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入户门对公共廊道的窗风水好不好

  • 作者: 翰墨蓝羽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2

这个好不好主要看从那个窗进来的气大不大,还或者是不是浊气等。

如果从窗进来的风很急,那入户门对着它肯定影响风水,需要在门口加玄关。

如果几乎感觉不到有风,那你不必担心。

风水好不好要看有无气,连气都没有,能对住宅有什么影响?

入户门对公共廊道的窗风水好不好

这个好不好主要看从那个窗进来的气大不大,还或者是不是浊气等。

如果从窗进来的风很急,那入户门对着它肯定影响风水,需要在门口加玄关。

如果几乎感觉不到有风,那你不必担心。

风水好不好要看有无气,连气都没有,能对住宅有什么影响?

入户门对公共廊道的窗风水好不好

明清皇宫建筑特点是什么

1. 前朝后寝 这项原则在周朝时已基本形成,一直延续下来。

前朝在古代称为“朝政用房”,后寝称为“寝居用房”。

从历代皇宫建筑群的规划可以看到,帝王处理朝政的殿堂总是建在宫殿的前面,生活起居以及娱乐部分总是建在后面,明清紫禁城的规划就是一个典范。

明清紫禁城的前朝部分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东西两侧对称布置的文华殿和武英殿,这里是帝王政治的中心。

太和殿是宫城最重要的一座殿堂,皇帝登基、完婚、寿诞、命将出征,每逢重大节日接受百官朝贺和赐宴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礼仪。

其后的中和殿是帝王上朝前做准备与休息的场所,中和殿北面的保和殿是皇帝举行殿试和宴请王公的殿堂。

后寝部分主要包括皇帝、皇后以及宫妃生活起居的场所,如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东西六宫,以及御花园等娱乐服务性建筑。

这种合乎实际功能需要的前朝后寝的布局原则成了历代皇宫营造的基本格局。

2. 三朝五门 古语称宫殿为“九重宫阙帝王家”,这种门阙森森、宫殿重重的宫殿制度形成于周朝初期。

《左传》和《礼记》记载周朝的宫室制度时写道,在宫室的大门前面有阙。

阙是一种高台建筑,用于登高远望,又称为宫阙,它是观察防御、揭示政令、纳取臣子建议的地方;其后有五重宫门,叫做皋门、英门、路门、库门、雉门,起到壮大威慑力的作用;后有大朝、内朝和外朝三朝。

北京故宫的“五门”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三朝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朝五门的宫殿布局在礼制上一直被后代皇帝所延续,但是在建筑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又有所改变和发展。

总之,这种宫殿建制不仅威严壮观,具有强大的震慑力,而且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等级和秩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3. 左祖右社 根据《周礼·春官·小宗伯》记载,“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帝王宫室建立时,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则。

宗庙的空间位置应当在整个王城的东或东南部,社稷坛的空间位置则在西或西南部,这种做法一直沿袭下来。

现存的北京中山公园名为“五色土”的方形大平坛,就是明朝永乐年间营造北京时建的社稷坛。

4. 中轴对称 作为古典建筑的重要代表,宫殿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中轴对称。

古人尚中观念在宫殿营造上得到严格执行,重要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排开,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明清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后三宫以及重要宫门、广场均分布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两侧,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

鲁班尺大门吉数

鲁班尺大门吉数 小单扇门宜开二尺一寸,即67.2厘米为义门; 单扇门宜开二尺八寸,即89.6厘米,为吉门; 小双扇门宜开四尺三寸一分,即 137.92厘米为吉门; 双扇门宜四尺三寸八分,即140.16厘米,为财门; 大双扇门宜开五尺六寸六分,即181.12厘米,为吉门。

鲁班尺常用的吉数尺寸是21--23 cm、 40--42cm、 60--62cm、 81cm、 88cm、 89cm、 106--108cm、 126--128cm、 133cm、 146cm、 155cm、 171--176cm、 191--198cm、 211--216cm、 231--236cm、 241cm、 253--256cm。

鲁班尺的吉数分为很多种,而不同的数字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首先财代表吉,指钱财、才能。

