丸子、豆腐之类;第二遍祭老祖人即自己的祖宗。主要祭品是各种炒菜。祭祖的同时都要燃放大挂的鞭炮。
5、正月十五祭祖:
十五祭祖前两遍和过年一样,头遍祭菩萨,二遍祭祖宗。但十五晚上还要去各祖宗先人的坟墓前祭祖,称作“送灯”。送灯一般是白光莲纸裁一下,粘成裤腿儿状,然后在坟前空地上插上3-4根竹签或木签,里面的中间点上蜡烛一支,再将“裤腿儿”套上,再烧些打过钱印的火纸,燃放鞭炮,向逝去的祖宗磕头即完成。一个裤腿儿灯一般代表一户人家去过,所以从坟前“裤腿儿”灯的多少就可以看出死者的子孙后代或本家是否发旺,是不是当地的大家族。
年前逝世并下葬的送灯仪式一般隆重一些,按照风俗去世者的女婿方会在初八至十五间选日子后组织一套锣鼓、送一套对子匾、若干花瓶、若干吊子灯等送到坟前拜祭。邻居、自家一般只需在十五前送花瓶或吊子灯,十五晚本家/自家另需送“裤腿儿”即可。
每年十五的晚上,在夜色中可以看到远处或近处的山上星星点点的裤腿儿灯发出的火光,那就是逝者的后人们为寄托哀思点燃的烛火。
一般通过坟前的碑文上可以看到去世者的子嗣名字,但也有很多没有竖碑的坟无法判别,还有一些年代久远或者是以前红军留下的无名烈士的无字墓,这些老坟一般老坟草长得很高而无人修缮,十五的时候也是没有点灯和烧火纸的痕迹的,确实很遗憾。
6、清明祭祖。
主要是寄托哀思,一般只祭辈份较近的亲人和逝世的前辈。辈份久远的祖宗的坟一般不祭。清明祭祀大部分不烧纸,只放鞭炮、压纸钱和修坟。
7、头七、五七做道场:
去世的人死后头七天和第五个七天内选某日做道场,主要是超度。
8、打醮jiao:
道士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目前最常见的是给小孩打娘娘醮。
9、下礼和回门儿:候饭。
下礼是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后,男方带着聘礼到女方家来提亲,下完礼基本就表示婚事已经定下来了(当然也有极少数因各种原因反悔的),一般是头年下礼,二年结婚。如果当年下礼当年结婚,一般会认为男方要人太急或者女方急于出嫁,给人的感觉不好。
下礼除了女方父母家外,女方同宗的本家(如公老爷、公老太儿的本家)也要一并带下聘礼,只是礼物稍轻,没有女方父母家贵重没有礼金而已。2000年左右我们家附近的下聘礼一般是礼金1-1.5W, 衣裳钱4-6K,另有一两挑子箩筐,里面是肉、挂面、馒头之类的,女方本家的聘礼一般是12包糖、四瓶酒还有果子若干,箩筐里的馒头挂面一般每家还会分到一些。当然这些东西不是白收的,下礼后的第二年正月,女方本家是要回门儿的,而且新女婿结婚后上门本家是要打发和候饭的。
10、喝喜酒:
即“红白喜事”中的“红事”。包括结婚、生孩子、乔迁新房等。以前结婚都是男方下礼,然后双方请风水先生或算命先生选好黄道吉日,定为结婚的日子。结婚一般都选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农闲可以找到帮忙的人(一般是本家,妯娌、婶之类的负责切菜配菜,堂兄弟、叔等负责借桌子板凳、抬嫁妆、端盘子洗碗、写对子贴对子等),为婚宴切配菜、准备板凳大桌子等东西。男方的婚宴一般需要三天时间,结婚前一天是给抬嫁妆的人备饭(抬嫁妆是辛苦活,如果女方家很远、嫁妆又多的话会非常累人),第二天是正式的婚宴即结婚日(晚上可能有闹洞房),第三天请帮忙的自家人吃饭。从结婚后第二天,新娘子就算是男方家的人了。
以前结完婚会“玩新娘子”,就是两个本家的人把脸上涂上红染、扎着红带子,把打扮好的新娘子夹在两根杠子(木头)中间绑上,然后就推着新娘子到男方的本家门口,一家一家挨家又唱又跳,把新娘子推过来推过去(很搞笑的),算认个亲,也祈求发旺。本家比较少的(十家以下)一般一天搞定,本家比较多的(二三十家)一般需要两三天才能玩完。
既然提到了嫁妆,就简要说一下:嫁妆一般分为抬子和挑子。抬子一般是大件,像大衣柜、坎箱(要知道坎箱里一定会装上半坎箱稻谷的,所以非常重)、大床、10几床被子等物件,挑子一般是缝纫机、电视机等小件。抬子有两人抬的,有四人抬的。挑子一般是一个人挑。嫁妆的多少代表女方家是否富有(不过一般双方家长会提前商量一下)。现在嫁妆一般都提前买好送入婚房,结婚的时候直接带小件入洞房,不怎么需要抬嫁妆了。
生孩子是女方到新家后的要发生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女方的娘家人这边会非常重视,女方娘家这边的婶啊姑啊会提着老母鸡、挂面、成块的肉、新买的碗筷什么的去看望,祝贺添丁加口。(记得碗里好像要装满米并用红纸封起来?)
