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都有哪些名胜古迹?
- 作者: 七度空间别样红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2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现在南宁都还遗留了哪些名胜古迹?
17个回答
珂珂熙里
03-01 18:460赞踩
#了不起的城市#
南宁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第一大城市,也是红豆的主要出产地之一,大家对红豆都不陌生,自古以来红豆就是相思的代名词,所以说,南宁的历史非常的悠久,文化业十分的多姿多彩,南宁作为一个美丽的旅游城市来说,南宁主要景点有哪些,成为了每一位南宁旅游的朋友们都十分关心的话题之一,这篇文章,将会为您解答这个问题,下面我还是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南宁的气候条件,然后再详细的为大家介绍各个景点。点击查询南宁旅游攻略 南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的南宁热量十分的充足,气候十分的温暖,没有明显的四季划分,只分干湿两季,所以说降水比较的集中,南宁的冬天十分的短暂,就像是一夜之间的感觉,所以说这样的气候特点让南宁有了一个得天独厚发展农业的机会,当然对于旅游业来说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说去南宁游玩的朋友不用担心会碰上非常寒冷的天气。
1青秀山 青秀山顾名思义,山上的植被覆盖率十分的高,可以用遮天蔽日来形容,每当微风吹过的时候,就会发出像是海浪一样的声音,从而形成了青秀山的一景,青山松涛。当然青秀山最大的看点不只是植被,青秀山的山形也是非常奇特,青秀山一年四季都十分的舒适是一个避暑纳凉的圣地,而且青秀山很多建筑的风格和布景都十分的有泰国风味,所以说来到这里您还能感受到泰国风情,青秀山还有中国的一级保护植物。那就是苏铁,苏铁这种植物的寿命十分的长,距离现在已经有两亿年的寿命了,而且这里还有很多让大家感到毛骨悚然的植物,那就是见血封喉树,这种树看着弱不禁风,但是它的树叶一旦与人的血液接触就会使人的血液马上凝固,所以说大家去青秀山一定要听从导游的安排,不要随意的触碰这种植物。 2明仕田园 这里就像是很多文章中所描述的室外桃园。在这里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建设,而且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这里有小桂林的美称,所以不难看出这里的风景是多么的美丽吧?在这里您能高手到最原始的南方农家民俗。这里最大的看点就是明仕田园的山光水色,您这里坐着小舟顺水而下,欣赏两岸的美丽景色,南宁主要景点有哪些,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因为很多景色不是用语言和文字就能描绘出来的,还是需要每一位游客设身处地的自己去感受去欣赏评论
江湖一碗酒
02-28 18:151赞踩
南宁的名胜古迹很多,昆仑关等等,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清秀山
清秀山,
清秀山风景区位于南宁市东南面约五公里,南临邕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海拔高度八十二米至一百八十九米。景区内山峦起伏,群峰叠翠,山上绿树成荫,四季常绿,且泉清石奇,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 青秀山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岭。古“邕州八景”之一。素以“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著称,因林木青翠,山势秀拔而得名。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清风吹过时,发出海涛般的声浪,形成青山著名景观——青山松涛。 青秀山自东南连亘西北,与凤凰岭、铜鼓岭、凤翼岭相连,雄奇秀技,古树参天。山上有岩有洞,岩幽壁峭,泉水甘例。自宋开拓,建白云、万寿、独孤诸寺。有纪念御史王守仁在南宁办学之德,于崖壁刻“阳明先生过化之地”;有为董传策而筑的“洞虚之称
1评论
Mar嘉
02-23 11:346赞踩
邕州古城墙