财德指在财、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现。

而宝库是指可得或储藏珍贵物品。

六合是指合和美满。

迎福是指幸福、福利。

一寸(3.2厘米)为鲁班尺中的“财”; 六寸(19.2厘米)为“义”; 一尺六寸(51.2厘米)为“财”; 二尺一寸(67.2厘米)为“义”; 二尺八寸(89.6厘米)为“吉”; 三尺六寸(115.2厘米)为“义”; 五尺六寸(179.2厘米)为“吉”; 七尺一寸(227.2厘米)为“吉”; 七尺八寸(249.6厘米)为“义”; 八尺八寸(281.6厘米)为“吉”; 一丈一寸(323.2厘米)为“财”; 扩展资料: 由来 鲁班是春秋时代鲁国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

木工行业供奉鲁班为祖师。

当木匠在制作供桌神案、门窗家具时会使用一种长一尺四寸四分的尺子,尺子上不仅有尺寸,还标明有避凶取吉的文字,人们就叫它鲁班尺,又叫文公尺。

即木工用尺,又称“角尺”,主要用来校验刨削后的板、枋材以及结构之间是否垂直和边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

1鲁班尺=0.8市尺 鲁班尺产生不久即融合了丁兰尺,后又融入寸、厘米。

是度量、矫正的重要工具。

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中表现最为广泛。

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时,从整体到每一部位的高低、宽窄、长短,都要用此尺量一下,求得与吉利有关的刻度吻合,避开与灾凶有关的刻度,以适应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

从所标文词的内容看,显然与旧时的星相学相联系。

鲁班尺,亦作“鲁般尺”,为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类今工匠所用的曲尺。

它从左至右共分四排,其分别是传统的寸、鲁班尺、丁兰尺、厘米四种标尺。

鲁班尺长约42.9厘米,相传为春秋鲁国公输班所作,后经风水界加入八个字,以丈量房宅吉凶,并呼之为“门公尺”。

其八个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在每一个字底下,又区分为四小字,来区分吉凶意义。

其八个字及附带的小标格分别代表的吉凶含义如下: 1、财:吉,指钱财、才能。

A、财德:指在财、德善、功德方面有表现。

B、宝库:比喻可得或储藏珍贵物品。

C、六合:合和美满。

六合为天地四方。

D、迎福:迎接福。

福为幸福、利益。

2、病:代表凶。

指伤灾病患 及不利等。

A、退财:损财、破财之意。

B、公事:多指因公家的事如贪污受贿及案件官司等。

C、牢执:指牢狱之灾。

D、孤寡:指有孤独寡居的行为。

3、离:代表凶,指六亲离散分开。

A、长库:古有监狱之说。

B、劫财:破耗及耗损财。

C、官鬼:指有官煞引起之事。

D、失脱:物品失落、人离散之意。

4、义:代表吉。

指符合正义及道德规范,或有募捐行善等行为。

A、添丁:古时生男孩叫添丁。

B、益利:增加了财资利禄。

C、贵子:日后能显贵的子嗣。

D、大吉:吉祥吉利。

5、官:代表吉,指有官运。

A、顺科:顺利通过考试而获中。

B、横财:意外之财。

C、进益:收益进益。

D、富贵:有财有势。

6、劫:代表凶,意指遭抢夺、胁迫。

A、死别:即永别。

B、退口:指有孝服之事。

C、离乡:背井离乡。

D、财失:财物损失或丢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鲁班尺

贾江有几个景点

贾汪区山川秀丽,境内名胜古迹颇多。

有朱古山钓台子、泉旺头古土墩、焦庄等古文化遗址,有建圯桥等古建筑,有大洞山、凤鸣漙、督公湖、青年林、潘安湖等风景名胜,有三野成立旧址、贾汪起义旧址、运河支队纪念碑亭等红色文化。

贾汪区已经发现的大型古墓有10多处,普通汉墓群多处。

其中白集汉墓构造精巧,工艺精湛,汉画像石精美,为贾汪两汉文化的杰出代表。

境内出土大量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和奴隶社会以来的陶器以及汉代以来的铜器、玉器等。

