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故事:坟地好不如心地好
- 作者: 空白55041098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2
在平遥,称呼风水先生为阴阳先生,或者直呼阴阳。这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行业,至今仍然不少。
很久以前,有一个走江湖的阴阳,大夏天的赶路,随身的水喝完了,远近又没有水源,渴的眼冒金星。
就在此时,阴阳远远望见一户人家,赶忙上前敲门,想讨口水喝。
门开了,一个年迈的老太太颤巍巍地出来,得知阴阳的来意,赶忙回去,从缸里舀了一瓢水,递给阴阳喝。
阴阳渴了很久,一见水,眼珠子都急的快迸出来了,抢过水来就要喝,却被老太太拦住了。
老太太说别急,你等一下,说着从院子里抓了一把麦秆,一下撒在水瓢里。
阴阳先生确实渴的厉害,只好一边吹麦秆一边喝,越喝越生气,心想这老太太可正过分。
老太太问阴阳是做什么的,得知阴阳的身份后,老太太问:先生您可否给我家选一阴宅,我家老头子已经九十岁了,我也八十八岁了。
阴阳一听,心说你连口水也不让我好好喝,我就给你找块恶坟地整整你吧。
阴阳喝完水,四处转了转,指着一个“恶地”跟老太太说:“就那儿吧。”
十年以后,阴阳又路过此地,心想我得看看那老太太一家的惨样,就专门去了那个老太太家里看。
一看之下傻眼了,老太太家里修起了亭台楼阁,周围还多了许多玩耍的孩子,个个都很茁壮。
阴阳很纳闷,于是上前敲门,还是那个老太太开的门,一眼便认出先生了,赶忙将先生请进屋里,说道:“多亏了先生当年给我们改的风水啊,我们家现在发达了,要好好报答先生啊。”
这阴阳先生有点摸不着头脑,明明当年是要害他们啊,怎么现在却反而帮了他们呢?
老太太说阴阳走后第二年,丈夫去世,然后就葬在先生选的位置,家里后辈不断添人进口,招财进宝,日子过的是人财两旺。
阴阳想搞清楚怎么回事,于是便问:“你当初为何给我的水里放麦秆?”
老太太回答说:“当时看到先生你很渴,必定要大口喝水,大热天的,要是大口喝水的话会炸了肺的,所以给你撒了一把麦秆,让先生慢慢的喝啊!”
阴阳听完,拍着大腿直叹息:“坟地好不如心地好啊,好心必得好报。”
注:以上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记
农业社会里,质朴的平遥百姓,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流传的老故事,个个都劝人行善学好。这些老故事辈辈流传,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平遥人,构筑了无数人的朴素价值观。
什么是素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但在我看来,地位,背景,文凭,知识都只是素质的表面部分,古人所简单遵守的仁义礼智勇信,才是素质最根本的部分。
今人舍本逐末,笑话古人愚昧,其实今人的精神的世界,许多地方都还不如古人。一叹。
--------— END —----------
-全文完-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谢转载。
金庸笔下有哪些是关于山西的故事?
谢谢邀请。令狐冲被困悬空寺;恒山派;风陵渡杨过、郭襄邂逅;运城盐池黑龙潭;雁门关萧峰父亲被群豪阻击;娘子关;五台山顺治清凉寺出家。
山西老牛湾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只要到老牛湾旅游,当地人都会给游客讲述老牛湾神牛犁河的传说。这一古老的传说用四句话概括就是: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传说上古时期天下大涝,房倒屋塌,农田被毁,树木被淹。人们吃没吃的,住没住处,根本无法生活。为解决百姓疾苦,玉皇大帝便派老君爷下凡普救众生。太上老君派了一头神牛来到地上,犁出一条河道,将大水引入海洋。当神牛开河到了偏关时,正值晚上,突然,明灯山上灯亮,神牛受到了惊吓,在这里急转身,刹那间便耕出一个20多公里长的大弯,这就是今天的老牛湾。这便是神牛犁河的传说。
老牛湾地处万家寨,关于万家寨,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范围的战争侵挠、民族迁徒流亡的局面暂时得到平息。各地地方财政收入都有极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相对稳定提高,巩固国防,兴建城市,成为当时地方建设的主流。当时,不少北方游牧民族羡慕中原安定德农耕生活。镇守偏关的千户侯万毅为了吸引黄河对岸游牧民族的人过河安居,对渡河投汉的人,给地耕,给房住。一时间,北方游牧民族南逃者大增。为了保障这些迁徙居民的安全,万毅将这些居民临时安置到一个四周隔绝的堡垒山寨中,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寨休息。就这样,这些南逃的游牧民族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下来。
万毅百年之后,寨子里的居民感激于他的恩德,在寨子中为他建庙立碑,并将寨子取名为万家寨。
在偏关,每10年会举办一届 “龙华盛会”。这个节日始于1601年,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相传,这是蓟辽总督万世德为追悼平倭战殁将士官兵,超度平倭时用石灰煮死的鱼虾鳖蟹等生灵而举办的古会。
万世德,曾任明代兵部尚书,在明万历年间,丰臣秀吉指挥倭寇大举入侵朝鲜,万历皇帝命万世德率兵前往救援。万世德自创了一套战法:先将倭寇赶下海,然后将生石灰从其头上浇下,利用生石灰遇水生热将其烧死。就这样,明军势如破竹,没多久便平息了倭寇之乱。 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但万世德却开始每天晚上做噩梦,梦中那些在战争中被生石灰烧死的无辜鱼虾龟鳌拖着残缺的身躯,哭号着向他讨要说法。于是,万世德在偏关举行了盛大的龙华盛会,以此来超度那些枉死的生灵。如今,龙华盛会已经成为当地人传承历史文化,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偏关形象的一件盛事。
山西朔州的曹天度塔有哪些故事?