新房封顶,合大梁的时候,盖房的人家会准备一两箩筐各种糖、干果(花生、白果、栗子等)、馒头之类东西,盖房的人站在梁上朝下面一把一把的扔这些糖果,称为“抚喜果子”(结婚时在拜好堂后也会抚喜果子),以前生孩子、盖房、结婚都会放露天电影,远亲近邻都会过来看。
关于礼金:以前我初中时有一次无意间捡到一张破损的很久前的礼账纸,上面的礼金都是张家打了两个竹筐、李家编了两个簸箕、王家打了两条大板凳、林家送来一块肉等,早期的礼金基本都是这些朴实实用的实物即礼物,后来逐渐演变成钱即礼金。而且礼金的数额也越来越大。真不知道这是时代的发展还是时代的倒退。
11、喝豆腐汤:
即“红白喜事”中的“白事”。白事时门上一般贴的是白纸黑字的对联,喜事时一般贴的是红纸的对联。席间会有死者后人磕头道谢,主持的长辈会说“孝子谢”“孝孙谢”之类的话。
关于红白事的酒菜:
我们那边红白事的酒席一般都是流水席,即一份一份的上菜,一直到宾客散尽。菜式上,青山燕子河一带一般是冷菜加十大碗,南溪一带也是大海碗或盘子,海碗是炖菜,盘子是炒菜,但似乎没有定数,一般二三十道左右吧。
结婚之类的喜事除了冷盘外,一般第一份菜都是发肉,大概是红火发财的意思。寿宴一般头一碗是寿面。生孩子一般冷盘时会有一大盘红鸡蛋。虽然第一盘菜有区别,但是主要的热菜基本都差不多,基本都是发肉、炖鸡菠菜、炖猪蹄、羊/牛肉面、肉丸汤、梨片汤、梭子肉、绿豆汤什么的,一般都是按照一个炖菜、一两个炒菜、一个汤的顺序轮番上菜。
12、亲戚的排位:
古时亲和戚是分开的,亲指族内即同姓的本家,戚言族外即姻亲。现在亲戚一般指姻亲,同姓的本家均叫做自家,自家属于自己人,不属于亲戚。亲戚属于“客”,来亲戚了就是“来客了”,是需要隆重招待的。
亲戚的排位:舅爷(女方的娘家人)—姑夫(男方的姊妹)—》姨夫(女方的姊妹)。红白喜事时,如果有男方的舅头或岳父母来的话,那他们一定是当次酒席中最尊贵最主要的一桌,而且这一桌肯定会安排在堂屋,决不会在偏房。亲戚(客)坐上方,不同姓的邻居、门口人、朋友等坐桌子两边,小辈和本家一般坐下方(下凡儿)。
13、方桌(八仙桌)的座次排列:
单次的请客或者客人来就餐的话,靠近悬挂中堂的那一方为主客的两个座位,该方中靠左边的座位是主座,右边的座位是陪座。所以当你进门看见桌子上有人正吃饭的时候,正对着你的右边那个人就是饭桌上的主客。
14、过年贴门对子、迎财神。
一般过年前一天贴门对子门神、走油酥果子、在锅台上贴灶神和在碗柜上贴“财神到”。财神到和灶神都是一张16K的薄红纸,上面用黑墨印着财神和灶神的像。一般贴了门对子后算进入了新年,债主是不能再登门讨债的。所以讨债的看见你贴了门对子之后,下次只能过了正月十五才能来要账。
15、拜干佬儿:
即拜干爹。为了小孩好养活,求个吉利,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根据属相和八字,找一个八字相合的长一辈的成年人拜干佬儿,干佬儿会送一个含有新名字的“捷报”挂在堂屋,以后两家就会走动频繁。一般孩子成年以后,干亲往来就会减少,孩子的父母、子女和孩子的干佬儿并没有亲戚关系,所以经常会有人说“干亲只有一代亲”,过了这一代就会疏远。
16 续谱(还是序谱?)
补充一个算第16篇吧,不知道楼主同意否
家谱一般一二年更新换代一次,增补同姓家族中人口变迁和要闻要事,规模很大,需要相当的财力和人力,所以一二十年来一次。
17 建祠堂修社庙子
毛时代的祠堂被村部或者小学占领了,社庙子被拆了
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老百姓有重新修建社神庙,庙址选在乡村水流的聚拢口。过去水田归大地主所有,描述一个地主有多少田除了用担斗升作为单位外,还可以直接说社庙子。例如,南溪某地主赌博一夜输掉七个社庙子
修祠堂的事情到近些年才兴起,很多村小学都搬离了原来的祠堂,祠堂重新归还给老百姓了。同宗同祖的人开始建设他们的祠堂,规模也较大。
18 做社会(社庙子做会)
归属于同一个社庙子的老百姓(同一条河两个“把口”之间的相邻生产队人员)每年聚集在一起,找些道士,披着电视剧里面一样的道袍跪在地上念经,烧香烧纸,为百姓祈求风调雨顺。
19 打桐籽,打木子,打橡子,挖葛根;炸狗合子(狗獾),逮黄鼠狼子,打兔子;种白芍,窖茯苓,窖天麻,拔药(采药),种灵芝,种木耳。
打桐籽是把成熟的桐籽采摘下来去卖钱,主要用于榨桐油,打木子不知道做什么用途,小时候漫山遍野很多路边田边都有木子树和桐子树,现在全砍掉了。唯独橡子树还在,分为大橡子和小橡子,似乎都可以打淀粉,制成营养品,小橡子树叫斗笠树,树下可以躲雨。葛根的用途也一样用来打粉。狗合子的皮很值钱,八十年代据说都能卖几十上百块,黄鼠狼子的皮也值钱。南溪区范围内是著名的西山药库,有个像模像样的药材小市场,主要经营白芍,窖茯苓,窖天麻,其他草药等。
20 讲个“说媳妇生小孩”相关的吧
说媳妇就是介绍对象。因为本人没有亲身经历,不一定对,错了的话请楼下修改
结婚程序一般是提亲,认亲,下礼,接媳妇,中间还有什么衣裳钱。提亲的意思是男方看上那家闺女了,就找个很有面子的人做媒人去提亲,以后的各种场次,这媒人都参加。双方看中了后男方需要认亲,目前的价位是2000元到5000元左右。再过一段时间,就下礼,现在价位大概两万以上了。新娘子一般一年后就生了(头年说,二年嫁,三年生个胖娃娃)。顺便写个童谣:李大姐,快烧茶,给你小女儿说婆家,今年说,明年嫁,后年生个胖娃娃。
生了孩子第三天要洗个澡,可能叫三洗,第九天办喜酒庆祝,叫小孩九天,娘家来很多女客人,过去还带着小孩的“坐架子”,现在都变成童车了,小衣服小被子什么的。
完了后小孩还有个周岁,再后边就是十二岁打娘娘轿(可能是轿,非楼主写的醮)。
21 屋子出水(音译,可能出现通假字)
盖屋盖屋,伤筋动骨,可见盖屋是多么的不容易!