徐州市汉画像石馆陈列的两块汉画像石珍品《泗水捞鼎图》、《纺织图》分别出土于贾汪区汴塘镇和青山泉镇。

2016年,贾汪区游客达560.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2亿元。

月亮湖乡村大世界、凤鸣海墨上集、贾汪游客集散中心、海啸大世界等相继开门迎客。

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江苏省旅游局推荐的2016年十条新旅游线路,贾汪休闲游名列其中。

成功举办江苏首届滑雪节、“江苏乡村旅游节”、贾汪旅游推介会暨首届贾汪旅游节、潘安湖“中国好风光”全国摄影名家采风活动、大洞山徐州重阳登高节、督公湖圣诞狂欢节、凤鸣海梦幻灯光节、卧龙泉“乡绘漫城”首届全国大学生涂鸦节等旅游活动。

大洞山风景区大洞山又名茱萸山,位于贾汪区南部,距徐州主城区28公里。

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规划为五个片区,核心景区茱萸山片区6平方公里。

景区内有海拔361米的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有着1500年历史的全国著名的药师佛道场——茱萸寺。

茱萸寺位于大洞山南坡的万亩石榴园中,是国内最有特色的药师佛道场。

“大洞山隐茱萸寺,石榴园居药师佛”正是大洞山风景区的点睛之笔。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重阳之际登上茱萸山,游览茱萸寺,有感而发,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的著名诗句。

大洞山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大洞山景区大洞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主要景点有茱萸寺、茱萸园、万亩石榴休闲博览园、千亩油菜花观赏园、药师养生中心、千亩梯田摄影基地、青少年拓展训练基地。

是一个集休闲、娱乐、度假、写意、养生、悟禅于一体的高品质风景区。

景区风景优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有积淀深厚的药师佛文化、王维文化、茱萸文化和登高文化,是一个综合性人文自然生态景区。

风景区的发展目标是在1-2年内把大洞山风景区建成“集佛教文化、王维文化、休闲观光于一体”富有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

核心景区规划有:佛教区、王维文化区、休闲运动区、餐饮娱乐区与商业购物区。

核心景区正着手建设的项目有茱萸寺二期工程的五个项目,即:五百罗汉堂、上客堂、香积斋、藏宝阁和莲花池;景区基础设施六个项目:即茱萸寺游客中心、心愿路、茱萸山庄、茱萸养生会所、丹若别院、千亩石榴精品园。

潘安湖风景区潘安湖位于贾汪区西南部,地处徐州主城区与贾汪区中间地带,距两地均约18公里 。

距京沪高铁徐州站约5分钟车程,区位和交通优势突出,。

总占地面积约25-3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约2万亩。

由3大景区组成:一是万亩湿地观光区。

景区湖面4000亩,湿地2000亩,绿地2000亩,打造“四区三轴”空间结构,最终形成南游、北养、西俗、东静的空间格局。

二是马庄农家乐项目。

该项目依托中国民俗文化名村—马庄村,建设五彩大地、水韵广场、花径水街、民俗水巷等内容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力争建成中国最美的和谐乡村、国家级民俗文化产业基地、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是乡村康体健身俱乐部。

总面积约3060亩,着力建设成为集康体健身、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督公湖风景区督公湖位于贾汪区东约5公里,原是天然形成的山区水库,湖的西侧有督公山,曾是明朝硕儒贾三近(南陵笑笑生)归隐和著书立说之地,我国古代第一奇书《金瓶梅》就诞生于此。

督公湖水面1100亩,湖中建有两个岛屿,即湖心岛、桃花岛,西南湖面建有仙履桥及大型沙滩浴场,东岸建有1298米的大坝长堤,北岸建有叠石瀑布景观。

绕湖是一条长4公里的环湖景观大道,沿路有竹园、松园、桂花园、樱花园、紫薇园、银杏园,景区入口处建有大型牌坊、停车广场以及督公山庄等配套设施。

整个景区的绿化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置身督公湖畔,青山倒映,鸥鹭翻飞,群鸟云集,尤其是春天桃花开放之季,水天一色,花潮如海,如梦如幻。

