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用户注册

分享至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像”遥相呼应“双子塔”,鲜为人知的秘密

  • 作者: 我他妈说我是个好人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1

1985年8月27日,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在厦门鼓浪屿福鼎岩落成,脸朝外海,威风凛凛,该雕像由23层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砌而成,意味着厦门人开放的胸襟和发达的海洋文明,也预示着闽台血缘相近,感情相融的传统关系。

最近微信朋友圈又被郑成功雕像刷屏,这个月台风又一次绕开厦门,因此,厦门本地人里有个说法,鼓浪屿上的郑成功雕像一手按剑,一手往上挥,当台风来时,把台风赶走,自从鼓浪屿上的郑成功雕像被立起来之后,台风就极少正面袭击厦门,近二十年来台风每次都绕过厦门。

2016年厦门标志性城市景观之一的双子塔建成,座落在郑成功雕像对面,并于8月份营业。就在世茂双子大厦营业不到两个月,厦门史上最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有时候不信风水还真不行了,在双子塔在建之时,就有懂风水的人说双子塔像两把尖刀,会破坏郑成功风水。

郑成功和施琅都收复过台湾,厦门为何只有郑成功的雕像而没有施琅?

凭什么是郑成功,而不是施琅?

且不论郑与施个人家国情感的影响,只要看厦门这座小岛与他们的关系便可知。

众所周知,厦门原本是泉州府同安县下辖的一个小岛,从泉州的本位角度看,厦门属于边境化外之地。

更“可恶”的是厦门岛竟然是因为扼守九龙江口,守护漳州门户而存在,换作人情的说法,算是“吃里扒外”。

因而厦门在泉州治下一直不受重视,地理上的优势又使得她跃跃欲试想要出头。

机会从大明王朝开始,江夏侯移泉州永宁卫部分海防力量在厦门岛西部、九龙江口东岸设置厦门城,俗称中左所。后不久,原九龙江海防中心的浯屿水寨内迁厦门,厦门正式成为漳州月港的第一道官军监护力量,也开始参与了海上东西洋贸易。

如果历史继续如此进行下去,厦门早晚会和月港一起独立设县。然而倭寇来了,一切的努力全部归零,而郑成功便成了让厦门突显的那股唯一、最后的力量与希望。

历史就是这么喜欢开玩笑和捉弄人。

郑芝龙降清后,郑成功收拾残余力量重新组织武装继续与满清周旋抗争,而基地便是厦门、金门和东山等海岛,厦门成为南明王朝东南行政与军事中心,名曰“思明州”。

在厦门,郑军留下的各种遗迹,如厦大的“演武场”、鼓浪屿的“水操台”、万石岩“杀郑联处”等,几乎都是厦门仅有的最古历史遗存。

此外,厦门时期,郑家军创造了使厦门彪炳史册的大事件,如北上攻打南京的壮举、拥立南明皇帝的忠贞,以及打降荷兰收复台湾的民族之光,甚至在周边与清军拉锯战时,民间盛传顺治帝便是死于郑成功的炮下(以致隔年郑芝龙便被康熙杀死)。

如此紧密的厦门与郑成功关系,厦门必然会将郑推到高位,这也是厦门别于漳泉的最大特色。

至于施琅,在攻打台湾时当然也是从厦门出发,只是同样的历史重复两次,后一次是要落寞许多的。

施琅在厦门的遗留,大概仅限于“将军祠”这个地名了,当时当地留有施琅的生祠,后来毁于厦门小刀会起义,原因无非是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打倒汉奸之类。

男子汉建功立业方式有多种,如郑成功至始至终坚守国姓爷的民族大义,而施琅审时度势功成名是否就也任由后人评述。这也刚好从个人的家国情感上侧面让郑成功突显的一个证据。

郑成功在厦门人心中是什么地位?

与郑成功比,施琅才是收复台湾,为统一大业立下赫赫战功的民族英雄!