亦文亦物讲古建筑:中外驰名的北魏曹天度塔流落台北,头尾异地
(感谢邀请,本文约1200字,阅读需时3分钟)
曹天度塔,全称“北魏曹天度造千佛石塔”,是一座堪称北魏最精良石雕塔的作品,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它是被日本人劫掠到海外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它的老家就是山西朔州。
1、北魏宝塔流海外
这座造像塔原藏于朔州崇福寺(一座金代顶峰时期的大木构国保古建筑)内,1937年9月28日,日军攻陷朔县,大肆屠城3日,杀害了无辜平民4800多人。在此之前,日军曾派专人在大同、朔州地区搜集有价值的文物和历史艺术品,准备伺机劫掠。
在日军中,有一支“净土真宗本愿寺”军僧部队,就是积极追随军国主义的日本僧人团体,他们发现这座石塔后,经过京都大学林田治郎、水野清一等学者确认,确定这是一件珍贵的北魏造像塔,于是就将之转运到东京。在日军强行装箱时,有一位名为丁克成的爱国志士将塔刹藏匿起来,使塔刹与塔身分离,塔身流落海外,塔刹幸归故土。
1945年日军战败,国民政府组织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向日本追缴战时被劫掠的文物,千佛塔随之被转运回国后来又辗转到台湾,1956年入藏台湾历史博物馆,后来更被确立为一流的镇馆之宝常年对外展出。
2、千佛塔真容
这座塔是细砂岩材质,通高约3米,由塔刹、塔身、塔座三部分构成。底座正方形,浮雕有2位供养比丘,手捧摩尼宝珠,两侧有莲花狮子吼,护持佛法,底部有左右男女供养人各10名,底座背面有题记。塔身分为九层,每层都有浮雕的小佛像,第一层为264尊,第二层196尊,第三层169尊,第四层至六层为120尊,第七、八层116尊,第九层120尊。全塔共有浮雕小佛像134尊,大佛10尊,总计为1354尊,故有千佛塔美誉。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塔座还有19行126字魏碑体阴刻铭文,书法古朴,秀美端庄,经史树青考证补足,全文如下,很好的诠释了造塔的因缘和年代:
“夫至宗凝寂,弘之由人。圣不自运,畅由来感。是以仰慕者悲叹不如,功务者因莫不果。乃感竭家珍,造兹石塔,饰仪丽晖,从【释]永或。愿圣主契齐乾坤,【德隆】运表。皇太后、皇太子【延祚】无穷。群辽百辟,存亡宗亲,延沈楚炭。有形未【亥】,菩提是获。天安元年,岁次鹑【火】,侣登蕤宾,五日辛【卯】,内小曹天度为亡【父】颖宁、亡息玄明于兹平城造。”
事实上,曹天度塔是天安元年雕制,即公元466年,是佛塔中即为罕见的公元5世纪作品,年代非常早。而且,这是一座楼阁式石塔,是中国大木构与印度窣堵坡融合的理念体现,北魏时期最为经典的建筑莫过于洛阳大永宁寺塔,可惜后来被毁于雷火,而至今即使是唐代的木构楼阁也尚未有流传的实例,这座古塔上真实记录的斗拱、梁架、柱梁等中国古建筑信息,堪称最早的一批实物留存,怎能不珍贵?
