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湖南人叫江西人老表了
- 作者: 老衲终于硬了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3
江西人之所以被人称为老表有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湖南人是江西人的后代,湖南人认为与江西人祖上是表亲戚关系,因此就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江西是他们的父母之地,江西人是他们的亲戚。于是,称呼江西人为老表在湖南人里面极为风行,渐渐的,经过几百年的湖南人的广为传播,全中国人都大概知道了江西人是湖南人的“老表”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赣地的先人们很相信风水,另外在迁移的途中也便于掌握方向,老是爱带着一个表(古时的罗盘),因此外省人称江西人为“老表”。据说,学术界大都赞同后一种说法。传说固然有些离奇,但以传说所发生的时间和所叙的事情来看,历史上倒也发生过与传说大致相吻合的事件。至于还有第三种说法也广为流传,话说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与盘踞江西的陈友谅在九江境内大战之时,身受重伤.好心的江西农民救了他,并予照顾.在他感激之余便许下一个承诺,说是如果有朝一日他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如果江西人有什么困难,可以以老表的身份去找他(在古时候老表是指表兄弟等亲戚亲密关系,至今江西部分地区方言里面老表还有这个意思)。果然,朱元璋夺得了天下,在南京应天府现在的南京开创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久江西遭受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于是有人提意派选代表进京面见皇帝.江西人见到朱元璋之后,果然得到厚待.朱因为刚刚得到天下,为了笼络民心,再就为了报答江西人的恩情,于是就大肆减免江西的赋税,并拨款救灾.而朱元璋此举不久便在中国广为知晓,当时全中国文人都乐于私下离说这事情,而江西人回去之后,也乐于自称为皇帝的"老表" ,以说明江西人与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久而久之,就成为江西人的代称了。不过种种迹象表明,江西老表叫法的来源应该是第一种。但是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这种叫法最早出现在明朝。参考资料: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与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血战四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1368年(洪武元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元末明初这场连年战祸,使长沙田园荒芜,百姓亡散,庐舍为墟,许多地方渺无人烟。于是,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迁入长沙地区(湖北和湖南,当时二省是一个省份,称之为湖广省),并允许“插标占地”,奏响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因明朝崇祯年间张献忠农民起义,在德阳地区作战频繁。康熙十六年,清军为消灭义军,滥杀无辜,人口殆尽,一片荒芜。清廷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被迫迁居。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数个世纪过去了,浩瀚的中国历史上,5次大移民中,江西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时空演奏的宏大交响乐中,江西的先民们就如顽强的种子一般,落在大邑通途,撒在穷乡僻壤,直至根深叶茂。湖南人来自天下,其中以江西居多,且江西人移到湖南后,大都以稼穑耕垦为主。因避免长途跋涉,江西南部之人大都移向湖南南部,江西北部之人大都移至湖南北部。谭其骧先生认为,早至五代、两宋、元、明时期,就有大量移民进入湖南,而元、明时期数量较多,在元末明初六七十年间的移民规模最为空前。谭其骧先生特别指出,南宋以前,奔袭向湖南的移民几乎全是江西人。由此可见,历史上,江西先民曾数度迁移,现今不少湖南人流着的是江西人的血。方言界专家们称,仅从湖南省桂阳县来看,刘、李、袁等大姓都是从江西一带迁徙过来的,但迁入的时间有先有后,祖籍也各有不同。湖南桂阳县人多数为唐宋以后从外地迁入,其中10姓来自江西,9姓来自江西泰和县。
中国周易协会的领导简介
中国周易协会荣誉会长,武汉大学教授
唐明邦,号云鹤,男,1925年1月23日生,重庆市忠县人。国际统一易学联合会讲师团教授,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他出生贫农家庭,小时候上山放牛割草,下田栽秧割谷;农闲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941年入忠县精忠中学读初中,1944年入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1946年高中毕业后,在四川青木关中学、培风中学、正中中学任教。1949年秋,加入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青社。
1950年1月任《西南工人日报》记者、编辑。1953年调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作秘书工作。1954年8月以调干生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爱好中国哲学,聆受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教授教诲。
1958年入武大,主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思想史。为研究生和日本、韩国高级进修生讲易学源流举要、隋唐道教等课程。曾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学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唐明邦教授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学认真负责,学风谨严,教书育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湖北、武汉、武大科研成果优秀奖。1988年获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讲学,同时在香港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演讲。多次在国内、香港、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筹建中国周易协会,担任首任会长。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学术委员、湖北省周易学会顾问、《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同时,受聘为湖北、河南、河北、江西、江苏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