南宁古称邕州,自唐代开始筑城,城墙高三丈一尺,厚二丈五尺,内外砌青砖,中填黄土。城区方圆4.5公里。南宁从晋代大兴元年建晋光郡算起,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南宁规模较大的古城墙有两处,一处是唐朝时期修筑的,一处是宋代建置的。唐城墙简陋,城基均为泥墙慈竹,因之现南宁还遗留有“古城路”的地名。宋城墙为砖石结构,城墙高9.6米,宽为7米,明代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又增高1米,所以高度足有十米多。从20世纪初开始,城墙被逐步拆除,到1956年,古城墙被全部拆除。直至2004年,在邕江大桥北岸东侧发现一段仅存的古城墙基112米,并加于保护,成为南宁一景。
2
伏波庙
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但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 年)知州任粹重修已有记载。现存的伏波庙,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有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中殿,基本保存完整
3
金狮巷
从当阳街一直通到民生路,长约300多米。屋宅却多为四合院式的老屋,宽深古雅,静谧幽深,颇具特色。金狮巷里还有一段北宋古护墙,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苏忠勇祠”、“府城隍庙”的遗迹,原为北宋时邕州署衙门所在地,被誉为“邕州守护神”的北宋邕州知州苏缄在此英勇献身。
4
滕村北府庙
位于柳沙园艺场三分场内,南宁市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确立为明朝建筑,但庙内文字记载为“狄青征南蛮”后建此庙。也就是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已有959年的历史,抗战时村民多次配合国民党军队以滕村为据点击落日寇飞机,阻击日军在柳沙滩的登岸入侵,所以北府庙既是文物古迹,亦是记载着南宁人民抗击外侮之圣地。
5
望仙岩古岩洞庙
始建于元初的文物古迹——望仙岩古岩洞庙,距今730多年,望仙岩是武鸣古八景之一,是武缘县与起凤山、黄道山等齐名的古代名胜之一。望仙岩位于武鸣县太平镇琳琅村,古庙建在自然形成的岩洞中,洞庭宽广,自成寺庙,正中立塑玉帝、释迦牟尼佛、孔子三教圣像,其下平台是由雕刻有龙、凤、虎、象、龟蛇、鸟兽、莲花等图像的100多块料石围砌而成的半圆形平台。据说过去100多尊神像立于台上,旧县志中也有关于仙岩的记载:“仙岩山山半有岩,宽阔轩爽,岩中神像百余,相传前明时夜半自来,村人祀之甚有灵应。”
6
海棠桥
位于横县海棠公园内,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桥长30米,高9米,桥面宽1.8米,土石结构。海棠桥横跨香稻溪,犹如“长虹饮涧,灵鳌架空”,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绍圣四年(1097年),北宋词人秦观遭贬谪编管横州,曾于桥畔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词句,海棠桥因此得名。秦观离世后,横州人民陆续为他重修了浮槎馆 、海棠桥,修建了淮海书院、海棠亭、浮槎馆等,只可惜大部分古迹荡然无存,惟有海棠桥至今依然保护完好。1988年在海棠公园内的原址上仿古重建怀古亭、海棠亭、秦观像等景观,使得这里古韵犹存。
7
宾州南桥
位于宾州古城南街与三联街交接处,是宾阳县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南桥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部用料石砌成。桥面铺垫石块,桥栏每边有13根石柱,14块石板,各雕刻有一幅精美图案,桥墩上嵌有一对雌雄螭兽石雕,图案逼真。桥墩上嵌有雌雄螭兽的古桥,在国内唯独宾阳南桥。
8
蔡氏书香古宅
古辣蔡氏书香古宅位于宾阳县古辣镇蔡村。明朝正德年间蔡家在这里购置地产建起了古宅,由于战乱以及各种原因古宅被毁,蔡凌宵于清咸丰九年重修。古宅是典型的清代砖瓦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有房189间。主体建筑为三进式格局,正厅最高二厅三厅渐次递减,各厅之间左右均有首廊连接,中间有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墙体为双层砖结构,外墙为清砖内墙为泥砖。主要由蔡氏书院、蔡氏书香古宅群、小金洋楼、洋房及其附属建筑所组成。古宅建筑风格庄重典雅,保留有岭南的传统特色,是研究明清文化的重要历史遗存,亦具备开发旅游业的价值。目前是AAA级景区,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