清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那时郑氏政权只想保住在台湾割据的局面。他们在与清朝的谈判中,多次要求“不剃发,执朝鲜事例”,“称臣纳贡”,“世守台湾”,“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如果清朝同意郑氏政权的要求,台湾这块自古以来的中国领土,就会在那时从祖国分割出去。

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收复台湾。众所周知,清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施琅正是完成清初统一大业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收回台湾后,清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对台湾的弃留之争。许多大臣对台湾的历史、地理缺乏认识,竟然认为台湾地域狭小,得到了不会增加领土面积,失去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就连康熙皇帝也这么认为。

众大臣中只有少数人主张守而不弃,其中包括施琅。在台湾弃留之争中,施琅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放弃台湾,并奏请朝廷设官兵镇守。为此,他还专门给康熙写了《恭陈台湾弃留疏》,反复陈述台湾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指出台湾是关系到江浙、福建等地的要害所在,如果弃而不守,必将酿成大祸。更可贵的是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如果放弃台湾不守,无论是荷兰人还是叛徒,随时可能乘隙而入,而台湾如果再次被外国侵略者所侵占,那时恐怕后悔都来不及了。在施琅等人的力争下,康熙很快改变了原来的主张,决定对台湾设官治理。

在施琅的故乡福建省晋江县施琅纪念馆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对郑成功和施琅功绩客观、完美的写照。

顺治死因新揭秘:究竟是否被郑成功炮毙于厦门?

经过长达1年的研讨和校注,泉州和厦门两地专家从1年前现世的《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中,爆出惊人消息:清顺治皇帝在厦门的一次战役中被郑成功军队炮击身亡,郑成功正是利用顺治皇帝举行国葬时机,攻打台湾并最终收复台湾。 顺治死因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悬案之一。民间一般采信五台山出家之说,而不少学者倾向死于天花说。最近,《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又为顺治之死提供了另一种说法:顺治被郑成功军队毙于厦门。 有关史实记载,1660年5月,郑成功兵败南京,退守厦门。清朝乘机派大将军达素集中广东、福建、浙江三省兵力攻打厦门郑成功的军队。经过激烈战斗,1661年2月,海门、高崎、钟宅三路清军都被郑成功击退。尽管没有任何正史提及顺治参与了此次军事行动,但泉州、厦门两地的专家经过研究《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后认为,顺治参加了这次战役,不幸被炮击身亡。郑成功军队随后利用清廷为顺治举行国葬,无暇兼顾厦门形势的有利时机,于1661年4月21日发兵台湾。据悉,《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最早发现于厦门一郑成功后裔家中,由郑成功第九裔孙郑叔成抄于1912年。手抄本有278页,共计近8万字。全书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载,时间跨度40余年,涉及郑成功祖孙四代。 去年4月,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理事郑先生从厦门的郑氏后人手中得到《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复印件。随后,郑先生便与郑成功研究专家、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张宗洽共同进行研究。2003年6月,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邀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小萌博士,福建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晓望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孔昭等专家学者进行鉴定。专家一致认为《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专家在研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直指顺治死于郑军炮下及郑成功利用清廷为顺治举行国葬之机攻打台湾的惊世之言。 记者从泉州郑成功学术研究会了解到,《延平王起义实录》手抄本的校注已基本结束,目前正进入补充、审核阶段。预计今年年底该手抄本的校注稿将脱稿,并付梓出版。 相关资料 手抄本中与顺治之死、郑成功攻打台湾相关文字(校注者断句): 其一:“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帝顺治实在思明港被炮击没,达素秘密而不敢宣,及京中查无下落,召达素回京,达虏惧罪自杀。至是太子即位,宣顺治于正月崩者,伪虏之伎俩也。藩曰:余亦计之,但当时恍惚未敢再信”。 其二:“初太师在京屡以书谕藩招抚。藩不肯,然虏顺治亦不之罪也。至是顺治崩,执政者与太师有隙,遂对虏太子谏以藩能击崩主父,我皇岂不能杀害其父乎。虏太子纳之,至是新即位而太师遂遇害。” 此外,除了这两段指证顺治死因的文字,还有一段相关文字,也为以往郑成功研究资料中所未见。其文为:“报伪朝顺治崩,太子即位,是为康熙。藩喜曰,伪朝大丧,且达素新败,虏必无暇南顾矣,我当速取公夷为根本地,然后再图北征。”这段文字清楚地解释了郑成功对攻台时机的明智选择。

创建于 2015-05-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郑成功是怎么死的?