唐先生和学生萧汉明教授长期耕耘于珞珈山,精研《易经》,开创了珞珈周易学派。门下第三代研究《周易》的学者有黄黎星、崔波、问永宁、梅珍生、丁四新、郑朝晖、唐琳、孙劲松、张春香、陈仁仁等。
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画报》社出版)、《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辞书。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朱伯昆主编)、《易学与管理》(余敦康主编)、《中国哲学史》(萧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辩证法史稿》(萧萐父、李德永主编)、《中国哲学史纲要》(萧萐父、李锦全主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石泉主编)。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如《周易与21世纪》、《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太极思维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老子与道教》、《道教炼丹术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宗教的永恒魅力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以佛解易,援儒证佛——读〈周易禅解〉》等。
中国周易协会荣誉会长
刘大钧,男,山东邹平人,1943年1月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主编。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等。
刘大钧生于1943年1月3日,属马。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优秀,尤其爱好语文与历史课。1961年高中毕业后连续三年报考山东大学,都因为家庭有问题而不能如愿。于是他到济南市里拉起板车,干起了临时工。“大钧”之名就是因为他龙年出生而起,是根据《易经》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而来的。刘大钧的外公看见自己的外孙名落孙山,心中不忍,于是就指给他一条自学成才的路:研究“大道之源”的《易经》。自此,刘大钧便白天干活,晚间攻读《周易》。因为他对外公的卜筮“预测”能力深信不疑,于是便稳住心性,一心研究《周易》,反复攻读外公的易学书籍,背诵六十四卦及《系辞传》,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把他打成“封资修的残渣余孽”,拉出去游街,还抄了他的家。所有这方面的书籍和读书笔记都被付之一炬。在这种情况下,他攻读《周易》,也只好转入了“地下”状态。
1978年3月18日,中国科学大会召开。刘大钧的第一篇文章《读史释易》在《中国哲学》上发表。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看了这篇文章,给时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吴富恒写了一封推荐信,要他破格起用刘大钧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社会学者。吴校长也认为刘大钧是一个难得的人才,经过哲学系几位教授的答辩考核之后,刘大钧便进入山东大学。他的工作是在哲学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侧重于《周易》的研究。在此之前,刘大钧还是一个济南市街道办服装厂的仓库保管员。
刘大钧进入山东大学时,年龄已是四十一岁。他埋头苦干,早日出拿出《周易》方面的研究成果。于是他勤于钻研,苦心思索,终于在1986年写成《周易概论》一书。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后又多次再版。国际上还有日文、德文及英文翻译本。该书于1998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编辑本段人物著作 《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全译》、《周易讲座》、《周易传文白话解》、《纳甲筮法》,并《主编》、《大易集成》、《大易集要》、《大易集述》及《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刘大钧先生先后主持召开了“第一、三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1987、1997年)、“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1993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发行28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造成了极大影响,被国际易经学会会长,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先生誉为“推动当今大陆易学研究迈出重大里程碑的人”。
刘大钧在二十世纪中国易学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三大贡献”。首先,刘大钧把大道之源的易学继承下来,结合现代进行研究,著书立说,送上文化思想的讲台,为在新形势下,弘宣国粹,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他在山大建立起“周易研究中心”、在中国建立“研究学会”、“学社”,创办起中国学术史上第一份《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其次,他又第一个揭开了同根同祖远在海峡对岸同仁们的大门。第三大贡献,就是推动易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刘大钧是在出书、开会、出国等活动中出名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之所以被国内外搞“易术”的人奉为龙头老大,多是与他的身份、头衔和于这方面的宣传、普及“成就”分不开的。刘大钧声名大振是从1987年12月5日召开“首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开始的。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六个国家和两个地区的二百多名学者。刘大钧主持会议,在开幕词中说:“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周易》所提示的永恒母题的历史的与现实的科学价值,必将被挖掘出来。”在这次大会的开幕式上,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年近八十的种启禄教授提议:海外学者起立向刘大钧致意!于是有二十多位海外学者“齐刷刷站起来”,向刘大钧鞠躬致意。对于这次大会的召开,刘大钧的确费了不少心力。他四上北京,终于获得国家教委的批准,又游说山东省省长李昌安,拨给了会议经费。就是这次大会的召开,被说成是当代《周易》热的起始点,也就是所谓的“第一个里程碑”。