9
宗圣源祠
位于七星路一巷25号,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曾于清雍正、乾隆、咸丰年间数次修葺。该祠是原古城村曾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的宗祠,该祠按旧品官制中级官员的家庙三进三开间,三阶台阶格式规定建造。该建筑的柁墩、斗拱雕刻精细,据说是南宁市保存年代较早的古建筑之一。2004年南宁市文化局公布为南宁市文物点。
10
罗文村韦氏祖屋
位于南宁市罗文大道罗文村内的韦氏祖屋。据调查和族谱记载,该建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为韦氏的第九代曾任云南曲靖知府韦学修,仿云南地方的建筑特色和知府官署格式所建;祖屋曾于乾隆四十二年、道光一十七年和1981年重修;该祖屋的三进二井均为明代所建;此外在第三进后面现存的二进为清代加建。
11
镇宁炮台
为时任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于1917年9月兴筑,次年(1918)七月建成,占地面积约860平方米。炮台为城堡式建筑,由石灰岩、砂岩砌成,直径39米,周长120余米,占地面积860多平方米。设南、北两门。城堡中间为炮台,高 4 .9米,直径 13.4米,周长 42米;炮位直径5.6米,周长17. 5米。解放后,望仙坡辟为公园,炮台经过修整,成为人们游览及俯瞰南宁市区的最佳场所。198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保护文物。
12
新会书院
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坐北朝南,为广东新会县人士集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现址长55米,宽20米,原有三殿两廊一阁,现存三殿两廊,为南宁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新会书院作为南宁市现存的唯一一座清代会馆,见证了前清时期南宁商业的兴旺,以及解放路作为老南宁商业中心的繁荣景象。
13
李萼楼庄园
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将近200年的历史。其创始人是李萼楼的曾祖父李自超。“李萼楼”并非庄园楼名,而是庄园的末代主人,原为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大地主。再者李萼楼又是当地名人,后代对他较为熟悉,加上他对庄园又进行了扩建、增建了几座宅屋、花园和碉楼,使庄园更趋恢宏,故后人将庄园称为李萼楼庄园。
14
龙母庙
武鸣县马头镇全曾村庙口屯的大明山“佬仆”庙(即龙母庙、骆越祖母王庙)。“佬仆”庙是环大明山地区历史上最大、最古老的壮族龙母庙,也是广西有文物遗存的最古老的龙母庙之一。所供奉的龙母神,壮语叫“佬仆”。神像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被毁,庙宇建筑在1950年被拆,遗址上只剩下4个唐代的石柱础和散落遍地的唐砖和唐瓦。该庙位于风光奇异的罗波潭边,现存的主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现在的神像是1999年群众自发捐资重塑的。
15
魁星楼
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重建,已有300年历史。该楼坐落在扬美古镇东北面,在一株百年木兰树的绿阴映衬和浓郁的兰花香味的熏染中,魁星楼矗然而立,令人注目。有着悠久岁月的扬美古镇魁星楼,体现出了南宁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南宁保存较好的文化遗产珍藏,1996年被列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16
黄家老宅
始建于乾隆年间的黄家老宅,位于南宁市上尧乡永和村,是南宁市至今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这座占地3300 平方米的老房子,养育过黄氏家族14代人。黄氏先祖原籍山东,宋时随狄青征讨侬志高而定居南宁。康熙年间,黄氏先人黄明通流落至永和村,在当时南宁望族梁氏府中以放牛为生。明通公养牛时发现放养在永和村的牛生长得特别快,便意识到永和村是块风水宝地,萌生了在此购地置房的念头。于是请来风水先生择吉地盖牛棚养牛,后来通过帮人烧石烧砖自己留下三窑经营,家境始有起色。黄氏二三代则种菜务农,闲来做点小生意为生。至黄氏第四、第五代,开始利用接近上尧码头(清时南宁陆路不便,水运发达,上尧码头为清代南宁三大码头之一)之地理便利,从事运输木材、油和布匹等商贸生意,很快成为“暴发户”,遂开始在永和村购地置田,在吉地上营造新宅———福田堂(现黄家老宅神厅)。