关注【亦文亦物】实地考察,看顶级古建筑、壁画彩塑、经典人文
山西最难读的地名有哪些?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山西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古老的地方,这些地方不仅名字奇特,历史底蕴更是深厚。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地方,看看你能读对几个!
大汖(chǎng)古村。在词典里,“汖”这个字念:pìn,但当地人的读法是:chǎng。这是一座古老的村落,位于阳泉市盂县,有着1500余年的历史。村子里的窑洞是一层一层的,其造型像极了布达拉宫。至今,村子里还有人居住,属于一座自然村落,可以随意参观游玩。
解(hài)州。这个地名,大家一定不陌生,因为它是三国风云人物关羽的故乡,这里现在还有着全国最大的关帝庙,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
砥洎(jì)城。位于晋城市阳城县,这里最有历史意义的就是那些明代风格的建筑,现在依然保存的特别完好,对建筑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往赏析。
此外,还有隰(xí)县、繁峙(shì)、碛(qì)口、洪洞(tóng)、岢岚(kělán)等,也都是比较难读的地名,一起来涨知识吧。
历史上“山西大槐树”有哪些故事?
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汉子——冀中平原(河北)人,据老辈讲,这一带大多是从山西迁移过来的人,并有首民谣:"若问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桐老鹳(guan)窝","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鸛窝"。为了寻根问祖,今年"五一"时候,我来到山西洪洞县,看到了梦中的大槐树,抚摸着祖先留下的大槐树,听着讲解员说着祖先流传下来故事,我的思绪穿越到了明朝。
【明朝年间为何大量移民?】说起这事,还得从元末说起,元朝是外族侵占中原,他实行暴政,加上中原地区连年遭遇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兵连祸结造成了这个地区"十屋九空,千里无人烟,"的惨象。等朱元璋推翻了暴元,建立了明朝后,发现河南、山东、河北、湖北这些地区人员稀少,国家机关都不能成建制,一个县还不如一个村的人多,这可怎么办呢?
老朱和大臣的目光落到了山西这个地区了,由于山西这一代战火很少禍及此地,加上连年风调雨顺,故人员兴旺。老朱决定从山西移民,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44年间共进行了十多次大规模的移民,这是明初大移民的重要部分。
【祖居山西洪洞县老鹳窝的由来?】明朝从山西移民,老百姓自然故土难离,谁也不想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政府官员想了个办法,于是宣布,谁不想移民到洪洞县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大槐树下集合,人们谁也不想移民,都纷纷聚集到了古槐树下,其实这是个骗人的把戏,官员一看都来了,命令士兵把全体人员用绳子捆住手连成一串,意思是不走也得走,强行押解。
当时一个年长的老者提出,以后回来祭祖,咱得留下个记号,官员说这不难,于是用刀在每个人的小脚趾砍了一刀,以后凡是小脚趾有个分叉的就是山西洪洞县出来的人,于是有了‘’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足趾验甲形"之说,不信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小脚趾,是不是有个小分叉。
"我们量一下大槐树有多粗吧?方便将来找到它,"老者提议道。还是上年纪的想的周到,当时没有尺子,于是几个人拉着手围着树量,七男子连起来还差一点,这时一年轻媳妇在一旁观看,人们就让她拉手接上,还别说,正好。这就是古槐“七庹零一媳妇”来历。古时一庹为五尺,五尺相当于一男子手臂的长度,七庹零一媳妇大概39至40尺之间,所以换算成现在就是合围13至14米之间。现在这棵古槐是第二代的,距今有400年的历史。据说第一代在清顺治八年, 汾河发大水的时候被洪水冲毁了,算起来到现在应该有1800多年的历史吧。
话说乡亲们被绑着手,在官兵押解下,一步一回头的踏上移民路,再见了古槐!再见了家乡!泪水模糊了乡亲的双眼,故乡永远只能在梦中出现。前路迷茫,再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鹳窝。这一深刻的印象铭刻在心里。因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梦绕魂牵的家乡标志。
乡亲们走走停停十分辛苦,尤其是"方便"时很不方便,每个人的手和手相连。行走途中,乡亲们需要大小便,只能向押解士兵告急,士兵便说:“行,我给你解开手。”时间长了,便用“解手”一词代表大小便,在以后,人们又把“大便”演变为“解大手”,把“小便”演变为“解小手”,这就是从移民过程中流传下来的。
我们北方人有个习惯,就是喜欢背着手走路,据说这也是大槐树后裔的典型特征,因为在大槐树下移民时,为防止百姓逃跑人们都是被反绑着手走路的,行走多日也就成了习惯。
我在"五一"祭祖时,据当地人说,在洪洞当地许多人把朋友称为“连手”,起源是移民外迁时手都被串在一条绳子上,是手连着手走的,经过长途跋涉,等到了目的地也成了患难见真情的朋友,后来用来表示极其亲热的朋友就叫"连手"。不过我这里没有听说这个词,倒是有"连襟"这个词。
其实你只要去洪洞县大槐树祭祖,会听到许多美丽的传说,我去那里祭祖,专门请教了这些问题,难免挂一漏万,有知道其它传说的亲们补充分享你的故事吧。
撰文/秉烛读春秋
关于山西五台龙泉寺的石雕牌坊,你知道什么故事?