屋子出水的意思是新房子改成,庆祝一下。一般家庭主妇的娘家人需要送来屋子中间一间堂屋的大梁,还要来一套锣鼓,有的还有其他家具,当晚在主人家喝喜酒,级别不生孩子还要隆重。
22 送灯和抽灯笼
送灯一般有两轮,第一轮是去世后的头年十五,一般去世后不马上入土,表示舍不得亲人离去,怀念一下,要用个小房子陈放两到三年(分为茅屋秋葺和瓦屋秋葺(音译));陈放好了后再隆重入土。这两轮主人家一般都受灯。
送灯是亲戚或者邻居家老人去世,买一盏纸灯送去,带上爆竹蜡烛烧纸。纸灯按级别分为 对子扁,花瓶,吊子灯,葫芦头(前三者需要购买,葫芦头一般自制,没钱买灯笼只好带着葫芦头了)。对子扁方方正正,写的有功德悼词,摆在正中间位置,旁边摆放花瓶,对子扁和花瓶都插在地上的泥土里面。吊子等可以插入泥土,也可以悬挂起来,挂成一排,葫芦头随便插在旁边。灯笼里面一律点上蜡烛,等蜡烛即将熄灭的时候,村里的小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灯笼拿回去玩几天,叫做抽灯笼。以前我的邻居小孩,他爷爷死了所有灯笼都被他控制起来了,不经他许可是不能抽的,看谁顺眼就发给谁,俨然成了老大,自己留了一大批好看的,可见抽灯笼在农村小朋友间是多么隆重,有的小孩跑好几里路抽灯笼。
23 打锣鼓
每个较大的家族都有一套两套锣鼓,是所有家族同姓氏成员共同出资购买的,现在都被个人占为己有了,再过多少年会成为古董的。
或大或小的事情,一般都要打锣鼓。最常见的锣鼓在正月里,正月十五左右几天较为集中。如果家在大路边,有时候一天能看到三四套锣鼓从门前经过。
一套锣鼓分为如下几种部件组成:大鼓一个,大罗一个,草帽一样的铜锣两个一副,一套锣鼓里面大概有两三副,麻锣若干(像个炒菜的碟子,配一根棍子,可以高抛),其他的还有,说不上来了。锣鼓的音律一般为,1,2,3;1,2,3;1,2,3,4,5,6,7.当然,还有其他比较复杂的音律。
24 闹洞房送蜡
闹洞房之前,洞房里面只有新郎和新娘外配几个丫头小男孩什么的,外加两个身强力壮的守门员,其他人等一律在外边。客人每人点一只蜡烛,在堂屋中间开始说唱(像黑人的rap),这是农村表现才华的好机会,一般有头有脸的人都会唱几出,唱词都是祝福恭喜类,为的是让东家高兴。唱了一遍后,客人秉烛从堂屋出发,排队走向洞房。洞房守门员把门抵住门不让进,然后客人来个唱段,如果唱段精彩,人群就会起哄,场面变得热闹,这时候守门员才把这个会说会唱的人放进去,顺便放两三个不会唱的进去(有一次我跟在一个会唱的人后边,一只脚进去了一半,被守门员生生地挤在门缝,大哭大喊,里面那两个傻大个子还在挤)。后边的接着唱
25 池塘相关
北方把池塘叫做坑或者沟,南方叫塘。北方一般并不是人人都见过池塘,但在南方,池塘随处可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塘和坑几乎可以作为南北分界线了。
池塘的用途主要是水田灌溉,当然也可以洗菜洗衣,甚至洗米,也有在池塘荡尿桶子洗尿浇灌的。
与池塘相关的第一记忆是逮鱼。
过去没有打工的习俗,年轻力壮都在家,一个生产队的几乎人家共用一个池塘。头年春天全塘人口合资放养鱼苗,一般有鲤鱼,草鱼,鲢鱼,大头鲢子,少见青鱼。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冬天就可以收获了,全塘人口聚集起来,按照投资入股的比例或者人口比例分得渔获。
池塘的第二记忆是挖塘泥。
之前化肥很少,除了农家肥之外,肥料的主要来源是池塘的塘泥,本人95年左右还挖塘泥。
等放养的家鱼都打捞起来后,乘着水干,村民们开始抢挖塘泥。用铁锹把塘泥产起来,抛到可以删太阳的地方,等晒干后挑到自家地里作为基肥铺撒在地里。
池塘的第三记忆是摸脚鱼,钓黄鳝。
脚鱼即为甲鱼,或者叫王八,王八羔子就是指小脚鱼,不知道为什么变成了一句骂人的流行用语了。甲鱼可以钓,也可以摸,用个铁棍子捅捣甲鱼的石洞,听到震耳发聩的声音,这家伙就受不了了爬出来。池塘的黄鳝一般个头特别大,我家门口池塘里面曾经被钓出来个黄鳝,围着钓鱼者的胳膊缠了好几圈,估计二三斤应该有吧。1990还是1991年发洪水,邻居捡到一条黄鳝,很大,大到老人们都说不能吃,最后似乎说要抽筋后才能吃什么的,不过好像还是吃掉了。钓黄鳝和摸甲鱼的人来了,小孩子们都围上去看,他们的背笼笆篓里面一般有甲鱼和黄鳝。钓黄鳝多在春天,摸甲鱼多在夏天。池塘里面多有水老鼠,钓鱼的人肯定都知道水老鼠是什么东西。
池塘的第四记忆就是水猴子
绝对不是造谣,其实就是农村人说的水鬼,我亲眼见过,我弟弟也见过,而且我弟弟的描述和我见到的那个长相简直一模一样,所以绝非偶然间的大脑幻觉。
后来以为我们见到的就是书中说的水獭,然后网络上搜捕水塔图片,根本不是,因为水獭长得有点像家猫,而我们见到的水猴子,长个类似人的面相的一张脸,皮很皱,个头大概比家猫长度差不多吧,小时候我家门口池塘冬天干涸的时候我见过一次这东西。
最后就是洗凉水澡了
多数人家距离大河较远,小孩子洗凉水澡学游泳的地方只能选择池塘了,因此淹死人的池塘也不少
26 阳宅,阴宅,风水,合八字,看相,看眼(占眼),打石(音),算命,抽签,打汤气送汤气(音),过话,做斋,树碑
巫婆神汉,道士半仙菩萨
南溪范围内很多人分不清佛教和道教,而且大多数时候佛教和道教合二为一。
有事情问菩萨,应该归为佛教;有事情找巫婆过话,应该归为道教;其他很多烧香磕头的事情有时分不清佛教道教。
道士一般不叫道士,叫先生。我小学同学的的父亲是个道士,所以他家收入颇丰,家庭条件也较好,还跟他父亲练就了一手书法,特别是毛笔字写得出类拔萃,可见南溪范围内传统习俗之流行程度。
阳宅即为房基,需要先生“格”一下,阴宅即为坟地,也一样要格一下,都讲个风水。合八字是指找配偶的适合把两个人的 年份(属相),月份,日子,时辰 四个时间对应的天干地支共八个字合起来看一下吉凶。
看相比较神乎,有一次街上瞎逛,见一个看相的,让我过去一下,然后一下子说出了我兄弟几人,吓我一跳。
如果眼睛不舒服的话,那就是占了,找个先生看看,然后他会告诉你你家附近哪里有障碍物,去用茶叶和大米泼洒一下就好了。
打石是指东西不见了找不到,先生告诉你在你家的哪个方位,然后去找就可以发现。
如果小孩肚子疼,一般是舍不得花钱看医生的。但依然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用个碗,放半碗水,然后用四根筷子合在一起在碗里托放,一般喊着逝去的亲人的名字,当筷子恰好站立的那一刻,对应的亲人就是造成你肚子疼的那位了。那位逝去的亲人肯定有什么需求要求后人替他完成,于是后人就必须许诺以后多烧纸钱,要给他做斋,树碑什么的。
过话,就是代替阴间的人传话给活人,一般巫婆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能够跟阴间接触的状态,据说比较难受的,然后把话传给活人,遵照执行就不会生灾害病了。
做斋的意思就是,找道士用纸做一些房子,金山银山,童男童女,杂七杂八,一起烧给逝去的亲人,让逝去的亲人在阴间过上贵族生活。
中国民族文化有哪些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意义的西部
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阔的西域,甚至沿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邦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或酋长性质的土司政权,如西夏、吐谷浑、大理、“西域三十六国”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作为独立的族群,许多原生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我们从今天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民族大多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显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在西部,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区域,以青海省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在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西部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传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江河湖泊中的“水猴子”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