17
邕宁顶螺山遗址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顶狮山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文物类别为古遗址,位于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新新村九碗坡清水泉与八尺江交汇处三角嘴台地的小山坡上。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隶属邕宁区文体局。遗址位于距蒲庙镇西南三公里的顶蛳山,东面为清水泉下游,西北有邕江支流八尺江,整个遗址呈西南与东北走向,东西长约100米,南北长约60米,面积4800平方米,遗址横断面可见40—50cm厚螺壳堆积,采集标本有蚌刀、石斧、夹砂粗陶片及多种兽骨。该遗址于1994年8月发现,2000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将顶蛳山贝丘遗址公布为第五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考古专家论证,依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把集中分布在南宁及其附近的以贝丘遗址为特征的一类遗址统一命名为“顶蛳山文化”,这是中国原始文化序列中我区第一个被冠以广西地名命名的史前文化。
18
明德街
位于南宁市中心的江北大道上,修建于清朝前。这里曾经热闹非凡,整条街都是青瓦青砖的楼房。但是随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喧嚣早已不再,老建筑大多已被拆除,如今还剩余一两座别致的小楼湮没在高楼大厦之中,成为摄影爱好者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沿着邕江宾馆前行百米,就是明德街的一头,两栋法式风格的小楼便呈现眼前。一处名为旭园,一处为邕宁电报局的旧址。两栋百年建筑物孤零零地矗立于老街之中,在繁华的都市中略显格格不入。
作为旭园的邻居,邕宁电报局旧址更有复古文艺气息:一套五进四井的庭院,黄色的外墙、红色的木门、苍天的古榕,非常典型的法式风格的建筑,将中西结合演绎得恰到好处,兼具南宁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邕宁电报局虽然没有旭园的石拱门,但却有一堵十分文艺的墙。在靠街的一面斑驳土墙上,挂着一块写着“百年电信”、“1884”的木质立体标牌,如果不仔细观察,路过电报局旧址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家文艺书屋,或是小资格调的咖啡厅呢!
19
邓颖超纪念馆里的红色岁月
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南宁市民族大道和朝阳路交叉路口处,虽处市中心,却显得非常低调。纪念馆里的陈列,不仅回顾了一段历史人物波澜壮阔的生平,更再现了老南宁的社会景象。因此,邓颖超纪念馆不仅是南宁人缅怀邓颖超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二之选,也是许多老南宁追忆者最爱去的地方。
整个纪念馆共三层,屋内布局对称,大厅左右各为展厅。展厅由序厅、南宁女儿、求知任教、革命征程、建设时期、相濡以沫和走进永远7个部分组成。
怀着崇敬的心情跨进纪念馆大门,走进展厅,便被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打动。一楼的主题是“南宁女儿”,是关于邓颖超儿时家中摆设的陈列。展厅中,邓颖超曾用过的木质梳妆台、木桌、床铺等,都安静的摆放在那里,简单而随意,似乎主人只是出门办事未归……
年轻的情侣们还喜欢逛“相濡以沫”展厅,这里展出了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忠贞爱情,以及他们献身革命的崇高情谊,有着历史书中所没有的小温暖。在这里,记录了两个人爱情的酸甜苦辣,玻璃后的每一件信物,似乎都在宣告这段爱情的永恒。
20
粤东会馆:南宁的粤客驿站
粤东会馆位于南宁市壮志路22号,是民国初年南宁最雄伟的会馆建筑。如今,粤东会馆这座历经了上百年风雨的古建筑已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和妥善的管理,成为南宁古建筑中的一座老地标建筑。