1988年,《周易研究》正式向中国发行。香港《大公报》早在1987年12月9日就报道中国第一份《易学研究》期刊已经获准于1988年一月向全国发行。这是自《周易》产生以来,在中华大地上研究《周易》的第一份杂志。在一些企业家的支持下,刘大钧能够办成这本杂志,并且后来发展有“国际标致连续出版物”刊号。
到了1989年5月22日,刘大钧的“周易研究中心”又筹办召开了“中国周易协会”的成立大会。24日下午,中国周易协会宣告正式成立。由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唐明邦教授任会长,刘大钧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到了1996年“中国周易学会”成立时,刘大钧当上了会长。从“大一统”的角度看,刘大钧能聚拢台湾的某些《周易》研究者同大陆的一些《周易》研究者一道开会,这是一个贡献。在刘大钧的努力下,“首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在济南召开。有台湾代表25人,香港代表2人,韩国代表1人,大陆代表62人。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到会并在开幕式上讲话。当时美芝灵国际易学研究院的一些人也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周易》与哲学文化”,可任人发挥的“学术问题”有:“易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及经济建设”、“易学与现代知识体系的关系”。1995年5月刘大钧“率大陆易学代表团一行十人参加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其中有北京方面的朱伯昆、郑万耕、李申等。1997年7月,又在北京召开了第三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学术专著有1、《周易概论》2、《周易古经白话解》3、《周易传文白话解》4、《易传全译》5、《周易讲座》 6、《纳甲筮法》7、《纳甲筮法讲座》8、《今、帛、竹书〈周易〉综考》 9、《周易古经白话解》(英文版)10、《易经全译》(法文版)11、《周易折中》文集有1、《大易集要》2、《大易集述》3、《大易集义》4、《大易集说》5、《大易集奥》6、《元典哲蕴》7、《象数易学研究》(一、二、三辑)8、《大易集成》
中国周易协会荣誉会长
廖墨香,男,1936年出生,湖南省新化县人。著名的数学和逻辑学统计学专家,中国国学和易学泰斗,“北派易学”开山宗师。易学与数学结合科学成果极为突出的著名应用数学专家。现任南开大学允公高等教育进修学院副院长,兼南开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特约国学和易学教授与博士生导师。
1936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分配在天津从事教学工作。曾在天津大学理工分校及理工学院等高校任教。
1992年获德国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的名誉称号。90年代初期获得后来易学界广为人知称颂的“南邵北廖”之赞誉(即南有邵伟华,北有廖墨香,在易学界有“邵伟华传道江湖,廖墨香治学朝堂”的典故)。被国际誉为“北廖——翰墨书香,不老希夷”。
廖墨香教授出生于医易世家,酷爱中国传统周易术数,通览了民间、图书馆众多易学典籍,用数学家的睿智经过潜心多年研究,很多周易应用的成果,造诣颇深。他把我国古代周易占卜之术加以改进,使之成为预测现代经济生活的有效方法。其1991年出版的<周易预测学指南>遍及全国各地,深受中外人士的好评和欢迎,并为新加坡等国国立图书馆收藏;1994年出版<周易与现代经济预测>一书,又一次轰动当今易学界;在易学风水预测领域的著作、培训广为流传。
廖老为人师表,淡泊名利,深研苦修易学大道,至今虽过古稀之年,但谦诚好学,大度恳诚,不计得失,不耻下问,虚心向各行同仁求教,每天都要记笔记写心得,可谓纯粹之人,堪称易界之尊。
中国周易协会荣誉会长
邵伟华,男,1936年12月生,湖北鄂州市人。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预测学家邵康节的第29代子孙。从事过工、农、商、兵、当过干部,后落根于易学、相学、四柱、建筑风水、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等学科的研究。1987年起,分别出席了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有的论文获得奖杯和国际一等奖。是享誉国际著名的预测学家。为了把《周易》应用于现代科学,1993年在湖北省创建了鄂州市邵伟华易学研究服务中心。1996年创刊了我国第一个《周易与应用》的学术杂志,1996年12月召开了我国和世界易学史上第一次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
中国的《周易》是中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周易》上讲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是研究天体、地球和人体的运动规律。在社会科学上,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自然科学上是人类信息科学的起源和基础;在生物学上,是研究人类生物遗传基因的科学。《周易》是人类科学的大纲,是世界科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是和谐学,是中华之魂,在世界上享有“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的美称。
由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把《周易》命理学订为封建迷信,不准宣传,不准应用研究,而封锁了40多年。邵伟华先生为了捍卫科学真理,不怕不发工资,不怕批判斗争,不怕坐牢,不怕杀头,至生死于度外,勇闯《周易》禁区,捍卫科学真理。他通过应用研究,用大量的应用事例,连续写了四部并出版了《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四柱预测学》、《周易预测学讲义》。他的四部应用著作,轰动了中国,点燃了中国和世界易学热的熊熊烈火。邵伟华先生是被公众认同的著名周易研究学家。