五台山是佛教名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庙宇众多,现存寺院共47处。在这些寺院中,有一座寺院因石雕玉石牌坊而被人所熟知,这座寺庙就是龙泉寺。
龙泉寺俗名九龙岗,为杨家将家庙。寺庙旁有泉水,名为龙泉,寺庙的名字由此而得名。龙泉寺始建于宋朝,现在的龙泉寺是在民国时期重建的。
龙泉寺有三宝,影壁、牌坊和墓塔。三宝中,建于龙泉寺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楼,被称为我国石雕艺术的杰作。石牌楼高9米,宽14米,刻有龙形图案,雕刻十分精细,且极富质感,
石雕牌坊并非古物,而是修建于民国时期。值得一提的是,其修建者为定襄县宏道镇贾庄人胡明珠。龙泉寺石牌坊从1926年秋破土动工,到1931年秋天落成,历时六年,这一不朽杰作为我国雕建艺术史谱写崭新的一页。
山西夏县是夏朝的国都吗?有哪些相关历史故事?
山西夏县确实曾经是夏朝的都城安邑,但只是在启的后期当过都城。启的儿子太康就把都城搬到斟鄩(今河南二里头遗址)去了。安邑在整个夏朝也没有废弃,而是作为一个大城镇守夏朝的西北方向。夏启的安邑都城在夏县的东下冯遗址。
1,鲧、大禹、启的早期都城
根据《竹书纪年》《史记》可知:
夏部落是黄河流域非常强大的部落,姒姓,由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以夏后氏为部落首领。
鲧领导的夏后氏原来就居住在夏县,与尧都(今襄汾陶寺遗址)不远。
当时洪水泛滥,尧任命鲧治理洪水。因洪水太大,鲧用筑坝拦截的方式失败。
尧舜把鲧和夏后氏部落流放到崇山(今嵩山),大禹在嵩山出生。
大禹治水成功后,成为舜的禅让接班人。大禹为了躲避舜的儿子商均,带领夏后氏迁到嵩山南门的阳城(今河南登封)。
《史记·夏本纪》: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启当夏王的时候,把都城迁到了阳翟(今河南禹州),在阳城以东。
搬迁的理由主要是,夏后氏部落人口膨胀,原来的阳城无法容纳。启在阳翟开拓了一个新的都城,但也保留了阳城作为一个大城。
同一个部落的有扈氏,反对启当王,从西面进攻。阳城就成了启的一个缓冲的城池,启最终打败了有扈氏。
2,启的后期将都城搬到安邑(今夏县)
夏县,本来就是夏后氏的老家。
夏县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夏县东北方向是陶唐部落(尧的后代),西南方向是有虞部落(舜的后代,今山西永济蒲州镇)。
这些部落对启破坏禅让制都是不满的,但因为夏后氏在治水中积累了巨大实力,都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震慑这些部落,夏启决定在老家夏县建一个都城,就是安邑。
并且夏县靠近解池的盐湖,有取盐之利,可以用盐去向各个部落交换各种物品。
3,夏县东下冯遗址
遗址在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两岸的台地,年代公元前1900~前1500年,是夏启后期的都城。
到了太康时期,夏县不再作为都城,但仍然保留的一座大城,繁荣400多年。
东下冯遗址有城墙,外面有护城壕。
出土的工具有:陶器,骨器,铜器,还有青铜箭簇。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
在山西彩票市场,最离奇的中奖故事是什么呢?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山西彩市中最离奇的中奖故事莫过于靠做梦就中了924万元双色球大奖了。2010年,双色球2010146期开奖中,在太原打工的山西晋南80后女孩花4元钱以手机投注方式买了两注双色球彩票,而投注的号码正是她在前一晚梦到的!