粤东会馆始建于乾隆年间,作为商会及同乡聚会活动场所。因为当时旅居南宁的广东商人集资兴建,所以建筑所用的材料极为讲究,多从广东直接运来,施工也十分严格,也多亏了他们当初不辞辛苦的千挑万选,才得以在南宁古建筑史上刻下珍贵的一笔。
粤东会馆整个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以前、中、后三大堂为主轴,两侧对称地配以厢房和走廊,在两侧厢房与中间主堂之间,隔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小巷,一般称为“火巷”,总体看起来像个“日”字。中国古建筑群中轴线布局的运用是中国传统平面布局的集中表现,一踏入会馆,会给人一种严谨、理性、庄重、和规则的建筑风格特征。
2评论
专业玩心跳
02-28 12:390赞踩
金狮巷从当阳街一直通到民生路,长约300多米。屋宅却多为四合院式的老屋,宽深古雅,静谧幽深,颇具特色。金狮巷里还有一段北宋古护墙,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苏忠勇祠”、“府城隍庙”的遗迹,原为北宋时邕州署衙门所在地,被誉为“邕州守护神”的北宋邕州知州苏缄在此英勇献身。
02-28 12:420赞踩
滕村北府庙位于柳沙园艺场三分场内,南宁市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确立为明朝建筑,但庙内文字记载为“狄青征南蛮”后建此庙。也就是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已有959年的历史,抗战时村民多次配合国民党军队以滕村为据点击落日寇飞机,阻击日军在柳沙滩的登岸入侵,所以北府庙既是文物古迹,亦是记载着南宁人民抗击外侮之圣地。
评论
02-23 19:481赞踩
清秀山风景区位于南宁市东南面约五公里,南临邕江,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海拔高度八十二米至一百八十九米。景区内山峦起伏,群峰叠翠,山上绿树成荫,四季常绿,且泉清石奇,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 青秀山 青秀山又名青山、泰青岭。古“邕州八景”之一。评论
02-21 22:013赞踩
南宁金狮巷网
金狮巷伏波庙
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但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 年)知州任粹重修已有记载。现存的伏波庙,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有钟鼓楼、牌坊、前殿、回廊、中殿,基本保存完整。
灵川狗肉、玉林狗肉、宾阳狗肉,广西人为什么爱吃狗肉?
文/朱哥哥
有人说夏至到了广西,爱狗之人就要经受眼胃心鼻的折磨了,因为广西不少地方盛行吃夏至吃狗肉,你别以为我大广西只有玉林的一个荔枝节。
广西人爱吃狗肉,而且每个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样,有干锅、汤锅、红烧、焖、炖、煎炒等形式,所以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
我也是天生狗粉,不同的区别就是你爱生的,而我爱熟的。
大凡热爱美食的,对材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吃狗肉当然也不例外。
李时珍早就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选择狗肉,在他那本著名的美食日记《本草纲目》中,他就告诉如何正确的选择狗肉食材:“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善守,食犬体肥供馔。”这是可是一个知识点啊同志们,李时珍同志他就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不是什么样的狗都可以做成美味的。
广西民间流传“ 一黑二黄三白四花”之说。这有些狗粉说吃宠物狗好残忍,一看持这种说法的就是熊孩子,有谁的口味这么差,要去吃宠物狗?都是喜欢吃土鸡的谁会去吃饲料鸡?这是一个美食家能干的事吗?
当然,我们想吃狗肉的时候也要择店而食,选择懂行和有信誉的店。
秋风起,阴雨不断,寒流南下,馋虫四起。
都说秋收冬藏,秋天就是为冬天储存能量的,秋冬补一补,春天上山打老虎……
好吧,我承认只要为了吃,总能找到很多借口,而且像我这种才华横溢颜值高的人总有些借口让人无力反驳……
秋高气爽,对于好多南宁的“为食鬼”来说,第一件大事就是“贴秋膘”了。
管他帐外阴雨绵绵,帐内“狗骨火锅”翻腾,爱在深秋就要好好滋补一下,喝点汤烫点肉,喝喝革命的小酒,暖心暖胃聊聊天,这样甚好!