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水猴子”就是水獭,另一种可能性是认为“水猴子”是不同于水獭的另一种尚未被人类发现的神秘生物。
“水猴子”即“水鬼”,一般生活在水里,也有时上岸,多见于山塘、水库等野外水源。水猴子水性极好,离水十分钟即四肢无力。在水中,水猴子的力气比人类大好几倍,所以一旦在水中被它抱住便有生命危险。
水獭:学名为Lutra lutra(Linnaeus,1758),为鼬科、水獭属的一种动物。水獭躯体长,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四肢短,体背部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水獭行踪诡秘,喜欢栖居在陡峭的岸边、河岸浅滩,以及水草少和附近林木繁茂的河湖溪沼之中,过着隐蔽的穴居生活。
然而传说中的水猴子有它更为神秘的特点,显然这些特征是水獭说无法解释的,水獭只能袭击体型较小的生物。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尚未发现的神秘生物。
扩展资料:
关于“水猴子”的传说:
一、广东水猴子:
在老一辈人口中,我们经常可以从他们口中听到水马骝(水猴)这种在江河里生存的神秘动物。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们知道水猴是一种人形的水底动物,浑身有毛,它的特征是毛很长都是红色的,屁股也很红,是猴状还有点像小孩子。
广东人说这种水下生物的学名叫风水猴,它们以鱼为生,不过也很喜欢吸血,就像蚊子一样因为某种生理需要而吸别的生物的血,包括人类的。
广东茂名,化州,潮汕一带听说有很多人被这种水猴弄死,然后从脚跟吸取人血,据说水猴在水下力大无穷,在陆上就一点力气也没有。其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散发出一种奇特的化学物,可以让人意志不清听它使唤,把人骗下水成为他的猎物,社会上就是有人利用这化学物,迷惑人骗人钱财。
二、湖南水猴子:
在我们湖南老家水猴子又被称为落水鬼。可是谁也没有见过。而这是水鬼故事是听我叔叔说的,他当年在北方当兵的时候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当时驻地旁边有个山村,山村有个潭,传说潭里有水猴子。经常老百姓看到它们在潭边的树上出现,一有人来,它们就会“扑通”一声跳到水里,不见了。
当时正要宣传破除封建迷信,于是部队派了一个连队,十台抽水机,一齐发动。抽了一天,潭水抽干了,但是什么也没发现。
于是又让几十个当兵的下去搜,终于在泥里逮到一只怪物。据说长的真的很象猴子,力气很大,还吱吱的叫,最后只好用铁链铐了起来。此事在当时轰动一时,后来不知怎样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猴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獭
除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影响还有哪些
1、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已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
4、指南针:
相传公元前2700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发明了指南针。黄帝用指南针,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打败了蚩尤。根据史书记载,中国人早在战国时代已使用指南针。公元前3世纪的《韩非子》中说,战国时代已有人用“司南”(指南针)。1090年,中国和阿拉伯航海家开始在船上装设了指南针。作导航工具。欧洲在11世纪左右,才用浮在水上的磁针制成指南针。
5、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
8、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868年中国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凸版印刷,它是一幅5.25米的卷轴,用多块长91厘米,宽36厘米的刻版印的。
1040年代中国刻字工人毕升在北京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438年在德国梅茵兹城古腾堡居住的根弗第谢(德国人)才创造了浇涛金属字母活字的模具。
1107年,中国人还发明了彩色印刷术。600多年后,1719年,德国的勒布朗设计的彩色印刷机取得了专利权。
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13世纪已经发明使用了漆。1976年在河南省安阳市发掘出的“妇好”墓(葬于公元13世纪),她的上过漆的棺木就是证明。李约瑟说:“漆可能是人类所认识的最古老的工业塑料。”
10、镜:
约公元前1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铜镜。中国人于公元5世纪还发明了魔镜;英国结晶学家威廉•布莱格到1932年,系统地阐明了魔镜的理论,比中国晚了一千五百年左右。
魔镜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魔镜有何奇妙之处呢?在魔镜的反面铸有青铜图案――图像或文字,或二者兼而有之。反射光线的一面为凸状,是由经抛光处理的青铜制成用作镜面。在大多数照明情况下,这种镜子看上去与其它的普通镜子无异。但是,在明亮的阳光下使用魔镜时,它反光的一面就能被“看透”。用镜面将阳光反射到暗色的墙上,人们就能从投在墙壁上的影像中看到镜面的图案或文字。坚实的青铜制品变得透明了,这种令人感到神秘不解的现象使中国人给魔镜取了透光镜名称。
青铜是不透光的,然而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中国的科学家沈活和外国科学家威廉•布莱格爵士都发表过高见。威廉•布莱格爵士于1932年发现这一奥妙时说:“正是反射的放大作用使图案清楚地显现出来。”李约瑟将这一切称为“是在通向掌握金属表现微细结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11、伞:
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以前一直只有阳伞,到1733年代,巴黎人用油布做伞面,才制成雨伞。在学术界也有人说,公元4世纪三国时期中国人才发明了伞。
12、风筝:
公元前1000年,中国人最先放风筝。早在信史之前,传说中国人已会放风筝。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还有一个故事说一名将军包围了王宫,利用风筝测量宫墙与己方军队的距离。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风筝飞上天空为飞机飞上天空提供了原理和灵感。
13、弓箭:
中国人于公元前8世纪发明了弓箭。公元前200年中国人已发明了弩弓。它主要用于打仗和狩猎,可卧射、立射、骑射,威力甚大。而欧洲的意大利在公元10世纪才使用弓。
14、古代机器人: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东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发明了古代机器人。当今世间,只要谈及机器人,言必欧美、东洋;然而可曾知道世界上最早制出古代机器人的,是中国人。古代中国制出的机器人不仅精巧,而且用途也很广泛,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跳舞的机器人、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和会捉鱼的机器人……等,应有尽有。