中国周易协会荣誉顾问
宣兆琦,男,1955年6月生,山东兖州人。1982年7月于兰州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院长、直属党支部书记,教授,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并任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汉民族分会理事,山东历史学会理事,山东省孙子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山东省齐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主要从事齐文化、历史学、文化学的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20余年来,潜心历史学与文化学的探索,自觉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方法及其他横向科学方法对齐文化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在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基本上建构起了齐文化的学术体系和理论体系。同行专家评论说:宣兆琦教授“把齐文化研究推上了系统化、理论化发展阶段,更重要的在于研究和回答了若干一般地方文化史、区域文化史普遍关注和有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问题,提供了研究地方文化史的思想模型和理论框架。”(《中华读书报》2000年6月8日第7版)在齐文化研究领域,独树一帜,是国内外知名的齐文化专家。
1997年以来,主持完成了7项国家级、省部级社科规划及古籍整理研究规划重大或重点课题(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和重点出版规划课题1项),完成横向课题3项。目前,一项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在研。正式出版学术专著10部。具体主持完成大型系列著作《齐文化丛书》(1100万字)的编撰、出版工作。在《自然科学史研究》、《光明日报》、《东洋学研究》(韩)等国内外报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及历史文化随笔1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其主要研究成果2004年获首届“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三等奖1项(此为菲律宾陈延奎文教基金会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设立的国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大奖,共评出1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建设山东文化大省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项。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淄博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淄博市十佳青年社科专家、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称号,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首批“136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中国周易协会学术顾问
罗李华(1982-),字易通,号解忧,生于福建宁德易学世家,自幼深受祖辈易学文化熏陶,热衷于研习传统文化,继承祖业,精心研究,不断实践与总结,对《易经》文化的实践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可谓易登道岸。他在易学界独树一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善于运用易经的哲学思维为世人解惑。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曾从过教,现为释玄斋易道世家第七代传承人、中国易学名人网主编、中国易经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易经名人协会成员、中华讲师网国学讲师、中国道教百科站主编、中国佛教百科站主编、中国风水百科站主编。2013年12月被腾讯网风水频道收录为风水专家,2014年6月被新浪网收录为著名易学专家,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水师之一。2015年相继被搜狐新闻、凤凰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为什么新坟不能祭拜
新坟完坟後三年内要培墓:子孙须要酒肴、三牲五果祭拜,第一年开墓头要在清明前择一日,第二日在清明当天,第三年在清明後择一天。此後每在清明前後率子孙带水果墓纸去扫墓。培墓又称挹墓、墙墓、填墓等
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提醒朋友们这就是风水。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是清明节当日扫墓还是前后时间均可?越早越好吗?个人认为只要在清明节期间均可,看自己方便。当然,各地都有一些当地的习俗,我们要尊重这些习俗。还有,对于某些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提醒朋友们要遵守当地的相关习俗去做。
住新房、迁新居有什么习俗?
住新房、迁新居习俗:
1、新房入伙前先将房子打扫一番,门窗打开两三天,使空气流通,引进吉气。
2、新屋入伙前可先「拜四角」,意思是礼貌地向新屋的土地神明打个招呼。驱走蛇虫鼠蚁,消毒环境,或是赶走不洁的东西。
3、入伙前一天请将家里的水放满,如洗手盘、水桶等。在新屋入伙前一天,装一桶水放在厅中,然后开风扇吹着,代表风生水起。
5、入住好时节:如何选择入住日子:一般而言,在通胜上所标示宜入伙的日期,都是黄道吉日,用来入伙是没有问题的。
6、搬家时,新宅要移出之物,最好由他人经手。搬进新宅之物,最好亲自动手。搬进新宅时全家不可空手而入。
7、。如果你是孕妇,那么不宜目睹整个搬迁过程。在搬迁日吉时内,最好做点烧水、煮饭、拜神、燃放鞭炮等工作。
8、家底:搬家前的一顿饭要在旧居煮食,饭要煮焦一点,并且不能把饭吃光,要留有饭底,吃完饭后,把吃剩的东西(不要倒掉),连同饭煲、碗碟、筷子等,一起打包带到新居,这些东西代表有家底,待在新居开火吃完东西后再一同清洗
求教:《教儿经》作者是谁?
有一种是
郭姓后裔分支迁居晋江县、龙海县、平潭县、宁德市,浙江的苍南县、富阳县、台湾省的鹿港以及菲律宾等地。郭氏族谱之《教儿经》居家一本教儿经,万古传流到如今。
不知道是不是你问的这本?