在宾阳招待外地客人都要上白斩狗,谓之:不吃白斩狗和宾阳酸粉等于未到宾阳。
宾阳白斩狗肉是以本地产的土狗为原料,宰杀后佐以特殊的中草药蒸煮熟而成,肉鲜嫩味香醇,为上等的温补食品,起滋阴壮阳之功。食用宾阳白斩狗肉时,佐以酸姜、酸荞头、洋桃、蒜泥、指天椒、紫苏、上等花生油以及自配的特殊酱料,味道更是可口。
宾阳“白斩狗”在2000年被授予“广西名菜”称号。
也是著名的狗肉爱好者,他在福建新泉一个赤卫队员家里,吃了一顿“焖狗肉”,并说“狗肉是御席‘八珍’之一,是肉中之王……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红烧狗肉是的最爱,1958年他在广州开会期间,就“吃红烧狗肉,装在瓦钵内”。还曾拿吃狗肉和自我批评类比,对赵超构说,“没吃过狗肉的人,都怕吃狗肉;吃过了狗肉,才知道狗肉香。不习惯于自我批评的人,总觉得自我批评可怕。习惯了,就会感到自我批评的好处了。”
中医认为狗肉有温肾助阳、壮力气、补血脉的功效。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而“狗骨火锅”可以滋补气血,能使气血充沛,百脉沸腾,慢慢体会鲜味滋润的“狗骨火锅”,适合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
习惯了火锅沸沸腾腾一大锅的豪迈,煮在一起的丰富无需章法。在“宾阳仔食府”吃着火锅烫着狗肉片,每个部位都是一个字来形容——“鲜”。
宾阳在你的印象里是什么样的?
首先猜得筛得。犹太人的头脑,迪拜的象征……纽约发展路线…… 伝队宾阳样样好,度是着关4G网络!
宾阳高铁站距离县城40公里,原定名为黎塘西站,然而黎塘西站为什么要改成宾阳站呢?
原来黎塘西站这个名字已经装在上面几个月这个是事实,后来是县政府为了让宾阳更出名,也是为了县里的经济发展,所以才改为宾阳站的!有的人说改为宾阳站就是县级站,然后车次停靠次数会提高50%,这种是不现实,铁道部每个站的停靠次数是按客流量来定,宾阳站地处三叉路口,可往北上,可下广东,可上南宁贵州云南方向,处于及为便利的交通枢纽,客流比很多宾阳站大得多的市级站或县级站停靠的车次多得多!
风水是迷信吗? ?
中国风水学
风水学,传统五术之一相术中的相地之术,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学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较为学术性的说法叫做堪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因有风水著作《青囊经》、《青鸟经》影响广泛,故也有人称风水为“青囊”和“青鸟”。“风水”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是有关风水的最早的定义。
风水学是古代环境学
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有许多与风水相关的文献被保留下来。由文献中可知,古代的风水多用作城镇及村落选址、还有宫殿建设,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
风水释义
风水学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称堪舆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的一门学问。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它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后来发展至寻找丧葬地形。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协会理事高煜翔主张辨证研究风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它用于占卜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虽然其存在一些道理,但是只可用于趋吉避凶,若没有实际行动一切都是枉然,不可痴迷其中。
理论依据
通俗的讲,风水好的地方,居于此处,象征人事兴旺,盼望令后代富贵、显达。严格的讲,即是符合风水学中“富“和”贵”原则和标准(即所谓“好风水”)的地理位置或环境。
“风水”只是名称,而非风和水。风水又称堪舆,或称卜宅、相宅、图宅、青乌、青囊、形法、地理、阴阳、山水之术。在中国古代的文义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古代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古代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步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术以气为万物本源,认为世界是从无(未见气)到有(气之始)。气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阴阳(两仪),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都有不可改变的规律(有度而不渝),并且有了祸福(吉凶悔吝),这些祸福都是可以预测的。
渊源流变