凤鸣漙凤鸣漙风景区位于贾汪区内的焦庄、闫村及崮岘片区,大洞山北麓,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景区依托独特的水系和山体景观以及与城市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为贾汪区东部的生态居住和休闲度假区。

分布的主要功能项目有:凤鸣漙公园、生态山体公园(含龙门泉景点)、特色度假村、文化娱乐休闲区和高档居住社区等。

茱萸寺茱萸寺座落在洞贾汪区山南麓,茱萸寺景区,三面环山,谷壑清幽。

寺庙坐向东南,前面俯临万亩榴园,左右两泉常流不断,所谓“环若列历,林泉青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确为风水宝地,佛之胜境。

寺院建筑,采用仿唐风格。

结构简练,古朴雄浑,庄...

请就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问题谈谈自己看法

浅谈北京四合院文化 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

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

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筑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

由此西转进入外院。

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作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厕;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称"堂",大多为三间,遵守着明清朝廷"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的规定。

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比厢房大,故体量最大。

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长辈居住。

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静,所以也常用作书房。

这种一正房两耳房的布局称作"纱帽翅"。

正房前,院子两侧各建厢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墙,所以院落宽度适中,空间感觉甚好。

厢房是后辈们的居室。

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与这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

廊边常设坐凳栏杆,可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

所有房屋都采用青瓦硬山顶。

正房之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

较大的民居可以在堂后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居内眷。

或更在全宅一侧接出另外一组四合院,也有的在一侧接出宅园。

开在前左角的民居大门称"青龙门",按后天八卦,北为坎,东南为巽,故宅门的此种布局称坎宅巽门,按风水观念认为是吉利的。

实际上,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使得从宅外进入必先通过一个小小过院,有利于保持民居的私秘性和增加空间变化(只有王府的宅门才放在中轴线上,认为以王侯之尊,即使不作坎宅巽门也可以免除外邪的侵害)。

其他地区,不论南北,在一般民居中,坎宅巽门也十分通行。

宅门都是一间,按大小和规格又有数种:如广亮大门等级最高,进深大,门扇安在中柱一线,前后各有一个空间,前部空间两侧设守门人条凳,额枋下有雀替;金柱大门较小,门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线,门前空间也较小;蛮子门更小,门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线,门前没有空间。

以上三种都用在官宦人家。

再小的是如意门,有的面阔只及半间,门扇也在外檐柱,用在虽非官宦而相当殷富的人家。

最小的是墙门,没有进深,门上有小屋顶,或模仿西洋建筑砌通天柱。

从外院进入内院的中门,通常是一座称为垂花门的小门屋,施悬山"勾连搭"顶(即前后两个双坡顶相接),造型玲珑,相当华丽,预示由此进入内宅,丰富了内外二院的景观。

在垂花门后檐柱处常设门扇,称屏门,作用类同仪门,平时关闭,人由门前左右廊道绕入,遇大事或贵客莅临才开启。

以中门间隔内外,不仅保持了内院的安静,同时也含有宗法礼制的意义。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

遇婚丧大事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以待宾客。

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为创造亲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

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

西北甘肃、青海,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

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

各地的四合院,适应家居生活的需要,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北京合院,实际就是合院建筑之一种,所谓合院,即是一个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为院,这就是合院。

合院在北京的胡同中,东西方向的胡同,南面一大排,为南面的合院;北面一大排,为北面的合院,一户一宅,一宅有几个院。

合院以中轴线贯穿,北房为正房,东西两方向的房屋为厢房,南房门向北开所以叫作倒座. 一家人有钱,人口多时,可建前后两组合院南北相连。

再有钱的人家摆阔气,可以建设三个或四个合院,亦为前后相连。

在合院中植花果树木,以供观赏。

合院小者,房屋13间,大者一院或二院,25间到40间,房屋都是单层。

厢房的后墙为院墙,拐角处再砌砖墙,大四合院从外边用墙包围,都做高大的墙壁,不开窗子,表现出一种防御性。

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适,晚上关闭大门,非常安静,适合于以家族为中心的团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树木,十分美丽,夜里花香,空气清新,晚间家人坐在院中乘凉、休息、聊天、饮茶,全家合乐。

家里人在院子里,无论做什么,外人看不见的,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四合院住房分间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小姐、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

北京合院设计与施工比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简单,不要钢筋与水...