郭氏族谱之《教儿经》
居家一本教儿经,万古传流到如今。 若是人家有一本,兴家创业人上人。
桩桩事儿说得好,句句言语句句真。
有用儿孙听此教,无用儿孙不留心。
说起人家养儿女,有了儿女望长成。
乳哺幼年千般累,移床换布劳母身。
斋麻荤痘求神佑,抽笺问卦许愿心。
度过痘麻病魔龄,父母方才放宽心。
怕儿玩水生意外,又怕登高吓成惊。
略有伤风并咳嗽,急忙前去请医生。
请得医生堂中坐,父母旁边侧耳听。
听得好时心欢喜,听得不好闷沉沉。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喜得儿女病体好,人情礼物谢医生。
请媒说合婚姻事,选择门当户对人。
传庚递帖婚姻定,花费父母多少银。
教儿学内攻书史,教女针绣莫懒身。
读书应把书为事,切莫学内哄生生。
哄了先生欺了己,纸里包火怎瞒人。
甘罗十二为丞相,孙康年幼便成名。
莫说年轻不晓事,玩玩耍耍混堂经。
书要读熟字要正,打恭作揖学斯文。
同学眷友休怠慢,有大有小礼上行。
放学路上休跑跳,免得旁人说先生。
回家先把父母拜,见了伯叔礼相迎。
家富长读不改脚,家贫不过两三春。
纵然难把功名就,也算知书识礼人。
读得书多无价宝,一字不识好伤心。
别人写字不认得,痴眉痴眼望着人。
曾见几个无用子,顽皮赖脸惹祸精。
在家制谎哄父母,学内制谎哄生生。
父母先生被他哄,长大后悔怨谁人。
自古常言说得好,一无成来百无成。
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
隔年办下来年种,免得来年哀求人。
过了大年休使懒,有田有地要勤耕。
铡些草皮窖些粪,麦苗压粪长得青,
百般还要看节令,跟时伴节认得真。
椿树蓬头浸谷种,秧田扒得一掌平。
敬了家神下谷种,下时手要撒得匀。
洒映上下须仔细,赶早栽种趁天晴。
请得工夫殷勤待,有洒有肉好用人。
栽种完了多蓄水,恐防田里水不深。
秧苗要薅三遍草,稗籽扯净莫留根。
若是天阴无事做,捶些山草搓些绳。
养蚕提篮多采叶,煮茧取丝利不轻。
方了蚕桑田禾毕,棉地忙锄怕草深。
六月炎天休贪睡,锄头口上出黄金。
秧薅三遍出好谷,棉薅七遍白如银。
麦黄早割要早打,又怕狂风遇天阴。
池放鱼苗要水浅,芋头脚根要拥深。
闲时疏菜多多种,免得吃饭少莱吞。
早打大麦做些酒,壶瓶酒儿好待人。
谷儿黄了就要割,谷又乾亮草又新。
土泡稻场过细碾,坑坑洼洼磙难行。
扬晒归仓包谷种,那早那迟要记清。
起了大田种些菜,萝卜白菜半年程。
苦荞莫和甜荞种,大麦须跟小麦耘。
田垄茅柴浅浅砍,多留脚根好翻生。
庄稼收完无事干,些小生意做几分。
莫夸家财有万贯,从来坐吃山也崩。
自古成人不自在,自在到老不成人。
吩咐儿童多捡粪,积粪犹如聚黄金。
钱粮本是皇上要,多多少少早还清。
还了粮米收银票,免得保甲走上门。
男大须婚女大嫁,随高就低好迎亲。
富人有钱应热闹,穷家小业本不能。
切莫借钱装体面,装了体面受了贫。
有借有还犹自可,有借无还被人论。
三年之利过于本,一本一利看人情。
付钱取字要亲手,莫留字迹惹祸根。
凡事多做长久计,事到临头有法行。
莫把鸡犬看轻了,犬守夜来鸡司晨。
槽内有猪过细喂,半年猪儿过百斤。
于人世上人眼浅,只重衣冠不重人。
穿得齐整人钦敬,穿得褴褛被人轻。
纺绵织布兴家事,男男女女一条心。
逢时过节多吉庆,做件新衣出人情。
绫罗缎疋虽然好,不及青蓝布衣巾。
这是居家真实话,说于儿孙仔细听。
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
货物是草客是宝,痴汉不把本让人。
纵然货物价钱小,大小买卖好藏身。
出货求财说好话,切莫开口就骂人。
一人传十十传百,后来生意谁上门。
不信但看发财汉,和颜悦色好性情。
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
有智使智心要小,无智使力脚莫停。
游手好闲非了局,那里抢得半分文。
肩挑贸易虽然苦,胜如沿门乞讨人。
地里不生无根草,皇天不生无路人。
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要不认真。
茶馆酒店休出入,花街柳巷切莫行。
少年子弟江湖志,手里无钱难为人。
有钱年大三十岁,无钱不值半毫分。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客到家中无款待,走到人家无人亲。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外方知少主人。
