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的审美观念
- 作者: HZ18858592
- 来源: 盐焗风水网
- 2020-04-15
什么是审美观念
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对人的面部美特别重视,所以我个认为审美观念指的是三停五眼,何为三停五眼,三停五眼是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一种人物面部的普遍规律,它阐明人体面部正面观的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
三停: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个等分,即从发际至眉线为一停、眉线至鼻底为一停、鼻底至颏底线为一停。
五眼:是指将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等分,即两眼之间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外耳孔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之距离。
风水观念对徽派建筑的环境营造有何影响
浅析风水学对徽派建筑的影响
风水又称堪舆、卜宅、青乌等,是一种古老的“山水之术”,属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范 畴,历史发展悠久,文化脉络深厚,是中国古人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为了寻求理想的生 存居住环境而形成的一门学问? 。它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园林学、伦理学、 预测学、美学于一体,是天地之学,即堪舆学。“堪天道,舆地道”,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 多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的文化结晶, 在中国历代环境艺术中都存在风水的规范, 本文结合宏村 的建筑特点简要谈谈风水学在徽派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影响。
在古代,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均受到 风水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 天人合一说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宇 宙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始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各个领域。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 即对人的生长发 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 这个环境要山清水秀、 风调雨顺。 因为有山便有 “骨” 有水便能 “活” 。 山水相匹、相得益彰。 其次周易哲学对徽派建筑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徽州是中国建筑一个发源地, 徽州人传承 了中原文化和新安文化。 徽州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种骨子里的热衷, 中华民族的祖先文化已 经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且代代相传,周易就是其中之一。在皖,赣徽州人家聚居地,随 处可见客家的典型民宅—马头墙徽式建筑。
风水学也按照中国古代阴阳五行、 八卦九宫一类 的宇宙图式来规划经营宅居环境, 表征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的信仰, 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 显著性格和基本精神。中国古代风水学,尽管受到当时落后的科学和物质技术手段的限制, 仍然追求顺应自然,并有节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与合作的意境,早于西 方现代文明几千年登上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的高峰。
皖南古村落宏村基本保持了几百年前原有的风貌, 齐整的青石板街巷, 古式的木门板店 面,伸向路中高耸的马头墙屋檐,及街头巷尾架设的古朴石凳、石墩,几乎全是明清时期修 建的。宏村首先利用村中一天然泉水,扩掘成半月 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在村西吉阳河上 横筑一座石坝,用石块砌成有六十多厘米宽 400 余 米长的水圳,引西流之水入村庄,南转东出,绕着 一幢幢古老的楼舍,并贯穿“牛胃”,这就是“牛 肠”。沿途建有踏石,供浣衣、灌园之用。“牛肠” 两旁的民居里,大都有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和砖 石雕镂的漏窗矮墙,曲折通幽的水榭长廊,小巧玲 珑的盆景假山。弯弯曲曲“牛肠”,穿庭入院,长 年流水不腐。 然后在村西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 为“牛脚”。从而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 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月塘常年碧绿,塘面 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 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 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 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 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明朝万历年间,又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 为另一个“牛胃”, 历时 130 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告成。 “牛形村落”科学 的水系设计,为宏村解决了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连, 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所以有人称这里是中国画里的 乡村
宏村建筑是徽派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反映了徽派建筑的特点,建筑组合灵活丰 富,砖木结构为主,青砖、青石、黑瓦、白灰是其建筑材料。幽静的山、街、巷构成和谐的 世外桃源画卷。 宏村的风水设计规划, 给我们现代风水改造和布局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素材, 它之所以能 完整保存至今,与风水的合理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