闽南古民居建筑特色和闽南传统习俗

闽南民居特色: 明、清古民居建筑沿袭中原汉族古民居建筑的风格特征:其一,沿袭北方汉族四合院住宅布局,左右均齐配置;其二,屋顶人斜面皆成凹曲线,两端为燕尾脊;其三,木、砖、石等建筑构件装修装饰花样繁多;其四,建筑着色配以五行而为五色;其五,建筑用材以木材与砖石混合为主。

而由于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在建筑材料、建筑形式上也兼容海外的建筑特色。

但是,即使是现代私人别墅仍然具有传统古民居的建筑风格特征。

典型传统民居为“皇宫式”大厝,这种“皇宫式”大厝民居建筑特征与古代由中原南迁的族姓大多是官宦人家有直接关系。

“皇宫式”大厝建筑布局特点是轴线对称,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均齐配置。

这种建筑布局特点至少从秦朝起就一直沿袭下来。

如秦代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三月之久的阿房宫就已经有这样的建筑布局特点。

“皇宫式”大厝一般为四柱三开间或六柱五开间。

大厝诸房必然左右均齐配置,厅堂、天井、房间必然由走廊连通一体,体现中华民族的对称、连络的审美意识、形成以厅堂为主轴,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格局。

“皇宫式”大厝为封闭式建筑。

大厝前一般铺设宽敞的石埕。

大厝的墀头大门门位凹入,有的两侧有小边门。

入门处有下厅,左右建两间下房。

下厅止步衔接天井,天井两侧有走廊并建有厢房。

走过天井踏上石阶及廊沿石即到主屋正厝,中为厅堂,厅堂左右各有大房,其后有小后厅及两侧的后房,这部分是主人的起居住房。

厅堂和大房前走廊铺设巨大的廊沿石,两侧辟有两个小边门,可通厝外或护厝。

规模完整的“皇宫式”大厝出后厅复有天井,两侧有走廊和厢房,后面建有一排平屋作厨房、杂间。

主屋正厝两边建有护厝。

正厝边门有廊道通护厝中间小厅,其余房间亦为住房。

护厝房间前仍有走廊,有的并辟有小天井。

这样,就形成了“皇宫式”大厝左右均齐配置,而又浑然贯通的建筑特征。

“皇宫式”大厝屋顶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屋面顶铺红瓦,间以瓦简压,檐口挂滴水、瓦当。

下房、厢房、护厝的屋顶较低,为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

这种屋顶斜面成凹曲线,屋脊两端高高翘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曲红审美意识。

而且主屋屋顶较倾斜,厢房、下房屋顶较低且缓倾斜,于是大厝屋顶的轮廓就成三段折曲线,即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段脊和高低檐,重叠向两边翘起的态势,使整座建筑更具有美感。