百战将军之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父亲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郑森早年进入安南县学,成为诸生。死因:郑成功占领台湾后,派陈豹驻守南澳,令儿子郑锦驻守思明州(在今厦门附近)。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听信了周全斌的谗言,派兵袭击陈豹。陈豹率军到广州降清。

郑成功讨厌儿子郑锦与乳母私通生子,就派族兄郑泰去杀郑锦和他的母亲董氏。恰好这时有流言说郑成功要除掉留守厦门的将领,当周全斌从南澳回来时,大家将他囚禁起来,拥立郑锦为平国公,拥兵自重,不听郑成功的命令。郑成功当时卧病在床,听说后狂怒不己,将指甲也咬断了。五月初,他还躺在床上接见各位将领,没几天就去世了,享年39岁。光绪初年,清朝在台湾为郑成功立祠祭祀。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一代儒将,不光写得一手好字,诗词也写得很好,可惜英年早逝,传世之作极少。郑成功短暂而光辉的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

历史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

历史的进程选择了人民,人民是历史使命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文明的传承者。

郑成功从收复台湾这一壮举来看,郑成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驱逐荷兰人、葡萄牙人、西斑牙人、英国人等外国列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收复台湾,建立政权的立场和功绩,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仅是中国人民崇拜的英雄,也是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名人。

郑成功病逝后,就是当时的政敌康熙也赠联悼念: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上联的意思是清军入关南下,明朝各镇总兵均临难变节,唯有郑成功固守厦门、金门两岛,又挥师北伐,震动东南;下联的意思是:随着清军推进,南明诸王相继覆亡,唯有郑成功仍然坚持反清复明,并东征台湾,驱逐外国列强,击败侵略者,收复台湾,为国效忠。全联既概括了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康熙对郑成功为民族事业所作功勋的褒奖和赞许,也有英雄所见略同,英雄爱英雄、英雄惜英雄的胸怀与敬佩。

相反,到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清军洪承畴的招抚下,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投降,清军在这个时候劫掠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郑芝龙一或流徙宁古塔,一或被挖了祖坟。最后被斩首示众。

正如司马迁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郑成功的历史功勋和历史作用,永远值得人民尊敬和推崇。

如何评价郑成功?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很难,应尽可能先做好事实判断,在多元化时代,价值判断可能很难取得一致意见,所以没必要形成标准答案。

1、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吗

从今天的价值解读,大概可以这么说,但这可能超越了郑成功本人的思想水平。

郑成功抗清,主要以忠君为号召,他有民族意识,但显然不是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郑的最大功绩是收复台湾,即“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语),但当时荷兰人在台湾只占领了很小的一块地方,修了赤嵌城和热兰遮城,不过1千多人,荷兰人殖民历来如此,只在海上建几个据点即可,不太重视陆地扩张,所以在后来与其他欧洲国家的竞争中,渐次衰落下来。

郑成功收复热兰遮城后,荷兰人很快卷土重来,在台湾建立了新的根据地,郑经曾派兵作战,却未能成功,但荷兰人在日本已有了新的根据地,在台湾商业前景渺茫,便主动放弃了。

当然,郑成功收复热兰遮城仍然可以视为一次重要的胜利。

2、郑成功为什么能打败荷兰人

郑成功获胜带有偶然因素。

一般认为,郑军有2.5万人(也有说法认为只有1.1万人),而荷兰人加上平民,也只有1500多人,且郑是突然袭击,很快就拿下了赤嵌城,但最终却用了8个月才成功。

郑军损失高达9千人,而荷兰损失不过632人。

因为荷兰人采用了中世纪棱堡,它与中国传统的城墙不同——使用火炮先将城碟打掉,使上面的士兵无险可守,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攻城。但棱堡是多角度、立体的防御体系,传统战术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点,郑成功不善攻城,他在大陆作战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围而不打,用心理战逼迫对方投降,真正硬打取得成功的,只有一次。