谈风水学的起源及其历史发展,中国人对地理风水的意识产生很早:“上古之时,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在那种危机四伏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先以树木为巢舍,后来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首先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改造。大约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遗址,“选址多位于发育较好的马兰阶地上,特别是河流交汇处……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遗址就坐落于渭河的支流浐河阶地上方,地势高而平缓,土壤肥沃,适宜生活和开垦。到了殷周时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刘率众由邰迁豳,他亲自勘察宅茔,“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诗经·公刘》)
到了战国与先秦时期,是风水理论的形成时期,司马迁《史记·樗里子传》载:战国秦惠王异母弟樗里子,生前自选地于渭南章台之东,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宫夹我墓。”至汉兴果然,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反映了当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选择规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成为风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汉代时,人们已将阴阳、五行、太极、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对宇宙总体框架认识的理论体系。这个框架是风水学的理论基石,对风水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风水由以前人们只是用于卜宅、相宅的机械活动,升华到理论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代,风水理论已经逐渐完善,如托名郭璞的《葬书》一直被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同时他还著了《葬书锦囊经》。当时的风水师也颇受推崇,如管辂以占筮、相术、相墓著称于世,据说他经过魏将毌丘俭的墓,曾“依树哀吟。”人问其故,曰:“树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诔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失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唐宋时期,风水学普及最突出的表现是《葬书》的流行、罗盘的广泛使用。《青囊奥语》的诞生,使风水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流源。这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科学的发展所决定的。隋末到唐时,李播、李淳风父子作《天文大象赋》、《大衍历》、李淳风负责编纂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等诸多的天文书籍,皆对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详细的描述,使风水之学与天地相对应。在地理学上则兴起了对山川地形进行考察的热忱,从而促进了风水学理论应用于对山川地形的踏勘。
到明清时代,风水发展到了极点,风水活动遍及民间及至皇室。明朝开元时的刘伯温就是一位风水大师,他对风水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后期蒋大鸿对地理风水在杨公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新的阶段。所著《地理辩证》是以挨星为理气的主要内容,为近代风水理论的经典。
风水宝地标准
首先要有山脉从很远的地方蜿蜒而来,这就是风水中所谓的来龙,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峰前有案山,峰左伸出青龙山、右有白虎、中有明堂、水流曲折,以使坟穴藏风聚气而福荫后人;外洋宽阔能容万马,可致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鲁班符咒记载:伏以,自然山水,镇宅地板,抵抗一切灾难,家宅吉祥如意,家庭兴旺发达安康。
风水在中国有着古往今来的漫长历史,几乎每个人对风水一说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通常有很多人把风水和《看相算命》论为一体,这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风水是一种人世间无形的科学,就像人的灵魂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依然存在,而看相、算命、卜卦、测字却是民间流传的一种道术。
所谓天有三宝日、月、辰; 地有三宝风、水、火;人有三宝精、气、神。风和水合之为气,则脉气,归之为灵气,得之可行昌运也,失之停滞不前;青龙为水,水化为气,阳宅风水定数为龙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堂正中。
阴宅风水定数为龙穴,上有仙气,下有兵马,前招阳,后至阴,四方猛兽来潮,堂中土壤有甜水,即是安息圣地。个人风水定数为天年,龙脉龙穴合一,即可增人体天年之气,德之涵养,福纳四海,寿与天齐,风水好必家安旺人丁第及状元,封侯拜相尽在气数之中!