男儿十五宜家计,年到三十半辈人。
少年不把家计造,老来想做已不能。
凡事要好问三老,年老之人阅历深。
任凭后生多伶俐,不识不知枉劳心。
礼下于人终久好,好高自大更难行。
堂上父母多行孝,养儿防老为何因。
父说脚软腰又痛,母叫眼花头又昏。
非是父母假装病,人到老来百病生。
精神血气都衰了,举动何能比后生。
夏天怕热冬怕冷,风烛瓦霜一样形。
疲癃残疾形容改,兼之涕唾湿衣巾。
人人都要活到老,父母年老重于金。
举人家中孝顺子,和颜悦色莫主嗔。
凡事体贴父母意,父母年老莫远行。
恐防父母思念我,何如朝夕不离身。
纵无银钱买酒肉,菽水承欢亦可行。
米要舂熟菜要烂,饭要新鲜味要匀。
皆因父母年纪大,无汤无水口难吞。
俱健父母容易过,孤单父母更伤心。
要茶要水靠儿子,儿子出外叫孙孙。
纵然媳妇能孝敬,儿女更该高一层。
全在儿女行孝道,孝子万古永传名。
孟宗哭竹冬生笋,王祥为母卧寒冰。
董永卖身为葬父,天赐仙女结为婚。
可见世间行孝道,皇天不负行孝人。
堪叹世人不行孝,父母当做陌路人。
妻话不辨是与非,横眉冷眼对双亲。
埋怨父母无家当,害得自己受艰辛。
岂知致富要靠己,自立自强不靠人。
勤俭二字黄金大,几个懒汉把家成。
男不耕读女不纺,纵有祖业难昌盛。
儿女娇生又惯养,私买果饼不辞贫。
若是父母想肉吃,便说手中无分文。
敬甚菩萨拜甚神,父母就是活佛尊
在生不把父母孝,死后何须哭灵魂。
总之父母如天大,杀生难报父母恩。
孝友传家千古重,兄兄弟弟同根生。
常言兄弟如手足,无手无足不像人。
兄友弟恭全家乐,切莫忤逆闹纷争。
独柴一根难引火,朋柴火焰自光明。
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打虎还要亲兄弟,上阵更是父子兵。
三兄四弟人抬举,无兄无弟被人轻。
走东走西少帮助,种田作地有谁跟。
世间难得亲兄弟,兄弟同心家必兴。
有了兄弟不和顺,细微小事便相争。
枕边言语甜如蜜,听了妻言变了心。
扯东骂西说父母,拨弄兄弟是非生。
每到此时要三省,万勿伤害手足情。
所以古人重兄弟,请坐细听便知音。
开元本是唐天子,华萼楼中弟兄亲。
姜家大被同卧起,田氏分财悴紫荆。
伯夷叔齐首阳饿,千秋万古永扬名。
至于夫妇前生定,夫妻之道要讲明。
夫是阳来妇是阴,阴阳调和万物生。
少是夫妻老是伴,一言一语切莫轻。
夫唱妇随操家计,里里外外要小心。
更有一等要紧事,无理莫要强逞能。
触犯国法非小事,飞蛾扑火自烧身。
有甚委屈忍不住,宽宏大量福自生。
道路不平众人铲,天理毕竟在人心。
宁可自己吃点亏,吃得亏来待得人。
八字衙内如虎口,书役差班活吃人。
倾家荡产犹小事,担惊受吓怕五刑。
谁说银钱好买命,王法森严岂容情。
世上多少逞强汉,到头何曾有收程。
饶人不是痴汉子,痴汉断然不饶人。
有势有力休使尽,留些好事与儿孙。
千年田地八百主,那里认得这些真。
凡事让人非我弱,每日检点十二辰。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赌博场中出饿莩,摸手摸脚不成人。
人是英雄钱是胆,好汉无钱是废人。
先说有钱逞好汉,头家借贷重人情。
还有一事不好说,怕你骂我作书人。
银钱输光卖田地,田地输了剥衣巾。
劝人须要劝到底,说话何妨说分明。
知音君子过细想,言语浅来事理真。
婚姻本是缘份定,三茶六礼接进门。
赌博哥儿做家贼,簪环首饰偷出门。
长赌长输不计较,凭空设法骂妇人。
责骂妇人不如意,拳打脚踢不容情。
妇人被他磨不过,只得含泪两离分。
卖了妇人再来赌,儿女丢在九霄云。
上层既难对父母,下层何能保子孙。
赤手空拳谁看顾,沟死沟埋赌博人。
我说这话非假事,赌博后来全然清。
劝君及早回头想,赌博场中不可行。
平时亲近有道士,一举一动照他行。
邪言乱语非正道,说长说短是非人。
一嘴两舌说惯了,那管好歹乱搭经。
或说人家闺门事,或说人家破衣巾。
或说人家贵与贱,或说人家丑儿孙。
或说人粗并人细,或说人家破衣巾。
甚至无事也生非,明刀不怕话伤人。
光宗耀祖无难事,只在天理与良心。
天理就是良心发,良心就是天理生。
天理良心四个字,善人恶人此中分。
坏了良心没天理,天理既没少良心。
天理良心知讲究,还须敬重读书人。
读书之人明事理,天理良心讲得清。
入学中举会进士,岂只八字命生成。
先是祖宗阴德好,又是风水来凑成。
私积阴德人不晓,更是读书认得真。