郑成功的部队来自海盗,团结性差,郑家人内部也不团结,郑成功在攻打台湾时,澎湖故意不运粮食,郑军因此损失惨重。

好在荷兰方面统军的揆一人品太差,与荷兰在亚洲的其他官员矛盾很多,所以揆一虽然派人成功驾船到了巴达维亚求救,但巴达维亚的荷兰军却不肯全力救援,好容易派了几艘大船,又因揆一指挥失误,全军覆没。

本来战局已入胶着,但荷兰军中一名普鲁士中士投降到郑军,透露了棱堡的秘密。只要郑军也建棱堡,在棱堡中架炮,打掉荷兰军外围工事,然后再逐步扩张己方棱堡,就会逐步蚕食对手。特别是热兰遮城低洼,外有山坡,上架大炮,荷军必不能支。

正是在这一正确建议下,战局逆转。郑成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郑成功的性格问题

郑成功原本是文人,受明清鼎革裹挟,匆匆树起义旗,但他父亲郑芝龙手下都是海盗,谁得势就听谁,所以郑成功屡受背叛之苦,初期屡战屡败,异常颠沛,这对他性格产生了影响。

郑成功下手比较狠厉,且心机颇重,为人有刚愎的一面。

比如包围南京时,如果听从张煌言的建议,本有迅速成功的希望。但郑成功忌惮张,故意将他掉开,考虑到自己军队不善攻城,便依然想用“包围+攻心”的方式取胜,结果惨败,从此几乎无法再在大陆立足。

郑成功脾气暴躁,这可能也是为了震服散漫惯了的属下而不得不采取的办法。

4、郑成功产生的历史影响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后,准备向菲律宾用兵,与西班牙人作战,但突发狂病而死,只有39岁。

郑的死因还是个谜,有人说是他得了热带病,有人说他一直有肝病,脾气暴躁即从此来,诱因据说是他的儿子郑经勾引郑的妾(一说是郑经的奶妈),并使之怀孕。

郑驱逐荷兰人后,荷兰人一度联合清军与郑作战,但清当时海军水平太差,作战时只让荷兰人冲锋,他们跟在后面,荷兰人大怒,转与日本媾和。

荷兰人将火枪等技术传给日本(不过当时火枪的威力不大,尚不如弓箭),此外荷兰人会定期给幕府提供《风信书》,即将海外消息传递给日本决策层,到黑船来航前,《风信书》上早已预警,只是幕府认为那是荷兰人吓唬他们,所以没太当真。但总体来说,日本人很早就意识到西方强大,早晚会来,必须做好准备。

荷兰人到日本,给日本社会带来冲击,形成了兰学。到日本被迫开国时,会荷兰语的专业翻译至少50人以上,而清廷只能用生意人做翻译,今天看第一次鸦片战争文献,可见双方在翻译上发生了很大误会。

郑成功为何救不了大明朝?

郑成功比起李定国是要差不少的,不当是军事才能,郑还有私心,李定国从贵州出发一直打到新会,途中不断与郑成功联络会师广东,这时南明几乎收复了长江以南,可是郑成功既不来会师,也不回书信,李定国坚持半年后瘟疫爆发,死伤大半,最后无奈撤回西南。最好的恢复汉家天下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南明大势已去,郑成功有责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悦翼世祥风水网 » 厦门鼓浪屿“郑成功像”遥相呼应“双子塔”,鲜为人知的秘密

风水
家居
事业
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