阴阳之术
风水学《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壹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故曰:阴阳不二,以壹而待之。壹者太极是也,统领二物,相互作用,运化万千。
中国风水学,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中国古代科学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经上下五千年的实践、研究、归纳和感悟,形成了著称于世的东方科学——中国风水学。如今,风水学已经上升到了准科学的地步,自王黛林以来,勘测风水已开始使用陀螺经纬仪、海拔测量仪、激光测距等工具。
风水准则
整体系统
风水学整体系统论,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产生的;作为一种朴素的方法,中国的先哲很早就开始运用了。风水理论思想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整体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要素。风水学的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发现的原始部落几乎都在河边台地,这与当时的狩猎、捕捞、采摘果实相适应。
依山的形势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湖南岳阳县渭洞乡张谷英村就处于这样的地形。五百里幕阜山余脉绵延至此,在东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拥成一朵莲花。明代宣德年间,张谷英来这里定居,五百年来发展六百多户,三千多人的赫赫大族,全村八百多间房子串通一气,男女老幼尊卑有序,过着安宁祥和的生活。
水质分析
怎样辨别水质呢?《管子 地贞》认为:土质决定水质,从水的颜色判断水的质量,水白而甘,水黄而糗,水黑而苦。风水经典《博山篇》主张“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主中贵,不足论。”《堪舆漫兴》论水之善恶云:“清涟甘美味非常,此谓嘉泉龙脉长。春不盈兮秋不涸,于此最好觅佳藏。”“浆之气味惟怕腥,有如热汤又沸腾,混浊赤红皆不吉。”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质,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浙江省泰顺承天象鼻山下有一眼山泉,泉水终年不断,热气腾腾,当地人生了病就到泉水中浸泡,比吃药还见效。后经检验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氮。《山海经 西山经》记载,石脆山旁有灌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云南腾冲县有一个“扯雀泉”,泉水清澈见底,可无生物,鸭子和飞禽一到泉边就会死掉。经科学家调查发现,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酸、氯化氢,这是杀害生物的巨毒物质。《三国演义》中描写蜀国士兵深入荒蛮之地,误饮毒泉,伤亡惨重,可能与这种毒泉有关。在这样的水源附近,是不宜修建村庄的。
风水朝南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宜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这就是说要避免西北风。
清代的《郇日宅十书》指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风水学重视山形地势,龙脉的形与势有别,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形之崇,形是势之积。有势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势,势住于外,形住于内。势如城郭墙垣,形似楼台门第。势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认势惟准,观形则易。势为来龙,若马之驰,若水之波,欲其大而强,异而专,行而顺。形要厚实、积聚、藏气。
适中居中
风水学适中,就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尽可能优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论穴云: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显而不张扬暴露,欲其静而不幽囚哽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顺乘生气
风水理论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太极即气,一气积而生两仪,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于气,水得之于气,人得之于气,气感而应,万物莫不得于气。风水理论提倡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叫做顺乘生气。只有得到滚滚的生气,植物才会欣欣向荣,人类才会健康长寿。
风水物品真的有用吗?
我看了多年风水了,我来给你解答一下。首先风水主要是讲的气,道家认为所有的物品都由气化而成,这个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看风水,无非看的就是气,这个气跟玄空里面的气不是一出,我所说的气是阴阳之气。风水里面藏阴阳,风水师要做的就是将阴阳之气平衡。关于你问的风水物品,我可以跟你说是有用的,但是得用对位置,比如我们讲的五行之气,如果房间内五行不调和,就需要用到风水物品,比如带有五行属相的摆件,当然我很少用这些,我通常用动物的毛发。还有镜子,比如门外有煞,就需要用的凸镜。这些只是浅显的道理,关键还是一句话,风水物品有用,但需要用对地方,有些是需要开光的。
儿子不好好学习的风水怎么办?
学习不好就要调整文昌位的风水,风水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时是完胜现代科学的!风水它真不是万能的,但是它的能效性也是非常凸显的。风水在现实中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有孩子他本身很聪明,但是考试成绩不好,经常做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这通过风水的布局能够让这孩子的聪明放到正的地儿,甚至变成大智慧,这是风水能够做到,这都是风水能做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南宁都有哪些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