五经四书字字熟,诗词歌赋件件能。
惟愿乡邻做官宦,不是亲来也是邻。
读书往来门第过,自然气象不同人。
有文有理子孙好,说句话儿也相亲。
我爱斯文人爱我,为人都是一样心。
买田买地凭文约,文约之中无弊情。
婚姻喜事需简帖,简帖称呼要分明。
即此两桩谁不要,无论贫富用得成。
过年体面帖门对,人名账务记得清。
万里江山一点墨,从来一字值千金。
这是人家要紧事,虚心请教老先生。
远水难求近处火,远亲不如左右邻。
亲戚有钱长来往,朋友无钱不上门。
同坊同住无亲疏,过年过月要相亲。
莫把邻家看轻了,许多好处说你听。
值来贼盗凭谁赶,必须喊叫左右邻。
万一不幸遭灾火,左右邻居也可行。
或是作田并种地,左右邻居好请人。
或是见官并跪府,左右邻居把冤伸。
或是子孙并赴考,左右邻居借得银。
或是家中不和顺,左右邻居善调停。
任是远亲多豪富,看来不及左右邻。
教训儿孙敬老者,老者安之圣人心。
朋友信之千个好,少者怀之爱要真。
齐家治国平天下,势大不可压乡邻。
做官莫打家乡过,三岁孩儿喊乳名。
所以孔子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
圣人尚且重乡掌,何况你我平常人。
邻居或来借物件,应他之急感我情。
邻居或来托办事,尽力而为帮其成。
邻居或来借柴米,分多润寡不空行。
就是邻居得罪我,宁可负我莫负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也有先富后来贫。
也有朱门出饿莩,也有白屋出公卿。
也有半辈成家室,也能儿女一大群。
也有年少早先娶,到老膝下无一人。
既有生来就有死,生生死死不由人。
万事劝君多忍耐,举头三尺有神明。
凡事都要多思量,想前想后莫欺心。
心口如一终久好,只是心非难为人。
堪经念佛修行路,持斋戒杀上等人。
修桥补路阴功大,善恶报应甚分明。
知命君子看得透,方知报应不差分。
请坐细听吾言语,略说一二便知情。
如何年老绝了后,口是心非杀得人。
如何年老多儿女,热心快肠求得人。
曾见有人通闺阁,教女之道切要听。
女子生来人家去,为媳为婆自然清。
为媳第一行孝道,孝顺公婆两大人。
若是小姑并小叔,胜如同胞共乳生。
清早打扫堂前地,烧茶煮饭要卫生。
碗碟盅盏勤勤洗,不干不净被人评。
女儿幼小无知识,多在外面笑骂人。
管儿管女要自管,莫要人家说上门。
穿衣吃饭量家当,怕的腌脏臭气腥。
衣服多洗几盆水,颜色新鲜爱煞人。
衣裳笑破不笑补,补有针脚莫现形。
洗脸梳头要洁净,做鞋做脚莫粗心。
打油纺线三更睡,楠机梭管要辩清。
纺得布好高位价,做出衣裳一掌平。
时劝丈夫做好事,何减齐女赋鸡鸣。
贤女敬夫自古少,先是规矩守得真。
见人说话莫插言,低头落眼少笑盈。
货郎门前摇引诱,勿可轻步出房门。
若要买花并买线,有兄有弟方可行。
贤妻良妇家中宁,没有要事不出门。
不往东家去伴作,不到西邻去打灯。
不说人家长和短,不管人家假和真。
一心一意操家计,不卖风流自做人。
上替丈夫装体面,下为儿孙留美名。
贤德二字人称羡,岂同丑妇那样人。
说起丑妇真堪笑,一张雀嘴会骂人。
头不成头脚不脚,瞅东望西显媚情。
不贪活计贪口味,好吃懒做反扯能。
说她针线做得好,大裁小剪不如人。
架起车儿打瞌睡,纺的纱来线不匀。
一样棉花两样线,黑如锅底粗如藤。
别人赚钱他折本,反说经济无眼睛。
瞒了丈夫买肉吃,只该一金去二金。
贪嘴借人鸡子吃,被人辱骂实难听。
丈夫看得气不过,打他几下了不成。
不是投河就吊颈,寻死放泼在房门。
告了东邻告西舍,反说丈夫没良心。
一朝两次做惯了,后来胆大乱胡行。
敢于打街并骂巷,敢于挟制丈夫身。
无志丈夫由她做,做得丑事不堪闻。
男子无计穷为伴,妇人不贤难翻身。
一世人身非容易,为人一世要存心。
存心自有天知道,切莫错过好光阴。
寸金失了能挣回,失却光阴无处寻。
一过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男男女女都一样,兴家立业比才能。
兄弟同心家必兴,妯娌孝顺奉双亲。
若是不把父母敬,后来子孙照样行。
若是有人知书事,后来一定人上人。
奉劝传承教儿经,子子孙孙万年青[1]。
我弥邵祖存有--"族谱世系上溯郭姓,源于汾阳王郭子仪(697~781),但谱中郭子仪以下至郭德广近600年间世系缺载"所缺的世系谱.应是宋理宗时代由山西而泉州由泉州而湖南新化,由新化而贵州修文(时有郭氏相奎.大奎祖,镇压土苗杨应龙.后相奎迁回福建,而大奎祖就地生根,枝繁叶茂).....