山晚君曾在兑奖现场见到过这名女孩。这位女孩介绍说,她在两个月前开通了福彩双色球的手机投注功能。就在2010146期双色球开奖前一天,她在睡觉时又像往常一样,梦到了一串数字, 醒来后凭着记忆中的数字花4元钱买了两注。第二天上午10点醒来,她在手机上看到了一条中奖短信提示。当时就看到一长串数字,最后她把老公叫回家,两人到附近开通手机投注的营业厅打印了一份中奖证明,才相信自己中了924万! 女孩说,这笔奖金的用途还没有向好,但初步可能会用这笔钱好好经营他们的人生。
在山西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办理完兑奖手续后,这位幸运的女孩当场捐出10万元善款,用于资助上不起学的贫困学子。
为何有人说山西杨家将的故事中,最悲剧的是大反派潘仁美?
看了一下,几个回答都说潘仁美的原型是宋初开国名将潘美,这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他既然以反派形象示人,那就必然不是正史,而是演义。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仅以演义来回答,而不牵涉正史。
潘杨两家,没有恩情、只有冤仇,火帅杨排风嫁给潘仁美的孙子潘少春,只是出于电视剧的想象。在演义中,故事的结局是杨家将血脉尚存,且赢得了老百姓的同情,被视为保家卫国的典范;而潘仁美一门绝种,成了老百姓嘴里有名的奸臣,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便是潘仁美的悲剧。但是,冤有头债有主,潘仁美悲剧的源头完全出在他的嫉贤妒能和趋炎附势上,倘若他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容人之量,哪怕有一分一厘的元帅气度,就不会造成两家最后的惨烈悲剧——这是怎么洗地都无法洗白的事实!
一、潘杨初见
赵匡胤当皇上后想念结拜义妹赵京娘,令钦差陈名去山西蒲州解梁县封其为康平公主。京娘不愿接受赏赐,为免陈名为难,便与其同去京师见驾。行经太行山,辽国派出大将王伯仁,要抢赵匡胤赐给京娘的五凤霞冠,危急关头,小将潘仁美如神兵天降,只见他:
素缎扎巾头上戴,银丝缠绕绒球排。穿短靠,扎大带,十字绒绳绊胸怀。兜裆裤,妙手裁,燕云靴,行动快,杀人宝剑挎左怀。英雄氅,披身外,上绣牡丹朝阳开。虎头枪,双手摆,好似怪蟒下天台。脸上看,白皑皑,带傲气,含风采,定是中原好英才!
端的是好个少年英雄!
然而这位少年英雄却是极富心计之人:杀退敌人后,陈名请潘仁美于路护送。只因京娘吃饭时说了一句“你就和我一道用饭,拿我当你的娘亲吧”,他便毫不客气地打蛇随棍上,立刻拜倒磕头。
从此潘仁美就攀上了公主这棵高枝,公然以皇亲国戚自居。行经佘塘关,嫌驿馆简陋,挑三拣四,毫不敬重曾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元帅佘洪洲,反以骂骂咧咧为事。
连钦差陈名也看不下去,暗想:
他昨晚才认的干妈,今天就学会了唱高调!
佘洪洲无奈,让几人迁居帅府,潘仁美见把佘洪洲吓成这样,洋洋得意,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了权势二字的魅力。
在佘塘关,京娘生了一场大病,缠绵病榻十余日。潘仁美不但不急,反而暗中高兴,日日侍候,讨好争宠。他还进行了一场拙劣之极的表演:去药铺里买了一支野山人参,撒谎说是自己在悬崖峭壁上发现的。
潘仁美爱上了老元帅的女儿佘赛花,又搬出公主。要说京娘毕竟是个没见识的女人,真把自己当公主了,本来收义子就不妥,现在又帮义子找老婆,还说要请皇上做媒。这在佘洪洲的眼里,是不折不扣的欺人太甚,于是被干脆利落地回绝。
佘赛花荒郊打猎,射野兔而不中,忽然飞来一箭射死野兔,潘仁美跑来冒领功劳,一顿吹嘘,并重申爱慕之意。
佘赛花端详雕翎箭上,却刻着一个“杨”字,潘仁美急中生智,说箭是师父杨百步所赠。佘赛花哪里肯信,催动桃红马,寻到七星庙中,见到一个“穿白挂素,肋佩宝剑”的青年,便是杨继业!