会跳舞的机器人。我国唐朝的段安希说: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平城、被匈奴单于冒顿围困。汉军陈平得知冒顿妻子阏氏所统的兵将,是国中最为精锐骠悍的队伍,但阏氏具有妒忌别人的性格。于是陈平就命令工匠制作了一个精巧的木机器人。给木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并把它的脸上擦上彩涂上胭脂,显得更加俊俏。然后把它放在女墙(城墙上的短墙)上,发动机关(机械的发动部分),这个机器人就婀娜起舞,舞姿优美,招人喜爱。阏氏在城外对此情景看得十分真切,误把这个会跳舞的机器人为真的人间美女,怕破城以后冒顿专宠这个中原美姬而冷落自己,因此阏氏就率领她的部队弃城而去了。平城这才化险为夷。
会唱歌吹笙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更为精巧神奇,唐朝人张骛在《朝野全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相当于“县长”),性格聪巧,喜好饮酒。他刻制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会赚钱的机器人。唐朝时,我国杭州有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它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杭州城中市民争着向此钵中投钱,来观看这种奇妙的表演。每日它竟能为主人捞到数千钱,真可称为别出心裁,生财有道。
会捉鱼的机器人。唐代的机器人还用于生产实践。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它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它的脑袋就露出水面。它为什么能捉鱼呢?如果在这个机器人的口中放上鱼饵,并安有发动的部件,用石头缒着它就能沉入水中了。当鱼吃了鱼饵之后,这个部件就发动了,石头就从它的口中掉到水中,当它的口合起来时,它衔在口中的鱼就跑不了啦,它就从水中浮到水面。这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产的机器人。
此外,在《拾遗录》等书中,还记载了古代机器人登台演戏、执灯伴瞎等机巧神妙。
15、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分行栽培与精细耕地法;欧洲人到1731年才使用此项技术。
16、铁犁:
公元前6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铁犁。欧洲人到17世纪才使用铁犁。公元1050年,中国人还发明了犁镜,给犁装上犁镜,便于翻土,从而提高了农业产量。
17、大定音钟: 中国人于公元前6世纪发明了大定音钟;欧洲人到公元1000年才有定音钟,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18、算盘:
公元前550年中国人发明了算盘,用于计算,也是自古以来商业上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到12世纪才逐渐被现代阿拉伯数字所取代。到20世纪前苏联和远东地区很多人仍然使用算盘。
19、地毯:
公元前五百年地毯已在中国应用。已知最早的地毯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和伊朗。1606年,法国巴黎附近最早用上了织机编织的地毯。
20、双动式活塞风箱:中国人于公元前5世纪发明了双动式活塞风箱。西方于16世纪才用双动式活塞风箱。
21、石油照明法:
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石油照明法和天然气照明法。
22、铸铁术: 公元前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铸铁术。
23、世界上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
西方于公元13世纪才建了等高运河,比中国晚了一千六百年左右。
24、立体地图:
中国人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就发明了立体地图。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就记过了一张公元前210年绘制的秦始皇墓地图。书上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的一篇报导说:秦始皇墓地虽然还没有打开,但是可能已经发现了。据说是墓入口处的地方发现了微量的水银。考古学家猜测这可能就是上述立体地图上所示的水银。
公元32年将军马援讲到的军事立体地图,河谷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作的。此外,还出现了木刻的立体地形图,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述了这种地图。1130年黄裳也制作了一张木刻立体地图。此图后来引了哲学家朱熹的兴趣,他千方百计地收集木刻地形图,以便进行研究。他自己也有时用粘土,有时用木刻制作立体地形图。黄裳在一部《鹤林玉露》里,还讲述了朱熹制作的一幅地形图的情况:“(朱熹)尝欲以木作华夷图,刻山水凹凸之势。合木八片为之。以雌雄榫镶入,可以折。度一人之力可以负之。每出则以自随,后竟未能成。”
很可能立体地形图的制作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后又传到了欧洲。1510年,保罗•多克斯制作了欧洲最早的地形图,绘出了奥地利的库夫施泰因的邻近地区。阿拉伯人伊贝。巴蒂塔(公元1304―1377年)叙述了他在直布罗陀看到一张立体地形图。中国以外的国家有关立体地形图的记载没有比这更早了。
25、吊桥:
中国人李冰于公元前3世纪在四川省灌县修建了安澜桥。这是世界最早修建的竹缆链桥。它总长为320米,有八个孔,整个结构中没有一块金属材料。此吊桥上铺了板便于人们行走。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又发明了铁吊桥。这桥可用于通行车辆。西方的第一座吊桥,即温奇桥,是公元1741年建成的。
26、记谱法: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人已发明了记谱法。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战国时期已有管色谱,是中乐12律的简号。约公元1200年科隆的弗兰科在其著作中创造了一套节拍符号,把律音分为四种长短,逐渐演变成现代化的记谱法。
27、造纸术:
公元前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制出了蔡侯纸。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纸张发明以前,人类在石头、粘土和木头上刻字,还在树叶和树皮上写字;有的在竹子、纸莎草结和羊皮上写字。我国先秦时期,大臣向天子或皇帝交一封建议书,把其内容写在竹子上,这一封建议书就需要两人抬着它进献给国家元首,实在太不方便。到公元20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过去史称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从出土的时期纸来看有史料记载分析,中国人早在蔡伦之前已懂得造纸,蔡伦只是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加以改进和提高,制出了较优质的蔡侯纸。