古时广东吴川有人在皇帝身边做过大官吗
吴川人才辈出,既有骚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如宋代进士鞠杲、林廷,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代诗翁李文泰,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爱国将领张炎将军,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 解放后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刘华秋等。
吴川历史上计有进士十八人,翰林二人,钦赐翰林三名,举人一百六十六名。如宋进士霞街始祖林永、李屋巷始祖李凌云,元江淮指挥使刘承忠将军,明进士林廷献,清状元林召棠,粤东七才子之一林联桂,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琼州督抚彭玉将军,清广东水师提督窦振彪将军,名标儒林传之吴懋清,清才子李文泰。他们之中有位列尚书、御史、道台、知府、知州、知县、教谕等职,多达数百人且大都政声卓著、清正廉明。清朝武官有十四总兵,两提督。
李凌云:李屋巷李族始祖,南宋解元。为三柏始祖李穆公之长子,李穆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人,乃北宋乙丑状元。李凌云高中解元后,恬淡不仕,承父教鞭,重建“极浦亭”,隐居设帐,传播文明。
刘承忠: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大旱,蝗虫成灾,刘承忠率领乡民奋勇扑灭蝗灾,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刘猛将军”,建庙祭祀。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每年春秋祭祀。
麦为仪:(1695~1762年)绰号劏狗六爹,吴川塘尾镇院村麦屋人。六爹为清乾隆岁贡生(秀才)、广东有名的阿凡提式人物。是一位机智勇敢、胆略过人、见义勇为、才思敏捷的大学者,一生敢于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神鬼作斗争。
林怀兰:吴川明代名医。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编印的《辞源》释“番薯”一词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
彭子衡:(1832~1883年)即彭玉,吴川振文大寨彭屋村人。曾任深圳大鹏九龙协副将、后任琼州督抚,告授武显将军晋授“振威将军”。彭玉一生仗义疏财,赈济灾民,兴办学校,现振文中心小学乃由彭玉捐建的“振文书院”改建而成的。据《吴川县志》载:彭玉曾数次用火轮船运米回吴川平卖赈灾,救人无数。
窦振彪:(1785~1850年)字升堂,吴川硇洲人,1826年署琼州镇总兵。1841年升广东水师提督,同年调福建任水师提督。窦振彪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两个朝代,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处此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中,窦振彪以其装备落后的水师,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易傅伯:(1707~1767年)名易中,吴川板桥镇上杭村人。1740年中武进士,1745年驻京任提塘官。易甚得和亲王赏识,解组时,亲王亲赠墨迹及对联,联云:“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他一生豪爽仗义,举粤西人在京城有厄,他都慷慨以赴,声名大振。易中诗文亦佳,有著作传世,可谓文武全才。易三个儿子都中武举人。易中墓在今吴川尖峰岭,墓前有石牌坊,右额刻“山高”,左额刻“水长”,正中刻“圣旨”二字。
吴懋清:(1774~1845年)字澄观,号回溪,广东吴川黄坡镇水潭村人。公元1810(嘉庆15年)庚午科举人。和海南定安县张岳松(探花),邑人林召棠(状元)交善,名噪一时。因以求天下贤者学益广大,潜心撰述,至老不衰。博学多才,擅堪舆术数。
林联桂:(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吴川市塘缀镇新村人。公元1828年(道光八年)中进士,“粤东七子”之一,曾任湖南绥宁知县,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政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林联桂著作等身。
林召棠:(1786~1872年)字爱封,号市南,吴川市吴阳镇霞街村人。林公17岁为秀才,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道光十三年,受聘肇庆府端溪书院主讲,连续15年,弘扬文化;后回乡寄庐于金莲庵,终老泉林。
陈兰彬:(1816~1895年)字荔秋,吴川黄坡镇黄坡村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中国首任驻美大使。咸丰三年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政大夫,是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为幼童出洋肄业局之“洋局”第一任正委员,带领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官费赴美留学。
庞雄:(1891-1911)字苏汉,早年投入新军,秘密从事革命活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吴川人。1909年(宣统元年)冬,与倪映典等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春起义失败。赴香港,又东渡日本,历经南洋各岛,准备再举。 1911年初归国,参与筹备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同年4月29日被俘,直认革命不讳,遂遇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张世德:(1893-1930年)名世德,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张炎堂兄,61师第9旅旅长。北伐时在湖南衡阳七塘战役中阵亡,1930年牺牲后被追封为中将师长。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世德随叶挺参加起义。1929年提升为蔡廷楷师副师长、旅长,转战广东。1931年,广东军政领导人陈济棠等,拨款在樟山建世德中学,以示纪念。
张炎:(1902-1945年)又名巨炎,字光中,吴川塘缀樟山人。原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时任第四军中将军长。后被蒋介石密令委人杀害,解放后主席签字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
李汉魂:(1895~1987年)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吴川县黄坡镇岭头村人。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参军长、内政部长等职,可谓出将入相。
详见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为什么湖南人叫江西人老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