杨继业一句:
箭射野兔,已属莽撞。与小姐萍水相逢,不敢随便打扰。
比之潘仁美高明何止千倍。
只此一见,便是一生。
潘仁美要哄走杨继业而不成,佘杨两家本是故人,因此佘赛花请杨继业进关相见。
跟着辽兵杀来,辽将韩贵于阵前生擒要出风头的潘仁美、打伤老元帅佘洪洲。
潘仁美被俘后,贪生怕死,于军前投敌,与韩贵结交,互换盟书,留下叛国铁证。然后受命返回关内,编了一套花言巧语要骗走公主的五凤霞冠。
与此同时,佘洪洲受伤后,杨继业临危受命,暂理帅印,成了佘塘关的主心骨。
潘仁美骗走凤冠霞帔,被杨继业使出调包计,换成了烈性火药烈火丹。辽将打不开匣子,蛮力砸锁,却引爆了火药,三千人马炸死炸死两千七,韩贵等落荒而逃,潘仁美逃回公主身边,一番谎话,又引得公主回心转意。潘仁美差点被炸死在敌营,自此恨透了杨继业。而京娘呢,从此觉得杨继业心太不正,要在面君时大大的参他一本。
京娘因为和早年间赵匡胤的一点香火情变成了公主,但她的本质只是一个无知的乡村中年妇女,她在进京路上做的这些事,没有一件妥当的。但她是个好人。
二、形势易位
潘杨之间有三次强弱易位。
第一次,赵匡胤在位中后期
潘仁美进京,经过京娘推荐、赵匡胤考校后,才华武功、兵书战策都是第一流人选,因此赵大封他为殿前司武功指挥使,官居四品。
杨继业留在佘塘关,佘洪洲推荐他为关中主将。奏折交上去后,潘仁美又请京娘从中作梗,面见赵匡胤,直指杨继业性情狡诈、为人不忠。
继业先父杨衮,昔年曾与赵匡胤结下“铜锤换玉带”的约定,杨衮答应送杨继业效忠宋朝,终身不敢有违。可是在帝王的心里,这只是当年的权宜之计罢了,杨衮临死前仍然念念不忘的事,在赵匡胤那里屁都不是,随时准备着反悔。杨继业击退辽兵有功,又有昔年的约定,可是赵匡胤仅仅只听了京娘的一席话,不但不给佘洪洲面子,连自己当年的盟折誓也当成了屁。
赵大不准杨继业去东京,也不让他当佘塘关主帅,只是形式化的封杨继业为六品守备,协助镇守佘塘关。
杨继业倒也安之若素,经营佘塘关,并与佘赛花成亲,一共生了七男八女,如此十几年。
这十几年中,当然都是潘仁美强而杨继业弱多了。
第二次,赵光义在位前期
赵匡胤在位时,襄理王赵光义奉旨巡视三关,引杨继业、六关元帅及督巡元帅王仲汉为心腹,并以阴沉木制成八枚虎头令,共封八位令公,杨继业为其中之一。
烛影斧声之后,赵光义登上皇位,令杨继业进京,荣升兵部尚书,官居正一品。可是尚未动身。便传来大辽国军马飞夺三关、杀死王仲汉的消息。
赵光义急令杨继业为九关大帅,限期收复失地。
三岔口一战,杨继业亲自斩杀大辽先锋野旺沙,金刀杨无敌之名响彻天下。
王仲汉虽然已死,轻敌之罪不饶,其子划归杨继业膝下为儿,永远不准认祖归宗,是为杨延顺,加上杨家之前的七个儿子,号称“七郎八虎”。
此时,杨继业坐镇居庸关,麾下集中了大宋国的边军精锐,九关元帅将家中小公子共二十二位送来九关大帅府练武习文。
未几,赵光义上五台山地藏寺进香,杨继业再杀前来劫驾的辽国番将,救驾有功,被封为天波大将军,在京城敕建天波府;封佘赛花为无佞侯,另加“太君”封诰;二十个子女徒弟一律封为三品总兵,协助镇守九关;加上杨大郎出生时赵光义曾收为义子,前边又已封杨五郎为伏虎罗汉。
杨氏一门,至此鸡犬升天。
这是杨府最辉煌的暑期,其人丁之盛、授勋之高、圣恩之隆,从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了。
而在京的潘仁美呢,由于善于溜须拍马,加之也有真才实学,况且还是康平公主的干儿子,荣任兵部右侍郎,当上了二品大员。
一次,他去尼姑庵看望已落发为尼的义母京娘,在佛堂宣淫,与尼姑白慧娟在草蒲团上成其好事,生一女三男,女儿叫潘佛儿,儿子叫潘龙、潘虎、潘豹。
赵光义继位后,以杨继业为股肱,却对潘仁美不闻不问、毫无升迁。
这十年中,两人强弱易位。
赵京娘死后
赵京娘自从收潘仁美为义子,为这位公子哥儿也算有求必应、呕心沥血,临走前还将三千多两黄金及各种珠宝玉器全给了潘仁美。这位老太太容易受人蒙蔽,做事任性而无知,又有帮亲不帮理的毛病,对于自己不懂的事也经常去掺一脚。但如上所说,她真的是个好人。
如果她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死也被潘仁美所利用,不知当作何想?