28、降落伞: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降落伞。许多人都知道达•芬奇留下了降落伞的草图,这标志着欧洲人最初产生制造降落伞提法的时间。但是远在达•芬奇1500年前,中国人已经发明了降落伞,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极其成功地运用了它。何以为证?我们可以从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中找到最早的文学记载,此书完成于公元前90年。他是把降落伞看作是很久以前的古物这一事实,证明了降落伞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中国人在中世纪使用降落伞的例子,叙述了1192年在广州亲眼目睹的一些事情。那时候云集了不少阿拉伯人,他们曾亲自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法国人西蒙在《历史性的关系》一书中也说过,他曾亲眼看到过中国人使用降落伞表演杂技。中国确实是发明降落伞的国家,用伞当作降落伞是其古老的传统!西方人利诺曼德于1783年,多次从树顶或房顶上跳下去,结果很成功,他把这叫降落伞;这比中国人发明降落伞晚了一千九百多年。
29、焰火: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焰火。
30、微型热气球: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微型热气球。最早的微型热气球是用蛋壳制造的。在那个时期写的《淮南万毕术》一书里提到,借助于燃烧着的引火物,蛋壳可以飞上天空。其作法是:用一个鸡蛋,去掉蛋黄和蛋清,然后点燃放入其孔中的引火物艾蒿。蛋壳就可以自行升空飞走。
热气球也有用纸做成的。一位于1939年侨居在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名叫彼得•古拉特的外国人,他曾写书说,他曾目睹过中国人放纸扎热气球的情景。
31、墨水: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墨水。这时埃及人也制成墨水。古代中国人和埃及人用油灯的油烟和水跟明胶混合制成墨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墨水。1834年英国的史蒂芬斯开始在英国制造出书写用的墨水,15年之后才大量生产。
32、曲柄摇手: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曲柄摇手;西方于公元9世纪才使用曲柄摇手。
33、旋转式扬谷扇车:
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旋转式扬谷扇车。到18世纪初,西方才有了扬谷扇车。
34、平衡环:
公元前140年,中国人房风发明了平衡环,公元189年中国人丁缓又改进了平衡环,后来传到了欧洲。到公元9世纪,著名科学家罗伯特。霍克等人应用该装置的原理造出了万向接头。就是这项发明使汽车的自动能量传输成为可能。
35、密封实验室: 公元前1世纪,中国人发明并建造了密封实验室。
36、传动带: 公元前1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传动带。欧洲人用传动带是1430年,比中国晚了一千四百多年。
37、滑动测绘仪:中国人于公元5年发明了滑动测绘仪。而西方到1638年才使用滑动测绘仪。
38、水力风箱:
公元31年中国人发明了水力风箱。《后汉书》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以水为动力、用于铸造铁制农具的水力风箱(鼓风水排)的事情。并精辟评价说:它“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后来发明家杜预对这种风箱作了大量改进,鼓风水排代代流传,越来越广泛地传遍了全中国。而欧洲直到公元13世纪,才开始使用鼓风水排。
39、龙骨水车:
公元80年,中国人发明了龙骨水车;而欧洲第一架方形板叶的龙骨水车制于16世纪,是直接以中国的设计为模式而制作的。
40、船尾舵:公元1世纪,发明了船尾舵;而西方到公元1180年才在教堂的雕刻上出现了舵。
41、瓷器:
中国人于公元1世纪发明了瓷器。西晋时期的人,用高岭土、长石和石英为原料,烧制成洁白细密的饮食器皿。西方到18世纪才有瓷器。
42、地动仪:
公元132年中国人张衡发明了地震探测器――地动仪。张衡是一位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他写过很多书,其中一本是《浑仪》。他曾设想地球是与九个大陆一起是在无限空间的球。在中国他第一个介绍了地理上经线与纬线的交叉网络。这时,张衡还发明了浑天仪。浑天仪显示了宇宙中各主要星球的相对位,地动仪则可预测地震发生的地区,甚为精巧。外国人德拉•奥特弗耶于1703才设计出第一台现代地震仪。
43、定量制图法:
中国古代著名的发明家张衡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从而使制图科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张衡最先把矩形网格座标的方法应用于地图,这样可以用一种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和研究方法、距离和路程。他写的《算网论》一书中明显地含有精确使用地图座标的基本原理。张衡的矩形网络座标成功地应用于缩小地图的尺寸,在手法上类似于照相微缩技术。西方直到15世纪才出现有相当价值的地图。
44、纺车: 中国人于公元121年发明了纺车;而西方到公元1280年才用纺车,比中国晚了一千一百多年。
45、马蹬:公元3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马蹬。西方到公元5世纪才制出马蹬,比中国晚了二百年。
46、直升飞机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公元4世纪中国人葛洪已谈到关于直升飞机旋翼。那时中国有一种儿童玩具竹蜻蜓已如直升飞机的旋翼。它有一根轴,上面绕着一条线,轴上装着几个叶片,定好角度,一拉线,旋翼就向空中飞升上去。这种玩具对欧洲航空先驱者影响甚大。
47、桨轮船:
中国人于公元418年发明了桨轮船,这在一份中国水军行动的报告中已有记载。这次行动是刘宋的一位水军将领王镇恶指挥的。公元494―497年,祖冲之制造了一艘改进的船只,被称为“千里船”,它不用风力,一天能行很远。它代表了早期设计的桨轮船。梁朝水军将领徐世谱,公元552年跟侯漫作战时使用了“水轮船”(即桨轮船)。另一位将军黄法氍公元573年在黎阳的围攻战中制造并使用了“步舰”(用脚操作的桨轮船)。公元782―785年,杭州知府李皋改进了桨轮船。1168年,水军将领史正志制造成了一只排水量达200吨的战舰,由12年叶片组成的桨轮来驱动。程昌寓制造成100米长的轮船,能载七八百人。公元12世纪中国已造出大轮船可达到长120米、宽1.37米和桅杆高24米多,船上的工作人员可达200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在抗英战斗中还使用了这种桨轮船。
英国人认为中国人看到英国海军的桨轮船而很快仿制出来的,殊不知中国人到那时使用这种船已有1600年了。
48、油印技术:
公元500年中国人发明了油印技术,中日两国已能用此技术印刷书籍。1881年匈牙利人盏斯泰特纳发明了铁笔剂肪纸滚筒油印技术;1888年他又发明了打字机,1899年奥地利人克拉博发明了旋转复印机,直到1950年才被影印技术代替。
49、指针式标度盘装置:
中国人赵达于公元570年发明了指针式标度盘装置。中国的指针式标度盘的装置结构精细复杂令人惊奇。而其中有些标度盘装置竟由多达40个同心圆组成。在每个不同的同心圆上都标有一套不同的数字以测量各种情况,并可按要求读出数字。总之,中国人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代指针式标度盘装置,这种装置对现代科学来说仍是极其重要的。
50、火柴: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由中国人于公元577年发明的。这火柴是由北齐的一群贫苦宫女发明而成。最初的火柴是用硫磺制作而成,公元950年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有所记载。直到公元1530年,欧洲还没有火柴。(完)
重庆这么好,为什么这个死南昌这么不好?