据史籍所载,屋顶成凹曲线自秦代就形成了,而闽南古民居保存了这传统建筑的特征。

“ 皇宫式”大厝大都为穿斗式木构架、柱、梁、枋、檀、椽等木质构件皆用榫卯铰接成为框架式结构,以承载屋顶。

墙体反而不甚承重而仅起阻隔作用。

如大厅与大房的隔墙,有的用芦苇或竹片编轵而成,外面再涂上灰泥即成墙体。

有些厅房隔墙则纯用木材构成。

这种墙体由于轻薄,具有抗震力。

而闽南沿海一带因明末清初禁海迁界,民居被夷为废墟,故清代的古民居有不少外墙体为“出砖入石”墙,即利用废墟里的旧砖瓦、石、砖混砌成的墙体。

这反而成为蕴涵历史文化的一种建筑特色。

“皇宫式”大厝的木、砖、石构件装修样式在明、清初时较为简朴,用材也较大,如衙口施琅府第的梁柱,池店李五故居的廊沿石等。

至晚清及民国,木、砖、石构件越来越讲究精雕细琢,样式富有变化。

作为宅门的廊檐,明代少有雕饰,晚清发来,檐桁、月梁均予雕刻。

厅堂斗拱、雀替、驼峰等木质构件亦雕刻有花卉、动物、人物等形象,横枋上楣额则装饰各种拼木图案。

挑檐支承的垂简木则有圆雕花蓝或倒吊莲花等造型。

凹斗式大门门额嵌有主人姓氏郡望的石雕匾额,并装饰石雕“伍员目”。

曲墙装贴细磨石板或花砖,以花鸟、动物或人物故事组雕装饰。

厅堂上有木制格扇门,格扇分格芯和裙板两部分,均有作各种图案木装饰,尤以花鸟木雕透镂窗最为精致。

诸 房间均有木制窗棂,样式有格扇窗、支摘窗、栏杆窗、槛窗,均有木雕图案。

主房正厝有“光厅暗房”的特点,大房、后房天窗小,向外窗位高且小。

向厝外的窗棂一般用石雕栏杆装饰。

大厝外面墙体裙采用细磨条石装砌,而门墙墙裙则有浮雕、线雕透雕等,图案有花鸟、人物及名人诗文题赠等。

墙裙上不当之处还往往配以砖雕装饰。

大厝大门有的配置一对门枕石,有抱鼓石、上马石式样,并加以雕饰。

木柱石础有砧、盆、鼓、瓶等式样,明代一般无雕饰,清代以来则加以花样雕饰。

“皇宫式”大厝室内地面铺设正方形红色地板砖。

厅前走廊边沿铺设大规格的条石。

天井亦铺设条石,并修设排泄污水的地下涵洞,有的还放养乌龟于涵洞之中,使其保持通畅。

宋、明代对民居建筑着色绘彩有严格规范,清代以来民居建筑开始有着绘彩。

由于我国自古有阴阳五行之说,因此着色亦配以五行而为五色,即青、赤、黄、白、黑。

闽南“皇宫式”大厝一般以青、赤着色绘彩。

如梁柱门窗漆以朱红色,墙裙石材喜用“青草石”(绿辉岩),外墙体饰以红砖,屋顶饰以红瓦。

“皇宫式”大厝以木料和砖、石混合为主体结构。

木质构件多为杉木,砖瓦选取本地红土绕制的产品,石材为各种花岗岩。

建筑结构上体现了木、砖、石混用的楣式和...

大唐秦王陵的历史记载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四月一日,大唐秦王李茂贞薨于凤翔秦王茔府,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迁葬于宝鸡陈仓里先考大莹西侧。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勘测发掘,可知在唐和五代就有预造陵寝的习惯,从大唐秦王陵的规模上来看,其决非短时期所能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推知秦王陵在秦王李茂贞生前就早已经动工。

根据我国古代陵寝制度可知,大唐秦王陵是以唐代帝王陵寝制度中的墓葬形制为模式而建造的,在规划布局上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陵制与山水相称的格局,从挖掘的情况来看,属于唐和五代时“同茔不同穴”的帝后合葬制,在设计布局建筑构造和工艺手法上具有十分鲜明的自身特征,在古今历史上都有较大的影响,并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从秦王陵陵园留下的遗址经过测算,大唐秦王陵中心陵区要达200亩,如果加上统一规划布局的原丘水道等陵区组成部分面积来看达到数千亩之多。

因此,其工程量很大,充分显示了岐王国当时殷实的国力,据推测秦王陵中区陵区,开挖工程土方一万多个立方米,仅制作雕刻和砌券地宫墓室的石料就要达到560立方米,从其石质分析可知这些石料大部分来自宝鸡市北部约二十五公里的千阳岭上,而质地更为细赋的一部分石料则来自今富平一带的石灰石山上。