为了自己家的前途,白慧娟立刻就想到了一计,连说“死得好”。
潘仁美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奏折给太宗,要促使赵光义来参加公主的葬礼。皇帝上完香后,就被潘仁美请到西配殿,说是略备清茶。这时从屏风后走出一位千娇百媚、万种风流的少女为皇帝奉茶,其声音如燕语莺声,其身段如弱柳拂风,其面容似春回大地……
看过《熙陵幸小周后图》的都知道赵光义是个什么玩意儿。他一见到这个女子就色授魂予,当下就在这种吊唁老姐姐的隆重气氛中,临幸了她……
这就是潘仁美两口子的计策,这个女子就是他们的大女儿潘佛儿。十九年前,潘仁美与白慧娟在佛前成其好事,白氏受孕所以才起名佛儿;十九年后,两口子又让女儿在佛前献身给皇帝,献身给一个大女儿二十多岁的老男人,关键是潘佛儿还自愿得很。
瞧这一家子。秽乱佛堂,亵渎死者,趋炎附势,无所不用其极,也真是够了!请问,这个怎么洗地?
潘佛儿入宫,先封才人,又升昭容,一年后诞下皇子,升为淑妃,称“西宫娘娘”。
潘国丈一步登天,升兵部尚书、九门提督,双一品。不久又升为太师,为三公之一。
至此,直到临死,潘太师地位都稳如泰山。
严格说来,潘家用的手段并不算特别卑鄙无耻,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从古到今这样的人还少么?然而在佛前淫乱、又继之以灵前淫乱,义母帮助了他们这么多反而被说成“死得好”,这确实太不是人了!
这时,潘杨的强弱之势,又易位。
并定格。
三、血战金沙滩
潘仁美极尽荣宠之时,收到了一封信,昔年交换盟书的韩贵要求他铲除杨继业、颠覆大宋并最终平分疆土。他与白慧娟一商量,决定以后晋石敬塘为榜样,投敌反叛,书里有话:
从此时开始,潘仁美都行成了真正的奸雄。
于是潘仁美向皇帝推荐调杨继业进京。赵光义也是个纯二货,当了皇帝还傻得跟晋惠帝似的,他真下旨了,然后就造成了九关无人,致使门户洞开。
杨继业一走,辽国大军发兵南下,北三关一夜失守,大将阵亡。在这时候,本应该马上打发杨继业回去,毕竟他在九边经营十几年,对一草一木何等熟悉。
然而此时的朝堂上,上至皇帝下至群臣全部变成了白痴,居然忙里偷闲的开始了比武选帅。
潘仁美推荐三子潘豹挂帅,八贤王不肯,于是摆下擂台,打死打伤二十余人,赵光义以比武难免失手,宽恕了。却惹怒了杨家七郎杨延嗣,力劈潘豹,赵光义说什么都要将七郎斩首,经众人力劝方赦其死罪。
立刻封潘仁美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最终引来群臣不满,出于置气,一国君臣全部上前线,皇帝和八贤王也御驾亲征去了。
赵光义就是当傻蛋去的,明明他在军中,行军调度等等还是潘仁美说了算。
雁门关一役,辽军摆下空城计,五十万宋军被歼六万。赵光义当起哑巴,毫不心疼,权力欲这么旺盛的一个人,对收回兵权毫无兴趣,说出去你能信?
辽国下书,邀大宋皇帝在金沙滩做“双龙会”。
让我们看看两地相距多远:
辽主要开双龙会,选了个两百里外的地方,那地方山高林密、沟险壑深,傻子也知道有鬼啊。
然而宋国君臣就是这么硬气,必须要去,然而怂货赵光义不肯去,而是以跟他长得像的杨大郎李代桃僵,杨家几子分别扮作八贤王、丞相、元帅、军师、太监等一起过去。
这就太无耻了,你们要不敢去就别这么硬气,既然硬气就别拿别人的生命去冒险啊。
接下来便是杨家将悲剧的高潮,血战金沙滩!