南昌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代郡、州、府均在此设治,是江西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现辖四县(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五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英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红谷滩新区,总面积7402平方公里,总人口484万人,市区面积61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21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14.52万人,是全国35个特大城市之一。
南昌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历来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说。地处长江中下游,濒临鄱阳湖西南岸,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和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三角洲(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京九、浙赣铁路的交汇点,也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南昌气候湿润温和,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南昌先后荣获了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以及全国城市市容环境整治先进城市等光荣称号。南昌是山水都城。这里城外青山积翠,城中湖泊点缀,空气、水质优良,全市境内江河纵横交织,赣江抚河穿城而过,锦江、信江、饶河缠绕其间。城内有四湖,城外有八湖,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湖中、城湖相融的独特景观,是一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和鱼米之乡。如今,南昌城市建设已基本奠定了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的品位和风格,特别是围绕河流和湖泊,大力做好山水文章,使碧水南昌散发出独具特色的迷人魅力。都市中的候鸟、都市中的湖泊、都市中的森林,它们与崛起中的“一江两岸”格局一起,构筑起了未来南昌一道道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南昌,为四面八方的人群和世代生活在此的人民,提供风景秀丽的景观区、绿化带、生态组团和生活娱乐空间。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充分发挥优势,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南昌已跻身全国最具竞争力的24个城市之列,并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卫生城市和连续五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多项荣誉,全市上下呈现出“人心思上、人气兴旺、经济提速、城市变样”的喜人局面。2007年,全市实现GDP1390.1亿元 增长15.5%,占全省四分之一强,人均GDP为30464元;财政总收入190.6亿元,增长26.6%;实际利用外资10.51亿美元,增长15.6%,实际利用内资310.06亿元,增长19%;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3.45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22亿元,增长19.2%;南昌地区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8.4%。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一、二、三产比例为5.8:55.1:39.1。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率控制在4%以上。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重庆市简称渝,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 重庆市域内峰峦层叠,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重庆市河流纵横,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域内还有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横穿巫山的三个背斜时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
重庆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地形多山,夏季湿润的季风受到大山的阻挡,因此气候闷热,冬季的气候较温暖、多雾,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并且历史上曾三次作为国都,因此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重庆,旅游景点众多,不仅有多处风景游览区,还有众多名胜古迹……
重庆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三峡库区重庆段包括巫山、奉节等18个区县(市),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5.82%。三峡水库建成后, 形成蓄水393亿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库, 万吨级船队可直航重庆, 实行江海联运, 提高其运输能力和扩大物资交流, 有利于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面积〕 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人口〕 1999年全市总人口为307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4%。
〔民族〕 有汉、回、苗、土家等十几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7%。
〔行政区划〕 1997年3月14日重庆市被正式批准设立直辖市,现辖渝中、渝北、沙平坝、北碚、南岸、万盛、万州、涪陵等13个市辖区,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
自然条件
〔地形〕 重庆地区地形地貌结构较为复杂。地貌类型按其形态划分, 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坝)五大类。中山分布于重庆市的北部和东南部, 构成四川盆地边缘山地, 面积42590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1.2%,天池山主峰兰英寨, 海拔2793.8米, 是重庆市最高峰;低山面积为1987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1%; 丘陵面积为14954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18.2%, 主要分布于长江左岸的西部地区;台地面积2943.3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6%,;平坝面积1970.7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
〔水文〕 重庆境内河流密布。总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条。除北部的任河汇入汉水, 东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濑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其余均汇入境内长江。左岸河流多而长, 呈格子状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呈树状水系。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和乌江。
〔气候〕 重庆气候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其特征是:(1)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重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长江谷地为18.4℃(沙坪坝)、云阳18.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4℃, 极端最高气温达44.1℃(丰都), 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4℃, 无霜期340--350天, 大于0℃活动积温6010--6900℃, 是同纬度无霜期最长地区。(2)降水量充沛, 时空分配不均。重庆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占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一般多雨年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东向西北逐渐减少, 黔江年降水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仅987.5毫米。(3) 秋多阴雨, 冬多云雾, 日照时数少。重庆秋季阴雨平均机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沙坪坝)。最多年份达148天, 故有“雾都”之称。(4)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重庆地区相对高差达2720.7米, 形成明显立体气候带谱。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递减率一般为0.57℃/100米, 年活动积温递减率为207℃。但因受地形影响, 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500--600米、800米左右二个逆温层。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带各地不一, 酉阳八面山出现在1200米处, 年降水量多达1852.1毫米, 南川金佛山则在1600米处, 年降水量为1654.4毫米。(页首)
资源状况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源泉和形成产量的必要条件, 以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数为指标。重庆因多云雾, 是全国光能最低值地区之一。日照时数多年均为1112.8--1655.8小时, 年百分率仅25%--30%。比同纬度的上海、汉口、拉萨少得多。日照时数年内分配不均, 夏季最多, 占全年的42%--46%, 冬季仅占11%左右; 日照时数又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丘陵地区(海拔<500米)年日照时数为1112.6--1655.8小时, 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地区1112.6--1214小时, 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为970--1135小时。重庆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70.52千卡/平方厘米至92.75千卡/平方百米,太阳辐射总量年内比, 夏季占42%, 冬季占11%左右。
热量资源以气温值表示。重庆年平均气温14.9--18.9℃, 最热月平均气温25.5--29.4℃, 极端最高气温丰都高达44.1℃, ≥35℃的平均日数36.4--41.2天; 最冷月平均气温2.8--7.2℃, 极端最低温奉节达-9.2℃, 比南京高4.8℃, 比汉口高8.1℃, 是我国中纬度地带热量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
〔水资源〕 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地下水。重庆地区地下水年储量为131.7 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为44.9亿立方米。全市碳酸盐岩类出露面积2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35.3%, 喀斯特水占地下水总量的78%, 主要分布于大巴山、武陵山地; 基岩裂隙水仅占6%, 分布于西部红层丘陵区。
地下热水。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温泉26处(不含原涪陵及黔江地区), 水温属低温热水(20--40℃)有19处; 中温热水(40--60℃)有南泉等6处; 高温热水(大于60℃) 1处。水质类型70%属硫酸盐型热, 并含有氧、溴、碘、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经勘探钻孔证明,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储量极为丰富。地下热水不仅具有旅游、疗养等功能, 而且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 重庆土地总面积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耕地面积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占36.53%; 园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占2059平方公里, 占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占2.79%。1996年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 为全国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2公顷; 人均林地0.1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87公顷, 人均草地0.007公顷, 仅有全国人均草地的1/33。
〔生物资源〕 重庆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资源。重庆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主要由栲树属、青罔属、栎属、木兰属等树种构成。重庆地区自第四纪以来, 未受冰川“入侵”, 成为植物的“避难所”, 有维管束植被为1154种。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 属国家1--3级保护植物多达50多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水杉(万州盐井溪)、银杉(南川金佛山)均为我国最早发现地区, 曾轰动了世界。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 三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动物资源。重庆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69种、鸟类191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28种、鱼类146种, 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上述珍稀生物种类, 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基因库”, 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