从当时的生产水平来看,要完成这么巨大的工程量,如果按200人参加修建,要用八年时间完成。

据有关资料表明,秦王李茂贞为了想修好自己的王陵,除了委派凤翔宫内工部尚书负责陵园营造外,还亲自监工,并从辖境内招募了60余位石、木、瓦工巧匠,还从自己禁军中抽出了140余位强壮可靠的士卒参加建造,由所在地的县令派兵丁运输石料、砖瓦和木料,经过大半年的材料筹备,在公元907年秋正式开工,因战事不断,使修筑陵墓工程建建停停,直到公元920年夏日完工。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现场勘察,秦王陵布局与唐末和五代时的帝王陵的形制相近,呈中轴对称布局,最南端的中轴陵道宽竟达42米,在中轴陵道两侧建有两个巨大的阙台,陵园正中为神道,神道宽约10m,长112m,两侧安放着34尊翁仲和神兽青石雕像,北有祭台、祭祀大殿、祭坛和陵冢,陵冢雄踞整个陵园的最高处,气势宏伟,占地4亩(合2666.6平方米),高达9丈(合27m),封土3000立方米,陵冢下建有雄伟的地宫。

神道前有华表、后宫门、前宫门、御碑亭、下马碑、整个陵园共有两重城墙,外罗城高宽各三丈,环陵寝园而建,前有营房,供护陵土卒和役夫居住,宛如一座城池,占地200余亩,现维修竣工的大唐秦王陵仅有当时陵园的四分之一。

根据“陵制当与山水相称”的原则,大唐秦王陵,将陵寝周围的台原,河道都作为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了统一的规划布局,其面积可达数顷。

竣工后的大唐秦王陵,以陵原的后原为依托,各主要建筑顺着略有起伏的地势,呈中轴对称排列,殿宇巍峨,雄伟壮观,错落有致,主次有序,疏密有间,层层递进,使陵园顺着地形布局一直导向享殿,陵台、陵寝等中心建筑,构成了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杰作。

陵内各建筑物的基座,岩石多采用须弥座式的石雕台基,上面刻有精美而又简练的纹饰,其流畅精湛的技法堪称一绝。

秦王陵陵寝、祭殿、祭坛的设置和科学排水系统更是精妙,不仅能将陵寝上的水直接排泻到城外,而且分段保留了清沏的水流,净化了陵区的环境,从而形成了大唐秦王陵与自然环境高度统一而和谐的局部小环境。

大唐秦王陵在建筑构造上,不拘泥于旧制而是因地制宜,在手法上敢为人先,其不仅是一座陵墓两个地宫,而且在其端楼、“凸”形陵台、外罗城,九曲回环水道的结构所采取的模式都是唐末和五代帝王陵中的孤例,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原建的秦王陵,由于年代久远,历经战乱和风雨,屡有毁修,到清初期,陵园建筑大多数都先后被毁,只留下少量的遗址、遗迹和部分石雕。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年),陕西省和凤翔府曾奉旨对大唐秦王陵进行了整修并筑墙保护,使其原貌有所恢复。

在“极左思潮”横行的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大唐秦王陵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在粉碎“四人帮”前,整个陵区被耕地蚕食的只剩下一个土堆。

自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府立刻着手保护秦王陵,在公元1982年,大唐秦王陵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宝鸡县人民政府立碑保护。

公元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2001年4月,宝鸡县陵原村(2003年6月划至宝鸡市金台区),在宝鸡市文物局、宝鸡县文化局的支持下,本着“抢救、保护、利用”的原则,由宝鸡市考古队对大唐秦王陵进行了保护性的发掘,并对陵园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由于资金和条件上的制约,适当的缩小了原陵园的建筑规模,仅修复了原陵区的中心部分。

根据有关资料,从恢复神道开始,把重点放在了两个地宫的开发保护上。

在陵园布局上沿中轴对称线从南向北,按原貌修复了唐式庑檐式大山门,铺设了神道,在两侧安放了翁仲和神兽青石雕像,在神道北端修有“ 凸 ”形祭台,祭台上建有仿唐庑檐式吻兽祭祀大殿,在...

北京四合院简介

起源于元代。

北京四合院简介 四合院就是由北房、南房、东房、西房四面围合,各房之间用墙来连接起来形成的封闭式院落,使建筑形成一个“口”字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的四合院历史悠久。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开始,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由元朝开始。

明清以来,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子中间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

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

此外,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祥辞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进入庭院,尤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入户门对公共廊道的窗风水好不好

风水
家居
事业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