杨大郎死于袖箭,杨二郎干掉杀手后被巨石砸成肉饼,杨七郎摔碎死辽国皇帝,杨三郎万马踏身,杨五郎纵马跳下深涧,后被五台山高僧所救。四郎和八郎出去搬救兵,被辽国拿获投敌,招为驸马。杨七郎冲出重围,不找皇帝而去找潘仁美搬救兵(我反正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被治以咆哮大帐之罪,绑在旗杆上,万箭穿心而死。
看着两狼山动静的呼延赞在宋太宗眼皮子底下被潘仁美毒死,最终潘仁美没有派出哪怕一个援兵,任杨家将厮杀到弹尽粮绝。
杨继业想起大军尽赤、儿子投敌、自己又老迈,坐在苏武庙中,左思右想,再无面目活在世上,于是撩战袍,摘头盔,一头碰死在李陵碑上。
苏武牧羊于北海,终不改臣节;李陵投降匈奴,本想回归汉朝,然在家人尽被汉武帝所杀后,万念俱灰,绝望降敌。
杨家自此大厦倾颓。
四、杨六郎血溅黑松林
盛极必衰,否极泰来,杨门的繁荣昌盛中隐藏着极大的危机,他们一切荣耀的来源都取决于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可是从古至今,帝王心术谁能揣测、谁敢揣测?如果他真的起了制衡之心,或者突然就开始厌恶某位文臣武将,那么可以肯定,这家子基本上就算完了。
赵光义起的,显然就是制衡之心。
好在杨六郎杨延昭当真热血男儿,回京告御状,八贤王坚定的站在杨家一边,宋太宗继续当木偶。
寇准进京,提审潘仁美,却被潘娘娘公然砸了刑堂刑具。后摆下森罗地狱,哄得潘仁美以为到了阴间,才交待了一切前因后果。这便是“审潘洪(潘仁美,姓潘,名洪,字仁美)”的经典桥段。
签字画押后,在御前潘仁美又将供状诈出吞下肚。幸好寇准提前把真状纸藏了起来。
事到此时,赵光义在潘妃的哭诉之下,仍只是贬其为民,永不复用。
杨六郎义愤填膺,在寇准的指点下,追到黑松林,杀死潘仁美全家。
杨家的悲剧高潮出现在血战金沙滩,此战之后,举起杨家将大旗者,惟剩杨六郎一人。后来虽有所谓少八郎,但其实再也没重现过昔日“七郎八虎”的辉煌。但杨家将血脉不断,其后不但又有七代英雄的辉煌(《杨家将九代英雄传》),而且还成了民间保家卫国英雄的代表,走上了神坛。
潘仁美,成了大大的丑角。他的悲剧是咎由自取,但他并不是不能避免这个身死族灭的悲剧:
阵前投敌,即使签字画押,也是权宜之计,回来了就该忠心耿耿的效忠大宋。
几十年之后韩贵再寄书来,其时潘佛儿在宫中如此得宠,他完全可以把这事告诉女儿,让吹枕边风解释一番,以求得皇帝谅解,大家想,在案发后皇帝都不忍杀他,又何况在迷途知返的良好评价下?
血战金沙滩时,他即使全不作为,只要不暗杀呼延赞,杨家将就能得到救援。
杨七郎来请救援兵之时,其时杨继业已经碰死,杨家七郎八虎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下六郎、七郎两个孩子,这时他哪怕有一点点人性,有一点点良心,就不会再杀掉杨七郎,然后再点起兵马,飞驰救援两狼山,皇帝非但不会怪罪他,还会觉得他高风亮节、大仁大义、劳苦功高,可以想象,战后论功行赏,潘家藉此大功和人望,完全会成为北宋武勋第一家族,也能终身打压得杨家将抬不起头来。
可是,看看这个老贼都做了些什么?
他冤?
他如果冤,才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最大蔑视和践踏。
洗地的同志,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注,怼我之前,请看清这是说的演义,不是正史、不是正史、不是正史!)
引用书目:
杨家将九代英雄传之:
《金刀杨令公》
《杨六郎挂帅》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完——————
文/王事情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或曰无心,或抒怀抱。本人尽量专注神话历史、武侠历史及南北朝历史揭秘,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及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山西民间故事:坟地好不如心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