[矿产资源]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类型多,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 全市已发现矿产75种, 已探明储量39种, 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1) 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水等, 其中煤的保有储量20多亿吨, 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重要基地; 天然气储量达3200亿立方米, 名列全国前列。(2) 金属矿产: 锶矿储量185万吨, 居全国第一, 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 钒、钼、钡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 此外还有铝土矿、汞矿、锌铅矿等。(3)非金属矿产: 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 储量达3000亿吨, 重晶石、萤石等也较为丰富; 冶炼辅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硅石、铸型砂等; 建筑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旅游资源〕 重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 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重庆自然旅游资源特征有: (1)多样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缙云山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芙蓉洞、双溪洞等; 万盛石林; 小寨天坑地缝等。峡谷型有长江三峡、嘉陵江小巫峡、大宁河小三峡、乌江峡谷等。水体类有南、北温泉、统景温泉等; 湖泊有长寿湖、小南海等。生物类有金佛山、四面山、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仙女山、红池坝山地草地等, 集“山、洞、峡、泉、林、草”于一身, 具有观光、避暑、消夏、疗养保健、探险科考等功能。(2) 独特性。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共有1331处(含人文景观),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奉节小寨天坑(漏斗)地缝(盲谷), 以及巫溪夏冰洞、长江三峡、大宁河峡谷和乌江峡谷群, 实属国内罕见。(3)集中性。以长江干流为横轴, 乌江、大宁河为纵轴, 依托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为中心, 构成“三点三线”地域组合格局。三峡工程完工后, 不但形成长达600公里“高峡出平湖”的天下奇观, 还将新增景点70多处, 使整个三峡库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公园和世界级风光景区。重庆市还有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以三国为背景的历史遗迹白帝城、张飞庙;以民俗为背景的丰都鬼城、大足石刻; 以及革命历史遗迹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页首)
基础设施
〔电信〕 进入90年代, 重庆市邮电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建成了多条光缆线, 长途枢纽站, 开通了卫星地面通信站,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话网,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样化、立体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方位通信网络。至1998年底, 全市的长途交换机容量达4万路端, 市话266.2万门, 住宅电话93万户,移动电话37万户。邮政线路达966条, 邮件可邮往145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水、陆、空”立体运输体系。经过不断建设, 重庆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建成了成渝电气化铁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江北机场等重要交通项目及一批客运站、港口码头设施。到1998年, 全市境内拥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级公路137公里, 铁路595.5公里, 港口41个, 开通了70余条国内航线和至香港、澳门、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能源〕 自“七五”开始, 重庆加大了对能源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建成了重庆发电厂扩建工程、珞璜电厂一期工程、合川渭沱电站, 铜梁安居电站、天府、松澡煤矿扩建工程, 以及一批中小型火电站、水电站和送配电设施, 完成了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重庆电力紧缺的状况。目前, 正在进行总投资达20亿元的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页首)
经济建设
到1998年, 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34年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1978年增长5倍, 平均每年增长9.9%, 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 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 改革开放的20年间,重庆工业连续保持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12.24%。到1998年,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88.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全市基本建成了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 钢材生产和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天然气化工为基础, 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医药为主体的综合化工基地、医药生产基地, 同时建材工业、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食品工业、大中型输变电设备、机床、制冷机械、造船等行业也很发达, 在国内占有相当地位。1998年,汽车产量15.74万辆, 摩托车产量126.90万辆, 成为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 1998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30.69亿元, 粮食总产量1155.36万吨, 油料总产量达到25.1万吨, 肉类总产量达144.1万吨,粮食、猪肉、蚕茧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首位。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肉类、蔬菜、禽蛋、水产、水果等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油桐、生漆、长毛兔、榨菜、黄连产量名列全国前茅, 柑桔、茶叶、蚕茧产量居全国的第5--8位。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42亿元。1998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3.7亿元, 近十年,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递增率10%以上。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超过了10户。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93万人。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类各级金融机构总计5741个,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06亿元, 贷款余额为1358.6亿元, 保险业保费收入为22.7亿元, 承保金额达2595.41亿元。建国50年来, 全市共投入210.5亿元进行住宅建设, 累计竣工住宅面积5792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庆山环水绕, 历史源远流长, 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1300多个景点。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房地产、旅游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页首)
社会文化
〔教育〕 50年来,重庆市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1997年, 全市普通小学校16261所, 在校生285.43万人, 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96%。全市普通初中学校1327所, 在校生86.9万人, 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平均达9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6.5年。全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适龄幼儿入园率平均为55.5%, 城市和近郊农村已基本普及幼儿学前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中等技术学校81所, 普通高中279所, 职业高中200所, 技工学校110余所, 职工中专学校52所。58%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5所,有12所普通高校(含机构), 拥有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大学。
〔科技〕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兴建和迁入重庆,形成了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在过去的50年中,重庆市在生物工程、冶金、航天、船舶、医疗卫生、核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同时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员队伍。1998年, 全市有部、省、市科研机构399个, 民营科技机构2600多个, 有一批在全国具有相当优势的研究所, 其中在声、光、电、计算机、仪表、材料、模具、涂料、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和实力处于国内前列。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万人, 其中高级职称近10万人, 各类技术拔尖人才近1000人, 两院院士7人。
〔文化〕 重庆市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建设,文艺创作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呈现可喜的局面。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共有重庆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重庆有线电视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商业台、交通台等7个市级广播电视台。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均在85%以上;文博事业再现活力。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藏量丰富, 现有文物点12212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省级152处。其中一级文物1000余件。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设施日趋完善。20年来,投资新建、扩建了文化馆25座,建设了1222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由8个上升到42个,总面积达到90721平方米。规划保护了重要的历史遗迹,新建了万州三峡博物馆、涪陵博物馆等19个文博机构。
〔体育〕 经过5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重庆的体育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998年,参加经常性体育运动的人口达到45%; 90%以上的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已经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接待能力, 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90%以上的区、县(自治县、市)拥有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池。
〔卫生〕 经过50年的发展,重庆市卫生事业已形成了医学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等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到1998年, 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达2438个, 县及县以上医院278个, 城市街道和农村卫生院2130个, 防疫和保健机构115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769人, 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建国初的1.26人上升为2.9人。全市卫生床位数已达65934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由解放初的0.3张上升到2.2张。(页首)
人民生活
〔收入〕 1998年,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6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 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居民储蓄水平的提高。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68元。
〔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2056元。城市居民消费中用于教育、旅游、住房的支出比重加大,电脑、移动电话、旅游和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特征明显增强,消费层次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 1998年,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失业保险职工均达180万人以上, 占企业职工人数的81%。9个区县, 833户企业, 8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社会统筹试点。21个区县, 2377户企业, 33万职工实行工伤社会保险统筹试点。在12个区县, 1351户企业, 17万女职工中建立了生育社会保险统筹制度。职工工资收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受到法律保障。(页首)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所谓的“水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